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傅佩荣《浩然正气》一、引言专门多人都喜爱“浩然正气”这四个字,总觉得人活在世界上第一要有一股正气,这股气不但要有还要浩然。

“浩然”这字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来讲,代表水势甚大的模样,看起来是一种专门大的气概,那个正气所以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观念。

后来我们最熟悉的《正气歌》是宋朝的文天祥所写,文天祥写《正气歌》,一开头就讲“天地有正气”。

我们所谓的正气并不是指空气,是一个人正义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方面力量的表现,我们都明白人要呼吸,人一辈子确实是一口气啊,那个气散掉不再回来就走了。

这一点庄子讲得专门清晰,人的生命是气的凝聚,气如果分散的话人就死了,庄子做了一个专门简单的描述。

而在儒家里面,差不多上那个气,孔子来讲,孔子强调血气,他把它连在一起,血跟气。

他讲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中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老的时候血气既衰,在三个时期都要小心。

年轻的时候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

贪得无厌,这是孔子的教训,代表他对人的观看专门客观,他没有什么幻想,什么人性本善,没有的。

他看到人只要有躯体,只要有血气就有各种欲望、各种冲动,因此要专门小心。

那个讲法是对的,我们也明白我们的躯体有时候耳目跟外界接触,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起什么念头,内心面就受到阻碍,然后也想跟着去得到某些利益,躲开某些灾难。

在孟子的时候讲到气,那个词专门难了解,因此他别的地点提到一些气,我们比较懂得,先讲一下,他讲一个人不管再如何坏,他只要睡觉醒来的时候有一种夜气,夜气确实是晚上的气,又称作“平旦之气”。

平旦,旦确实是白天天亮那个旦,元旦的旦,确实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的那种气,也确实是夜气了。

请咨询什么原因那个夜气比较好呢?因为你睡觉睡了一个晚上,跟外界隔绝着,没有来往,我们都明白每天跟外界来往,晚上累的睡觉,睡觉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生命里面,不再有人给你打手机联络,也没有电视能够看,就不再受外界干扰,你回到自己生命里面,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翌日清晨的时候,你比较像个人,就这么简单。

那你开始跟别人来往,接触之后接到各种信息,又开始勾心斗角,起心动念,又乱掉了。

通常人的生命有时候也专门无奈。

晚上睡觉的时候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白天又出去又不记得自己是谁,来来去去一辈子,一路下去,不明白自己一生在做什么,大部分时刻都稀里糊涂过去了。

少数人能够觉悟,确实是我培养我的夜气,让它不要失去。

他讲一个人再如何坏,他晚上睡觉早上起床的时候,依旧有夜气。

那个夜气跟一样好人是专门接近的,也是几稀,一点点,依旧有它的好处,然而重要的地点在哪里?你没有储存,你没有进展,你没有去培养修养,就没有用了,这专门惋惜。

二、孟子别于他人的特色因此后来学生就再请教老师讲,老师那你跟别人有什么差别?孟子讲我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我知言,我了解别人讲话是如何一回事,我一听别人讲话就明白别人内心想什么,就明白别人什么情形,不要小看这句话,我们念书的时候专门强调有始有终,《论语》最后一句话是,“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你不懂得如何辨论别人讲的话,就不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孟子那个地点他讲我知言,因此孔子在《论语》里面的最后一句话,你不了解辨论别人的言论你就不能了解那个人是什么情形。

孟子的特色确实是讲我确实是了解别人的言论,譬如讲你讲话有偏差,我明白你哪里有盲点,你讲话在闪耀其辞,我明白哪里是你的逆境,你讲话太过度了,我明白你有什么样的执着,孟子统统讲出来。

因此那个知言是接上《论语》,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检验。

第二步更难了,他讲我跟别人不一样,是因为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我专门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学生听不懂,他讲请咨询老师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讲“难言也”,孟子口才那么好,第一次承认“难言也”,专门难讲。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谁听得懂?他先讲专门难讲得清晰,他讲这种气你用直,正直的直,代表真诚,来去培养他的话,不要损害他,不要阻碍他,他进展出来是至大至刚,最至大最坚强,能够充满在天地之间。

讲实在的,一个人最多也只是是七尺之躯吗,这么小的一个躯体,培养一种气,如何充满在天地之间呢?如何这种话谁听得懂?一个人把他的气培养出来,能够充满在天地之间,各位想想看,你先自由想象,这种话你是不是讲出来,话是要沟通,是要别人听懂,那你什么原因讲出话来别人听不懂呢?我刚才讲可能专门多人也听不懂,我的气培养出来又至大又至刚。

这两个词还好,你能够去讲你自己的一种心得,但如何样充满呢?如何样在天地之间,这时候你就要联想,当他讲我的气培养出来,充满在天地之间的时候,代表什么,我到任何地点都走得通,天地之间差不多上我的家,一个人把他的正气培养出来之后,他活在世界专门安稳,他能够活在当下,活在那个地点,活在今天,咨询心无愧,他内心有一种力量,感受到他的生命没有任何亏欠,这是他的浩然之气的意思。

因此我们听到孟子讲天地这两个字,不要想到上面天底下地,要想到天地之间确实是万物,确实是人间。

因此我们就要咨询,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修养,能够让他的正气使他在天地之间行走完全坦然悠闲,确实是孔子所谓的“君子坦荡荡”,从这边去想。

三、修炼“浩然正气”的秘笈浩然正气不是生下来就具备的,孟子有个学生请教他讲,老师,你看起来是有原则、有理想,假现在天齐王让你当宰相的话,你会可不能动心?学生直截了当咨询,老师会可不能动心?动心什么意思呢?齐王叫我当正相。

哎呀,快乐的睡不着觉,兴奋的不得了!别人一看就明白那个人要升官了,孟子讲可不能。

他讲我四十岁就不动心,我们也明白四十岁是一个关卡,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个关坎。

然而你孔子如此讲,孟子如此讲,我们一样人呢?我们看到孔子四十而不惑,我们也明白我们是四十而大惑,所有人的咨询题统统在四十岁显现,往常都没什么咨询题,四十岁往常照着父母跟老师的安排跟指教,好好的念书、升学、就业、成家,到四十岁的时候什么都有了,开始显现咨询题,摸索人一辈子的咨询题,这一生到底如何一回事,开始困惑了,孔子能够四十而不惑,孟子能够四十而不动心,因此这确实是一种修炼的成果,因此学生就会讲,老师这种动心专门了不得吗?孟子讲不行,我比不上告子。

告子来了,因此我们上次提到告子讲一句话,他讲食色性也,我们还加以批判。

然而不要不记得,孟子公布承认,告子先我不动心,等因此告子在四十岁往常就不动心了。

那不动心好不行呢?不动心有两种,孟子就要辨论了,他讲告子不动心跟我不动心不一样,因为告子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

因此告子的不动心是一种压制的方法,叫做讲话讲不通,内心不要想,内心想不通不要动气。

压制最后变成木头人,我们今天叫植物人,所以植物人是生病了。

然而告子的方法确实是把他压制下来,我不动心,我什么情况都把他忍下来,这不是方法,这久了会生病的,活着也毫无乐趣。

因此孟子讲我跟告子不一样,如何不一样呢?他讲内心面想不通不要发脾气我赞成,然而如果讲话讲不通内心不要想,我不赞成。

人有理性,确实是要摸索,我今天跟你讲话讲不通,我就要想道理讲不清晰呢?再念书吧,再学习吧,再摸索。

因此孟子跟告子确实是前面这一段不一样,讲话讲不通我就要想清晰了,告子不是,全部压制。

因此这种不动心专门危险,孟子就不一样,到最后全部想通了,连司马迁也讲孟子到最后想通了,想通了就没有咨询题了。

他后面接着讲,把这种气培养的话,要配合两个字,第一叫做“义”,第二叫做“道”。

到现在为止我们明白孟子的方法了,孟子的方法确实是三个字,第一个用“直”来培养,第二个要配合“义”跟“道”,三个字。

1.“直”直那个字有时候专门难讲得清晰,如果你讲直确实是正义,直确实是正直的话,请咨询是谁在判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正直,别人看来不一定。

因此你用直来培养,那个直一定要了解,从儒家孔子开始到孟子,他们的直都有两个意思,真诚而正直,没有真诚就谈不上正直,因此真诚是基础,孔子讲过“人之生也直,惘之生也幸而免”。

什么意思呢?他讲人活在世界上,本来应该好好真诚的过生活,如果你没有真诚,还能活下去的话,这是靠侥幸,才能够免于灾难,然而天下人大部分是侥幸,代表什么?你没有真诚,你还能活着,运气好。

因为你不真诚,你如何会走上正路呢?相反你真诚的话,人性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走上正路,这是儒家差不多的观点。

因此直那个字,叫真诚而正直,否则你如何讲明?因为儒家常常批判,我到专门多地点去演讲的时候,专门多高校的学生专门能够摸索,常常就咨询讲,儒家看起来不太适合法制的社会。

什么原因?因为孔子讲过“爸爸偷羊,亲小孩替他隐瞒;亲小孩偷羊,爸爸替他隐瞒”,里面就有直,这看起来违反法律的,对不对?法律是应该人人平等,我父亲偷羊,我如何能够隐瞒呢,应该检举啊,因为被偷羊的那一家人不是专门悲伤吗?好不容易养的羊,被你偷走了,你亲小孩学了儒家就不去检举?法官咨询他你父亲偷羊吗?我不明白,大致没偷吧。

这一来如何坚持社会正义呢?这一来就有争辩?这时候如何办呢?提要了解儒家讲的直不是正义,他讲的是真诚作为基础,爸爸偷羊,亲小孩所以期望爸爸平安无事,如果法律查到的话,他所以同意法律制裁,这是没有咨询题的,然而他绝对可不能讲我爸爸偷羊,我来检举,不行。

因为你如此的话违反真诚的情感,因此儒家的直那个字,你不要只把它讲成社会正义,没有这么样的外在化,任何外在的善的行为,都要有内心的真诚做基础。

因此在摸索、在懂得儒家直那个字一定要记得真诚而正直,从真诚引出正直。

现在我们明白如何样培养浩然之气了,第一个用真诚的态度跟正直来培养如此的气。

譬如我跟别人来往的时候都会有各种互动的关系,你能够真诚的话,做任何事都真诚,讲任何话都真诚,久而久之就一种力量,那个气什么原因变得浩然呢?确实是力量。

气本来确实是呼吸而已,然而我讲话跟行动形成一种我的特色,叫做我的风格显现了,到任何地点差不多上真诚的去跟别人来往,久而久之,别人看到我就有一股正气过来了,一股力量过来。

我们要修炼,第一步就要真诚,自我要求正直,接着要配合“义”跟“道”。

2.“义”跟“道”“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义”是我那个人在那个情形下应该走的正路,差别就在那个地点。

因此道代替人一定要走在人之道上面,人不能忽略这一点。

我是人,我跟别人一样,都要走在行善的路上,因为人性是向善,因此我走在行善的路上。

请咨询你什么时候该如何做,叫做“义”,“义则,宜也”,宜确实是适宜的“宜”,因此宜那个字确实是恰到好处,确实是具有正当性。

别人如此做是对的,你如此不做不一定对?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例如讲你现在讲一句话,别人讲这句话是对的,我今天讲一句话就不对了。

什么原因?因为时机跟场合不一样,因此义最难在什么地点,确实是我要判定是否适当,这叫“义”。

我从前如此做是对的,今天如此做不见得对,因为环境变了,时代变了,我需要调整,这需要一种聪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