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富兰克林自传》有感
【第1篇】
成功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聪明头脑,更重要的
是要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和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这是我读完《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
在书中,我了解到富兰克林家境并不好,然而正因为如此,
他反而比别人更懂得努力和珍惜。
比如,当人们对“雷暴”充满
恐惧和谣言时,他发现了雷暴与静电的相似之处,他把握住机会,顶住冷嘲热讽,做了闻名中外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之谜,成为几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可见,机会总是平等地
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但只有懂得珍惜和努力的人才会把握它。
这
不由使我想起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当年,他在苹果树
下休息,一个苹果掉落砸中了他,他没有抱怨,而是开始思考苹
果掉落的现象。
经过无数次努力、探索、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
牛顿把握了这个苹果砸头的寻常机会而成了受人敬仰
的科学家,那个幸运的苹果也名垂青史!
“我想满心恭谦地供认我提及到的已经过上的幸福生活全是
上帝的恩赐。
”富兰克林如此感恩地说。
但是我想,他所拥有的
这一切并不是上帝给予他的,而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富兰克林
出生的家庭并没有给他铺平人生坦途,但他心存感恩,发奋努力,终于成就了辉煌。
反观我们现在的求学,面对学习中的失败,不
反思自己不够努力,反而怨天尤人。
就说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许
多同学总是埋怨老师课堂上不给自己机会回答。
但是,如果是一
个简单的问题,必定大家都举手,你的手淹没在几十双手之中,
你只占几十分之一,却要老师百分之百给你机会,合理吗?如果
是一个稍难的问题,有的缺乏自信,举手迟疑不决;有的不作深
入思考,干脆埋头藏手;有的预习不充分,愁眉苦脸。
就这样总
是患得患失,埋怨老师偏心。
我们何不反思自己:学习是否刻苦
努力,思考是否深入,课堂上是否有勇气把握每一个机会?
富兰克林只有一个,但富兰克林那种不懈努力、果敢把握机会、追求人生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第2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几本读物。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富兰克林自传》。
一开始,我看着这本厚厚的书,而且字密密麻麻的,我就不想继续读下去了,不过后来翻了几页,我被富兰克林的一
生所吸引,3天就读完了这本书。
富兰克林出生在年的1月日的波士顿。
在年的时候,富兰克
林进入文法学校学习,但由于家境贫寒,他被迫中止学业。
他岁
就在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之后长期在印刷工厂里工作。
但
岁那年,因为和哥哥生活不和,而离家出走了,他开始自己创业,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之后他刻苦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他不仅仅会读书上的内容,他还在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方流浪,在
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还学习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
语和拉丁语。
当选费城参议会成员,组建火灾保险公司。
在日常
生活中,富兰克林博览群书,勤劳勤俭,变成了世界上大名鼎鼎
的科学家,作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美国人的“象征”和“现代
文明之父”。
年4月富兰克林在费城安详辞世,享年岁又三个月。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富兰克林说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这句话
充分表现了富兰克林的一生。
富兰克林一生成就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发明了避雷针,两
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式路灯。
细细品读富兰克林自传,你将会
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