山陕会馆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到山陕会馆来参观。
山陕会馆,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距今己有267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带动了聊城经济的发展,便利的交通使经济、文化空前的繁荣昌盛,当时的聊城因此享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商人使聊城百业兴隆,山陕会馆就是当时由山西和陕西商人为了“祀神明、联桑榨”而建立的。
“联桑样”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时商人们在会馆集会搞一些活动庆祝节日,“祀神明”呢,商人敬奉的神仙是三国时智勇双全的关羽,所以会馆的俗称就是“关帝庙”。
因为关羽是山西运城解州人,作为他的老乡,商人们认为关公可以荫蔽他们平安、发财,所以要拜祭他。
(山门)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完工于嘉庆十四年,工程耗时66年,费白银60465.69两,面积不大,只有五亩七分(3311平方米),但布局紧凑,雕刻精美,堪称古建筑之集大成者。
山门,是会馆的大门,三间牌坊式门的楼,上方悬挂的竖匾“协天大帝”,是说关公是协助上天统御万众的神。
下方的木质浮雕垂花门罩,雕刻着白象、骆驼、棋鳞等佛教吉兽和托塔天王李靖等佛教天王。
大门高3米,宽2、3米,两侧的对联是歌颂关公的,“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询足配东国夫子;何必仙佛功德,唯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意思是说:“关公的所作所为己经是一位豪杰了,而他的思想和品德就算和圣贤相比,也是无愧的,足以和东方鲁国的孔夫子相媲美;您何必修仙拜佛呢,关公并没有那样做,但他的浩然正气却能够充塞于天地之间,早已成为最完美的人了”。
对联将关羽的地位放在最高顶点,以和孔子相匹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两边的小门上方各有石刻匾额一方,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履中”是说做人应该行为中正;“蹈和”是讲待人接物应该和气,在这里也可以表现出商人讲究和气生财的处世哲学。
小门两边是砖砌八字影壁,刻有“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对关公一生的高度评价,由此也可以表明会馆是一座关帝庙的宗旨。
(照壁)在戏楼的后山墙上,刻着“岑楼凝霞”四个字,意为戏楼虽然不大,但雕刻和绘画非常精美就像彩霞一样。
山墙中央有一条直通庭院的甬道,甬道的旁有两幅大型石刻版画,左为松鹤延年,右为福禄发财,表现了商人对多财多寿的愿望。
版画是石刻插屏架的形式,纹饰有小狮子、牡丹、石榴、凤凰、宝瓶和象征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均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
这两幅版画因为正对两个小门,所以同时具有照壁的作用。
石刻作品的上方,各有砖雕垂花门罩,刻有楔鳞、飞鸟等图案。
(夹楼、钟鼓楼)在戏楼的后山墙和山门之间,有一座承前启后的建筑一一遮雨过楼。
它的作用是下雨天遮雨用的。
有四个木质倒垂莲花座,每个莲花座的花心有一枚铁环,在节日时悬挂宫灯以显示节日气氛。
站在过楼下,向两边可以望到南北夹楼和钟鼓二楼。
夹楼是当年演员唱戏时化妆休息的场所,楼下各有门以便于人们通行,门楣上刻有“望海”“对岳”,是以此表达商人们高瞻远瞩,站在这儿可以看到泰山和东海。
钟鼓楼均为筑于砖石方台上的二重檐歇山十字脊方形楼阁。
钟楼门媚上书“振聋”,石柱上刻着“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意思是说,这钟的声音高而且悠远,这能不让人感到意味深长呢?鼓楼上刻的“警聩”是和“振聋”相对仗的。
对联是“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意思是因为这鼓声,人们都己变得耳聪目明了,难得你还没听到吗?钟鼓楼的设臵,体现了神庙的晨钟暮鼓之习。
古代的寺院通过早晨的钟声、晚上的鼓声来提醒众生,不要贷聩,不要迷惑,来感悟人生的真缔。
(戏楼)戏楼是三间台口,两层结构的一座建筑。
瞻下的额枋是木质透雕作品,原材料是整一根的木料,雕刻、刨光、彩绘之后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刻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三星高照,表现了商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戏楼的四根石质方柱上刻有对联,内侧的是“宫商翕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
上联中的“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四大喜事中的头两件。
古时候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而下联中骑着高头骏马在平坦的大道上飞奔,乘坐着挂着高帆的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这是两件人生快事。
对联是说,“吹奏着和谐的音乐,人生最赏心的事情是高中状元之时和洞房花烛之夜;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扮演着各种角色,最快意的事情是坦道骏马时和高帆顺风时”。
外侧的对联是“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禅世教既奇观”。
有两层意思,一是戏楼的雕刻和绘画非常美丽,远望上去像五万朵春天绽放的花朵;二是形容戏楼上演唱的剧目,对于人们是起着劝人向善、健康有益的作用的。
戏台迎屏大柱上刻有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销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贺升平。
”意思是“响亮的音乐使流云也停住倾听,人们用欢快的乐章庆贺安居乐业的景象;歌唱着高雅的乐曲,百姓们载歌载舞地歌颂着平安的生活。
”戏楼的二楼是拜神的场所,开戏前拜戏神,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关公单刀赴会和生日的时候拜祭关公,以表示商人们的虔诚和敬意。
戏楼建筑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在其顶部,一般的古代建筑顶部多是四个挑角,而戏楼顶部却向东北、东南各伸出两个挑角,向西北、西南各伸出三个挑角,便整个顶部形成十翼角,看去如风凰展翅,似俊鸟争飞,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气势。
外观令人叹为观止,而内部的结构复杂具有难度,这一点从金国来讲都是非常少见的。
(槐树)两棵古槐已有四、五百岁的树龄,是明朝的古树。
当年建会馆时,山陕商人买下了这块民宅,当时就有这两棵槐树,商人们取其申间位臵作会馆的中轴线,所以会馆是明显的左右对称的古代建筑,并且和两棵明槐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南北看楼)位于院落的南北两侧,各面阔五间;上下两层,是人们听戏的场所。
(石狮)石狮各高3.25米,由底座、须弥座、石狮三部分组成。
两头石狮,居左的雄狮目视前方,神态威武,脚踏绣球,意味着雄狮掌握至高的权力,俗称“狮子滚绣球”;雌狮目光朝斜下方,神态温顺和气,脚踏子孙昌盛象征的小狮子,俗称“太狮少狮”。
狮子下面刻有精美的图案,是佛教八宝:剑、杵、铃、琶、伞、塔、钵、印。
须弥座上则刻着花瓶、石榴、瓜果、小鹿、麒麟以及凤凰牡丹、鸬鹚荷花、彩蝶菊花、喜鹊腊梅等春夏秋冬吉祥图案。
用于表现“平平安安”、“多子多孙”、“福禄绵绵”、“四季吉祥”的含意。
(关帝大殿)关帝大殿即正殿,面阔三间,正殿前瞻下悬挂着刻有“大义参天”四字的巨幅木匾,前廊有四根石质方柱,刻有楹联两对。
内柱的阳文楹联为“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
”意思是说“关羽的伟大功业震撼着古今,影响着历史,他的浩然证气和赤诚忠贞之心,使他成为汉朝一世品德最高尚的人,而他杰出的文才武略也使关公成了山西一带千古传颂的伟人。
”外柱的阴文对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间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俗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
”意思是“何必空喊杀身成仁的口号,问问我们当今这些人,谁能像关羽那样做到节义双全呢?别说你能通晓经典并能尽其功用,实质上和关公相比,你不过是空读经书罢了!”两幅对联都是对关羽进行了高度评价。
檐柱上方有三块木质透雕额坊。
中间一块刻有老子和八仙人物。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道家始祖。
他的两侧分别雕刻八仙,南侧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北侧为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和蓝采和。
在这时雕刻八仙,表现了商人希望能像八仙过海一样,各显其能,多多发财。
左边额坊刻有“神仙传”的故事。
“神仙传”中“烂柯山”的故事是这样的,古时有个柴夫打柴时观看两个老人下棋,并吃下了神仙吃剩的桃核,下山后发现一切都己改变,他的斧头把柄已经腐烂,村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了,打听之后才知道山下己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光了,他遇到的是神仙,吃下的是仙丹。
这就是“天上一日,人间千年”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遗憾。
右边额枋刻有行孝图,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从左向右为:《哭竹生笋》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少年时就死了父亲,母亲年老而有病,那年冬天,生病的老母忽然想吃竹笋煮的汤。
天寒地冻,哪儿有新生的竹笋呢?孟宗一时无计可使,心里焦急,便跑到竹林里去抱着竹子痛哭流涕。
最终仍是孝心感动了天地,一刹时竹笋便从地上破土而出。
孟宗万分惊喜。
然后,便将竹笋拿回家中,并用竹笋做成汤献给母亲。
母亲吃过之后,本来很重的病竟然立刻痊愈了。
”《扇枕温衾》其意思是说“后汉有个叫黄香的人,年纪九岁时便失去了母亲,为此他哀思绵绵,十分憔悴,同乡邻里都称赞他真是个孝子。
许多事情都由他亲自去做,从来不怕辛苦。
夏天暑热,临睡前他总要拿把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冬天寒冷,每到晚上,他便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被捂热,而后才让父亲入睡。
虽为童子,但却有如此孝心,实非一般童子所能为。
相传,这件事在当时曾得到了太守刘护的表彰,并且刘护曾把他收为门徒,与别人区别对待。
”《怀桔遗亲》其意思是说:三国吴人有个叫陆绩的人,年龄才六岁,于九江去见袁术,袁术便拿出桔子来招待他。
在吃桔子时,陆绩趁袁术不注意,便悄悄地拿了两个桔子揣入怀中。
不料,在回归拜袁术时不小心,双桔从怀中掉落地下,此地正被袁术看到,袁术便开玩笑说,“小陆郎作宾客怎么怀藏桔子呢?”陆绩立刻跪在地上答道,“我母亲最喜爱桔子,我想拿回家送给她吃。
”这些话,袁术听了感到大为惊奇。
《为母埋儿》其意思是说:西汉河内温人郭巨,家境贫穷,生有一个儿子,才三岁,郭巨的母亲十分疼爱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小孙子吃。
郭巨感到很不是滋味,便对妻子说:“家里贫穷,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现在小儿子又分吃了母亲的口粮,为什么不把这小儿子活埋掉呢?要说孩子,我们可以再有,母亲却不可再有第二位了”。
妻子不敢违背郭巨的意愿。
郭巨便亲自挖坑,准备为母埋儿。
当坑挖到三尺深时,忽然露出一块很大的黄金,黄金上面还写着红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闻雷泣墓》其意思是说:三国时魏人王衰,事亲至孝。
在他母亲生前的时候,他的母亲最怕天上的雷声。
母亲去世以后,埋葬在山林里,因为母亲生性怕雷,每遇风雨天,王衰只要听到天上有雷响之声,就立即跑到母亲的墓旁,并跪在那里对母亲说:"有我王衰在这里,母亲您不要害怕了"。
《恣蚊饱血》其意思是说:晋时有一个叫吴猛的人,年龄八岁,因家中十分贫穷,连蚊帐都买不起。
每到夏天蚊虫多时,吴猛为了孝敬父母,都任凭蚊子在自己身上叮咬,让蚊子喝饱了自己的血,蚊虫再多他也不去驱赶,直到蚊虫吃饱不再咬人,然后再请父母安歇。
这样蚊子也就不再去咬及父母了。
《卧冰求鲤》其意思是说:西晋时临沂这个地方有个叫王祥的人,因早年丧母,曾和继母朱氏一同过活,因为朱氏生性不慈,故在王祥的父亲面前常说王祥的坏话,以致使父亲的耳朵也软起来,从此朱氏对王祥便耍起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