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硕士研究生课程《康复医学》复习思考题1.何谓康复和康复医学?康复一般是指患病后健康水平下降,治疗和休息后健康恢复到病前水平。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2.康复程度可分为哪三个层次?1.低水平只在身体功能和/或心理功能上有某些改善,尚未能走出家门重返社会。
2.中等水平身心功能有显著改善,生活能自理或基本自理,但尚有各种障碍而影响其重返社会。
3.高水平身心功能显著恢复,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生活未能完全自理,但可借助于人工辅助器具而重返社会......2.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康复服务有哪三种方式?康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3.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
康复医学由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4.功能障碍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轻度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需要部分帮助;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
5.残疾、残疾人、残疾学的定义是什么?按国际分类法残疾可分为哪几个独立的类别?其有什么区别?残疾(disability):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人(people with disability,disabled person):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197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残疾者权利的宣言”对“残疾人”的定义已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论是先天或后天原因,身体或精神不健全而完全或部分地不能保证通常的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残疾学是一门研究残疾的各种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产物。
1、残损:结构功能缺损,主要是生物器官水平上的残疾,是一个解剖生理学上的概念。
2、残疾:个体能力障碍或残弱,主要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是一个功能上的概念。
3、残障:社会能力障碍,主要是社会水平的残疾,是一个社会方面的概念6.何谓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它类似于临床医学的诊断过程,但又不完全相同。
对于康复评定的定义可以这样来理解:康复评定是客观的、准确地检查、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确定尚存的代偿能力情况;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找出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措施;判定康复效果;决定患者去向的过程.7.徒手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标准是什么?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是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按照肌力分级标准,通过感觉受检者肌肉收缩的力量或观察受检者肢体运动能力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及其异常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测试结果级别 Lovett 分级能抗较大阻力完成关节活动 5正常(normal N)能抗较小阻力完成关节活动 4良好(Qood G)能抗自身重力完成关节活动 3尚可(fair F)在消除重力下完成关节活动 2差(pool P)无关节活动,可触及肌收缩 1微缩(trace T)肌肉无收缩0 零(zero 0)8.何谓渐进抗阻练习法?渐进抗阻练习法:先测出待训练肌群连续lO次等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简称为lORM(10 repetition maxi—mum,lORM)。
取10RM为制定运动强度的参考量,每天的训练分3组进行,即第一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50%,重复10次;第二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75%,重复10次;第三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100%,重复lO次。
每组间可休息1分钟。
l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10.何谓理疗?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哪些?理疗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电疗法、磁疗法、光疗法、超声疗法、传导热疗法、瑜伽理疗11.何谓疼痛?何谓疼痛的视觉类比评分法(VAS)?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
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
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该法比较灵敏,有可比性。
具体做法是: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
轻度疼痛平均值为 2.57±1.04;中度疼痛平均值为5.18±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1〕。
12.何谓ROM?在ROM评定记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ROM是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ROM测量注意事项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
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
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
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
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
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
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
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
13.何谓步态分析?何谓目测分析法?步态分析就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估和治疗,也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评定及损伤机制的研究等目测步态分析,即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的方法观察病人的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观察项目逐项评价的结果,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出初步分析结论。
目测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观察时需从侧、前、后3个方向分别观察患者行走时各关节、肌肉、骨盆的运动情况及全身姿势的协调性状况。
这种类型的步态分析无法提供量化信息,并且由于人类步行的速度和复杂化等原因,有很多局限性。
如果是在病理步态下产生的差异或代偿,情况将更加复杂。
因此,在步态训练的前、中、后还可采用直接或间接(录像)观察法,详细观察患者在行走时身体各个部分的变化[20],如头是否抬起;颈是否居中;患侧肩带是否下压、肩胛骨是否后缩或前伸;躯干是否痉挛、向患侧扭曲或向健侧倾斜;患侧骨盆是否上提、后突、向前或向后旋转;髋、膝、踝线性排列是否正常;患侧下肢负重及重心转移的情况;下肢伸肌、外展肌群肌张力增高及屈髋、屈膝、踝背屈的程度;双臂摆动的幅度;步长、步宽及步速;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足的内翻和外翻;整体运动的对称性和协调性等。
14.何谓CPM?概述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又称关键线路法。
一种计划管理方法。
它是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
它用网络图表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控制工期的关键路线,在一定工期、成本、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计划安排,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CPM中工序时间是确定的,这种方法多用于建筑施工和大修工程的计划安排。
它适用于有很多作业而且必须按时完成的项目。
关键路线法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更新,该方法采用单一时间估计法,其中时间被视为一定的或确定的。
关键路线法是一种网络图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由雷明顿-兰德公司(Remington- Rand)的JE克里(JE Kelly)和杜邦公司的MR沃尔克(MR Walker)在1957年提出的,用于对化工工厂的维护项目进行日程安排。
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
15.何谓短腿步态?何谓剪刀步态?短腿步态:又叫斜肩步两腿长短不等引起。
如两腿相差超过 3.5cm,可见患侧肩部随着地面倾斜下落,在快速行走时尤易发现。
剪刀步态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肉内张力增高明显,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见于脑性瘫痪和截瘫患者。
16.何谓运动试验?其优点是什么?常规心电图检查是在静止的状态进行,它可以发现某些心脏疾病,但是对于有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安静状态下检查的心电图往往是正常的,这时为了确定病人是否患有冠心病,就要让他运动,增加心脏的工作量,以发现隐患。
正常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很大,这些运动不会引起心肌缺血,心电图也不会很大改变。
而有冠心病的人就经受不了这种负担,往往会出现运动后心绞痛,或者心电图有缺血改变,发生这种改变的称为运动试验阳性。
运动试验的方法是,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等来决定运动量,通常称二级梯运动试验,即在木制的有一定高度的二级梯,按规定的速度、规定的次数,同一定的时间进行运动。
要作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对照,运动后做即刻、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的心电图,可以显示缺血性心脏病。
但是对于长期参加强体力劳动的人,三级梯运动试验似乎没有增加负担,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并不再增加许多,这说明还需要加大运动量,于是,将走梯时间再增加一分钟,称作三倍运动试验,才能显示疾病的原来面目,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根据运动试验的原理,现已发展到自行车踏车试验,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试验等。
应当指出,检查时必须有医生在场,备有急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