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历史故事大全
孔子一生共收了三千名学生,其中得意门生有七十二个。
而在这七十二人中,他最喜爱和器重的是颜回。
颜回身材不高,性格内向,沉静寡言。
颜回对孔子十分尊敬。
他对孔子的教诲身体力行,有了错误就努力改正,从不再犯第二次。
孔子曾经说过:“自从我收了颜回这个
学生,其他的学生对我更亲了。
”
孔子对颜回的德行也很尊敬。
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曾给予高度的肯定:“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
焉而已矣。
”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
有一次,孔子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在路过匡邑的时候,突然遭到匡人的围困。
颜回和其他几个跟着孔子一起周游的学生被冲散了,等到危险过去,颜回赶到孔子身边。
孔子说:“颜回,我以为
你已经死了呢!”颜回认真地说:“先生在,我做学生的怎么敢死
呢!”孔子听了非常感动。
遗憾的是,颜回二十九岁时,即头发全白,不久便与世长辞。
死时,家中贫穷得竟买不起棺木,其父央求孔子卖掉马车来葬颜回,
孔子未许,原因是有才无才,都是我的弟子,别人死的时候我没有
这样做,那么在颜回身上,我也不该例外。
后来众同窗中有家境显赫者欲厚葬颜回,孔子也不许,然而终究还是厚葬了,孔子因此而叹息:颜回视我如同父亲一般,我却不能
拿颜回当儿子,这不是我的原因啊,是你的同学们要这样做的啊。
由此可见,颜回不单是为孔子所器重,在同窗中也是极被敬重的。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
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
不服气,想杀掉子之。
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
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
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
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
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
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
我想,我们还是彻底
占领燕国吧。
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
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
古人也有
这么做的。
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
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
古人也有这样做的。
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
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
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
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
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
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
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
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
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着的
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
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儿因病去世;第二次
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
归国以后,朝
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
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
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
当时,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
言诽谤,贬谪到青州为官,他在境内腾出公私房屋十多万间来分散
安排灾民,并出榜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
都运送到各地散发。
到第二年,河北小麦大熟,很多灾民都扶老携幼返回家乡。
富弼为国家招募到兵员一万多人,民间颂声载道。
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他为礼部侍郎,富弼却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
富弼为人谨恭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居功自傲,以势傲人。
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
一天,他
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马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
闹的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
司马光曾称颂他说:“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事实的。
看了四字历史故事大全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