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热容

1.2 热容

6
(1)单原子固态化合物
1 mol物质:E = 3N0kT = 3RT E CVm 3R 24.91 25 J/(mol· K) T
(2)双原子固态化合物
1 mol物质的原子数为2N0,CVm = 2×25 J/(mol· K)
(3)三原子固态化合物 1 mol物质的原子数为3N0,CVm = 3×25 J/(mol· K) 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只适用于高温,对低温不适用! 低温下热容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温度接近0 K时热容趋于 零,需要用量子理论来解释。
10
3. 德拜模型 Debye 假设:晶格中对热容的主要贡献是波长较长的声频支 在低温下的振动,晶体近似为连续介质,声频支的振动也近 似地看做是连续的,具有0~ωmax的谱带。高于ωmax不在声频 支而在光频支范围,对热容贡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E T 3 TD e x x 4 D CVm ( )V 9 Nk ( ) dx 3Nkf D ( ) x 2 0 T D (e 1) T 德拜比热函数 max 式中: D ,德拜特征温度 k TM 137 D 23 x MV a kT
12
四、金属材料的热容及影响因素
1. 自由电子对热容的贡献
e CVm
2
2
RZ
k T 0 EF
金属内部有大量的 自由电子,由量子 自由电子理论可以 算出电子热容为:
式中:Z为金属原子价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EF0为0 K时金属的费米 能
金属热容由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两部分贡献组成,即:
l e CVm CVm CVm T 3 T
E值的选取规则:选取合适的值,使得在热容显著改变的广大温度范围 内,理论曲线和实验数据相当好的符合。
9
Einstein讨论: (1)温度较高时,T >>E,exp(E/T)=1+ E/T,则:
CVm=3Nk,与经典的杜隆-珀替定律相同;
(2)温度较低时,T <<E,exp(E/T)>>1,则: CVm 3 Nk ( E ) 2 exp( E ) ,比实验T3更快地趋于零; T T (3)温度T→0 K时,CVm也趋于零,又与实验结果相符。 Einstein 模型不足:忽略了 各格波的频率差别,以及 原子振动间的耦合作用。
18
2. 影响无机材料热容的因素 (1)温度对热容的影响
高于D时,热容趋于常数,低于D时,与T3成正比。
(2)键强、弹性模量、熔点的影响
德拜温度约为熔点的0.2-0.5倍。
CaO+SiO2 CaSiO3
(3)无机材料的热容对材料 的结构不敏感
混合物与同组成单一化合物的热容 基本相同。
SiO2Cຫໍສະໝຸດ O 自由电子对热容的贡献在极高温和极低温度下不可忽视, 在常温时与晶格振动热容相比微不足道!
13
一般金属热容-温度关系曲线(以Cu为例):
I区:0~5 K,Cm∝T
II 区: Cm∝T3,这一温度 区间相当大。当温度达到 D,热容趋于一常数3R。
III 区:温度大于 D, 热容曲线 稍有平缓上升趋势, Cm>3R, 其增加部分来源于金属中自由 电子对热容的贡献。
gi:材料中第i种组成的重量百分比; Ci:材料中第i种组成的比热容
20
3. 实验测定的材料热容-温度关系
C pm a bT cT 2 (J · mol-1· K-1) 经验公式:
名称 a b*103 c*10-5 温度范围 (K)
氮化铝
刚玉 莫来石 碳化硼 碳化硅 金红石
7
三、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1. 量子理论回顾
由晶格振动理论,一个振子的平均能量为: E exp( ) 1 kT 3N 3N i 1 mol固体的平均能量为: E Ei i 1 i 1 exp( i ) 1 kT 固体的热容为: ※ 用量子理论求 i exp( ) 3N CVm , 关 键 是 求 i 2 E kT CVm ( )V k ( ) 谐振子的频谱, T kT [exp(i ) 1]2 i 1 常 用 Einstein 和 Debye模型。 kT
34.57 32.08 48.3 37.08
37.84 34.06
43.26
63
金属材料热容 Cp/[J/(mol· K]
2. 合金成分对热容的影响 合金热容具有加权性,即合金的热容是每个组成元素热 容与其质量百分数的乘积之和:
C X 1C1 X 2C2 X nCn X i Ci
石英玻璃 55.93
根据热容选材:对于隔热材料,需使用低热容(如轻质 多孔)隔热砖,便于炉体迅速升温,同时降低热量损耗。
21
六、热容的测量及热分析法的应用
量热计法 撒克司法 斯密特法
常 差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用 热重分析
定义
9类17种
热分析法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质量、 温度、热量、尺寸、力学特性、磁学特性等)与温度关系 的一种技术。
DTA仪结构简图 1. 测量系统(示差热电偶) 2. 加热炉 3. 温度程序控制器 4. 记录仪
23
a-反应起始点; b-峰顶点; c-反应终点
3
通常Cp>CV,但对于物质的凝聚态,加热过程的体积变 化甚微,Cp和CV 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但在高温时,两者的差 别增大。
注意区分以下热容概念:
平均热容 ( C ):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条件下从温度T1 升高到T2所吸收热量的平均值。 Q C T2 T1 比热容 ( c ):质量为1 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条件下 温度升高1 K所需要的热量。[ J/(kg· K) ]
(2)熔化和凝固
在加热温度低于熔点时, 加热所需的热量随温度缓慢地 上升,而在熔点 Tm 处,由于熔 化金属需要大量的熔化热qs,热 焓曲线产生拐折并陡直上升。 液态和固态金属的热量变化曲 线 L和 S 相比,曲线 L的斜率比 S 的大,这说明,液态金属的热 容比固态的大。
(3)亚稳态组织转变
金属熔化时热焓与温度 的关系
22.87
114.66 365.96 96.10 37.33 75.11
32.60
12.79 62.53 22.57 12.92 1.17 15.38
-35.41 -111.52 -44.81 -12.83 -18.18 -14.96
298-900
298-1800 298-1100 298-1373 298-1700 298-1800 298-2000
19
(4)相变时,由于热量不连续变化,热容出现突变。 (5)高温下,化合物的摩尔热容等于构成该化合物的各元素 原子热容的总和(C = niCi)
ni:化合物中元素i的原子数; Ci:化合物中元素i的摩尔热容
计算大多数氧化物和硅酸盐化合物在573 K以上热容有较好结果。
(6)高温下,多相复合材料的热容:C = giCi
8
2. 爱因斯坦模型 Einstein假设:晶体点阵上每个原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振 子,原子间振动相互独立,且以相同的角频率振动。 E 3N 爱因斯坦 exp( ) 1 kT 比热函数 exp( ) E kT CVm ( )V 3Nk ( ) 2 3Nkf E ( ) T kT [exp( ) 1]2 kT kT 令 E , E为爱因斯坦温度,则 热容:C 3Nkf ( E ) Vm E k T
i 1
n
式中:Ci-第i种元素的热容,Xi-第i种元素的质量百分数 在高于D温度时,计算出的热容值与实测结果相差不超 过4%。该定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不仅适用于金属化合 物、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并能准确地适用于中间相和 固溶体及它们所组成的多相合金,但对低温和铁磁合金不 适用。热处理虽然能改变合金的组织,但对合金高温下的 热容没有明显的影响。
1300 K 1600 K 1900 K 2200 K 2500 K 2800 K 3100 K 3600 K W Ta Mo Nb
14
29.32 28.14 30.66 27.68 28.98 32.59 29.23
30.95 29.85 35.11 30.91
32.59 30.87 39.69 33.43
22
1. 差热分析 (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处于同一条件下样品 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T~T(t)
处在加热炉和均 热坩埚内的试样和参 比物在相同条件下加 热和冷却; 试样和参比物之 间的温度差由示差热 电偶(信号:温差电 动势)测定。
Q )T T
加热过程体积不变(即不对外做功):定容热容 过程 参量
CV ( Q U PV U )V ( )V ( )V T T T
加热过程压力不变,体积自由向外膨胀:定压热容
Cp ( Q U PV U V H )p ( )p P ( )p T T T T T
15
3. 相变对热容的影响-热效应 (1)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
磁性转变,部分材料的有序 -无序转变和超导态转变
材料的多 晶型转变
一级和二级 相变时热焓 和热容与温 度的关系
在相变温度下,热 焓发生突变,热容 不连续变化。
16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步完成,热焓随 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当接近临界点 Tc时,热容值达到最大值。
不可逆转变,如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马氏体和残余 奥氏体回火转变,形变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等。 从亚稳态转变为稳定态时要放出热量,从而导致热容 曲线要向下拐折。
17
五、无机材料的热容
1. 典型无机材料的热容-温度曲线
绝大多数氧化物、碳化物,热容都是从低温时的一个低的数值增加到 1273 K左右的近似于25 J/(K· mol)。温度进一步增加,热容基本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