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

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培育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建设者,是关系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依托。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普及教育,不仅是从事科普教育工作部门以及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此,按照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向纵深发展要求,进一步探究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1、挖掘科普教育资源,营造立体科普学习氛围
上海有着十分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行业博物馆、专业展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青少年活动基地等俯拾皆是。

目前100多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市范围内科普职能较为成熟、各具特色的单位,成为向青少年普及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

组织广大青少年参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天文台、上海植物园和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引领青少年积极探究科学奥秘,激发青少年崇尚与理解科学的高昂热情,使之养成善于在科学知识中遨游的良好习惯,
2、科技教育渗透教育改革,研发科技教育新模式
课堂教育是青少年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本渠道。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学校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科学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教育不仅要传授科技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了解科学史,
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特别要加强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因此,科技教育要渗透到新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教育改革,鼓励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改革方案,充分调动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力量,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共同研发学校科技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3、构筑传播媒体网络,搭建立体科技信息平台
计算机及其互联网的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变化,同时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于传媒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突出,应当充分利用其高效、高速的传播作用,大力传播科学文化,积极发展科普文化产业。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充分了解媒体的传播规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因特网等信息传播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重点完善和建设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科普画廊等大众传媒共同参与的传播媒体网络。

4、抓好科普教育,建设高素质科普人才梯队
学校教育是正式教育机构,而科技馆、大众传媒等是传统的科普地盘,前者是阵地,后者是辅助。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此,需要加大科普教育的力度,营造尊崇科学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来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有效调动各类科普实施主体参与科普,例如,研究所、各类
学会/协会、大学、企业、媒体等等,要充分发挥科普在青少年科学素养建设中的作用,加大政府对科普的投入,同时进一步动员社会的投入,特别争取更多的企业参与科普和资助、投资科普;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科普源头的作用,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科普需求,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使科普形成供给与需求共同拉动的局面,加强科普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本市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及科普人才的培训工作;训练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类非政府组织管理人才队伍.
总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推进本市未来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

因此,政府要担当起重任,在政策、法规和财政投入上给予保障,社会各界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为青少年广泛地创造进行科技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供科技培训的基地和科技实践的场所,通过有效的科普活动,大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文化素质,努力为本市乃至国家科技发展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