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文化创业计划书1.2 市场当今世界正处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时代,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现在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老百姓也不太重视这些珍贵的遗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者濒临消失,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但是这其中有莫大的机遇,蕴含着无限商机,国内文化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饱和,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正好可以迫使中国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加速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
国家拉动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等政策的实施,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文化部明确提出在五年内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等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
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
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的资本盈利率比较高,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
最后从消费角度来看,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另一方面,像这种综合性传统文化娱乐服务场所在国内很少,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十分旺盛,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的文化品牌逐渐扎根成长,形成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比如说:美国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等等。
唯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却逐渐没落,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被削弱,迫切需要重新建立这种归属感。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日益认识到这种问题,然而却苦于没有一种东西能够取代,我公司正好弥补这一缺憾。
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3 组织与人力资源公司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采用直线型组织结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总经理下设综合服务副总经理、采购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办公室。
各经理下设部长若干,分管各部门。
公司初期创业团队来自太原理工大学。
队长任川兮,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负责联系各部队员,协调各部分工作。
队员蒋念,兰梦娇来自经管,负责分析市场,分析调研数据以及统计等;队员孙姝鹏,软件专业,负责计算机等技术性操作;队员王建勇、彭栋、李荣鹏、孙聪负责主要撰稿,改稿等事宜。
1.4 投资与财务分析股权规模和结构:第一年公司创建时,总的启动资金为10000万元。
股本规模及资本结构定为: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其中吸引风险投资5000万元(50%);设备入股3000万(30%);创业小组资金入股2000万(20%)。
股权结构如图所示:1.5风险及回避1.5.1 外部风险1.国家政策法规的改变;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3.行业内的恶性竞争;4.服装销售商的前向一体化;5.服装款式和价格的变动。
1.5.2 内部风险1.公司战略决策的失误;2.竞争对手策略的改变,应付策略上的不确定性;3.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风险性;4.市场营销策略的滞后性;5.资金周转的灵活性;6.企业自身的管理素质人员素质。
1.5.3 解决方案1)及时了解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熟悉该行业的法律法规,关注行业发展动向;2)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随时了解市场动态;3)关注竞争者动态,及时作出相应对策;4)多元化经营,化解对单一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5)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6)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7)不断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1.6 退出计划我公司将以非常负责的态度对待风险投资者。
众所周知,风险资本投资者并不是要长期持资,而是寻求适当的时候退出,取得收益。
公司会把使投资者在退出时得到尽可能大的回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方案一: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
这类产权交易模式比较适合所处行业比较朝阳、成长性好且具有一定盈利规模的公司。
我公司也正符合这类行业,如有可能股权转让也可通过专业机构完成,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收购等等。
方案二:管理层回购。
通常情况下,在公司经过推广服务享有一定知名度而稳定市场占有率后, 管理层将实施股权回购,回购将会使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也有可能演变成以经营管理层完全控股的企业。
撤资时间拟为第4-5年,定价采用市盈率法进行计算,即以退出时的年度净利润乘以市盈率,计算出企业价值并作为回购基价(注:以同行业或相似行业调整计算市盈率)。
方案三:公司也会考虑在适当的投资环境下引入新的投资,撤出原有的风险资本。
方案四:我们不否认公司有破产失败的可能性,而对于失败的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是退出投资的唯一方法。
在破产清算中我们会尽可能保障风险投资者的利益。
我们会在投资风险方面及时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资本以何种方式退出,我们都不会忽视社会效益问题,同时保证风险投资商完成资本增值,获得其他投资无法获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第2章项目背景2.1 行业背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出现近2.3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强大文化消费需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特大型城市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后,社会发展催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喷发期征兆显现;同时已经形成文化经济的诸多亮点,文化产业近几年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国文化供应链和产业链完善度低,对比汹涌的文化需求大潮,中国文化产业的有效供应力、实际文化消费吸纳力严重不足,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富于震撼力的当代文明建设成果,尚缺少适合于强势文化传播的优秀载体和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文化产业国际品牌阵容,也同样是事实。
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表达的是真抓实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民族意志。
文化建设的战略转变首先发生在国家治理思路和模式层面:从国家管文化办文化,开始向政府管文化、由社会多元建设力量办文化过渡;中国文化建设开始关注需求,贴近市场,让可以产业化的部分大步走入市场。
民营资本涉足文化产业蔚然成风,据文化部系统的统计:在其管辖范围的文化产业,非公经济所创增加值已占增加值总量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迅速在文化产业领域制定实施,渐成体系。
2003年6月底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各个文化行业、文化领域铺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是文化产业实质性建设的第一波。
2005年8月3日至8日,新华社连续播发《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宣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或文件,则标志着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生产力良好体制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初步形成。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的配套鼓励性文件,以及国务院2005年9月实施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文化部和信息产业部《关于网络游戏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与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政府为翻译书埋单”的措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等等,共同为发展文化产业传导出如下信息:1.众多文化行业的准入门槛国民化,从而为组织浩浩荡荡的社会文化建设力量开辟坦途。
《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若干规定》一下子列出18类领域,允许社会各界甚至个人参与其中;众多历史上的国有垄断特权和行政审批障碍消失,非公资本不仅可以在广大领域兴办新的文化企业,还可以参加对一些国有文化机构的股份制改造。
2.政府引导行为的清晰化,从而使多元文化置业者、投资经营管理者的决策选择,有了诚信度基础。
上述法规文件针对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对象,在鼓励与支持、允许和可以、禁止和反对三个政策层面做出明确表述。
凡属在鼓励与支持层面的文化建设行为,如18个开放门类行业的新办文化企业,都可享受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相关数字化文化内容生产企业适用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形成出口业务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收入实行退(免)税政策等。
3.推动文化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扶持优秀中国文化品牌、强势民族文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成长。
公共文化事业将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加速剥离,期待文化产业链要素环节出现产权明晰、功能明确、管理明朗,具有旺盛文化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群体;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力逐步国际化,世界文化贸易份额的逐步前列化,全面改善与全球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沟通和情感交流,从而在实现文化产业支柱化的过程中,保持和巩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友好型内外环境。
由此联想到当国际性重大主题性文化活动纷纷落地中国后,吴仪副总理曾作出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经济发展在21世纪前10年的两个推进器”的论断,综合观察国内外条件,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确迎来历史上空前的跨越式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确实是文化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2.2 服务项目2.2.1 中国风文化饮食城“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大菜系经过自己的发展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民间的各种特色小吃更是数不胜数。
我公司的文化饮食城正是以此为依托,将文化和饮食加以结合,让人们在吃的同时感受到文化气息。
此城将主打复古风,按十字布局,竖线上将是以类似于古代的酒馆为主,横线上将以各种特色小吃为主。
竖线上的建筑将和古代的风格相同,主体可以采用砖木结构,但外表一定要以木质材料为主,效果就如同古代的酒家一样。
但每家也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按中国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进行分类,风格将和各自的地区相同。
酒家的内部陈设则以仿古的物品为主,装饰则以各地特有的手工艺品,画作等为主。
内部还要开辟一块专门的场地,可以用来表演各地的文化节目。
酒家内的服务员要穿着古代的服饰,学习古代的接待礼仪,让人们可以了解古代的文化。
横线上的小吃街以简约为基调,每家的面积不超过三十平米,具体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其外表风格以古代乡村小店为主,内部陈设则以简单的木桌木凳为主,装饰也简单化,服务人员穿着也以古代村夫、村妇为模板,力求彰显出乡野风情。
小吃街的小吃来自全国各地,根据需要会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让人们能分别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文化饮食城的十字街道上,我们将会按照年代顺序,从夏商周开始,到元明清结束,设置一个饮食文化长廊,专门介绍各朝各代的饮食风格,特色,口味等等不同的饮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