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2019北京世园会: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2019北京世园会: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时文选粹】2019北京世园会: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编者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这饱含浓浓自然情怀的话语把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传导至世界各地。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人类是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从现在做起,把保护环境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让我们一同创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题目即论点,真诚呼吁。

)①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大幕。

②“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新时代领路人立足美丽地球家园,着眼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阐释五个“追求”,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注入了情怀与精神,发起了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倡议。

(开篇交代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在会上中国领导人发起重要倡议。

)③恩格斯曾这样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

”世界生态文明史告诉我们,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

中国的绿色实践便是“大自然的慷慨回报”最好例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放眼微观,更能感受变化的实质。

有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新材料研发,开启的是“以前按吨卖,如今按克卖”的企业新生;有的城市将生态包袱化为生态资源,成功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转变。

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因生态环保而迟滞,反而更具活力、质量更高。

中国绿色发展的成就启示世界,绿水青山,从来都不是金山银山的“拦路虎”,而是“敲门砖”。

(必要性分析。

中国绿色发展成就的启示。

)④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

全球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唯有以热爱自然的情怀撬动追求绿色的执着,发扬科学治理的精神,地球家园才能永葆生机活力。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塞罕坝人民将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变成了“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子承父志、世代相传,腾格里沙漠南缘的6位老汉硬是在沙海造出了绿洲;绿染大漠,人进沙退,库布其几十年治沙,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治沙又治穷的“绿富同兴”生态经济学……正是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守,实现了这样的成就: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而成就背后科学治理的制度建构与方式方法,向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如何决策、如何行动。

(紧迫性分析。

保护地球家园要有科学治理的制度建构与方式方法。

)⑤人类同住地球村,在自然的庇护中同呼吸、共命运。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没有哪个国家是旁观者。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强调的,“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事务治理,日益成为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维护者、建设者、贡献者。

从引导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再到在中非合作中承诺“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重要性分析。

各国应携手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⑥“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新时代领路人的诗意表达,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今天,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未来,全世界携手合作、并肩同行,我们就能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以新时代领路人的诗意表达作结,号召勉励,展望未来。

)2019-04-28 人民网-观点频道作者:戚业嘉【时代警语】“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

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新时代领路人的诗意表达,寄托着对未来的期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今天,美丽中国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未来,全世界携手合作、并肩同行,我们就能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延伸阅读】植物馆探讨人与植物关系:感受生命循环发现植物智慧来源:北京青年报2019-05-05 08:39感受生命循环发现植物智慧引发环保深思植物馆探讨人与植物的关系“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世园会迎来了开园后首个客流高峰,5月1日至4日世园会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近34万人次。

作为本届世园会的四大核心场馆之一,植物馆位于园区的核心位置,犹如一块地坪连根拔起,3156根长短不一的钢条垂下仿佛植物的根须。

垂坠根系向下不断蔓延,将植物原本隐藏于地下的强大生命力直观呈现给游客,唤醒人们重新思考“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如何共赢”的命题。

teamLab展厅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走进植物馆一层的展厅,伴随着一段动人的音乐,墙面倒映的海水开始涌动起来,一粒种子落进海水里,开始生根发芽,渐渐变成一棵小树。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棵树周围的生物,会和路过的游客进行交互。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鱼虾即会四散,水母会因为游客衣服的颜色而改变自身的颜色。

植物馆植物养护负责人何希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是由国际知名科技艺术机构teamLab打造的沉浸式数字艺术互动装置,在这里,参与者将会置身于一个由红树植物的根、种子、叶片、候鸟以及水生动植物组成的奇幻光影世界,红树林富饶而又美丽的生态环境将会循环不息地展现在游客眼前。

1001种植物在“热带雨林”中共生通过红树林主题展厅,便进入热带植物温室展区,这是世园会中唯一的展览温室。

据何希介绍,植物馆温室分为五个分区,以植物的智慧为主线,在穿越五大分区的同时,通过1001种不同的热带植物,游客可以了解植物应对逆境、生存斗争、种子传播、进化演化和适应环境的五大智慧,全面感受植物不可思议的智慧这一主题。

长颈鹿枯木艺术引人深思沿着植物馆一路向上,就来到了屋顶花园。

位于屋顶东南角的长颈鹿枯木艺术装置“莫莉和她的一家人”,已成为植物馆的网红打卡地,很多游客专程爬到楼顶,就为了和长颈鹿合个影。

“莫莉和她的一家人”装置总高10米,不仅是植物馆最大的艺术装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浮木动物雕塑。

莫莉的名字来自于制作它的材料——原产于菲律宾的一种树叫小花牡荆,英文名字:MOLAVE。

由于这种树做成的建材和家具坚固耐用,不怕蚁虫腐蚀,曾经被大肆砍伐,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几乎灭绝,现在这个树种正在抢救性保护当中。

而这组雕塑所使用的是当年被人类砍伐后抛弃的边角料。

创作者历时7个月才完成作品,近乎灭绝的植物,经过艺术化创作,重获新生,别出心裁地传递了环保理念。

其创作者曾表示,希望通过它的展出,能让观众思考对废弃材料的使用和对森林的保护。

花装饰了生活,也创造了财富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5-02 17:33作者:张田勘4月29日上午9点,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正式开门迎客。

这是继1999年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世园会后20载,中国再次承办国际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

花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就其丰富生活的观赏性看,园艺行为就已蕴藏了巨大的实用经济价值,而且能转变为巨大的财富。

数据显示,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从1984年1.4万公顷(21万亩),发展到了2017年的140万公顷(2100万亩),销售额从6亿元扩大到1533亿元,出口额从几千万美元上升到6亿多美元。

昆明世园会结束后的20年来,云南的花卉种植面积从2.6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71万亩,增长了66倍;花卉总产值从4.7亿元增长到了525.9亿元,增长了112倍。

随着生活方式和改变以及科技的投入,花卉市场的经济效益和数额还在与日俱增。

无论是养花还是买花,都会选择花的艳丽、馨香和有较长时间花期的产品,这不仅是由人的味觉细胞所决定的选择,也是由人的视觉细胞所决定的。

人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其中主要是香味。

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体细胞包含了1000种不同基因,因此,既能感受到紫丁香和玫瑰的香气,当然也能闻见各种美食的气味。

同时,人的视觉细胞不只是包含了能识别黑白颜色的视杆细胞,也拥有能观赏和辨别七彩色泽的视锥细胞,如此能够更好地感受花的美妙世界。

花卉的多样性,保证了人们的司四季需求。

即使在北极,也有少量的植物和花草,如异株蝇子草(Silene dioica)、七瓣莲(Trientalis europaea)、丛生虎耳草(Saxifraga cespitosa)等,虽比不上观赏性花卉,但也十分好看。

如果能鉴别并提取(克隆)到高寒花卉的基因,如七瓣莲、雪莲的基因,就可以培养许多耐寒花卉,即便在寒冷季节也能供人们欣赏,并装饰环境。

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非科学莫属。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既要测序花草的基因,并发现其功能基因,也要实地培养,通过克隆功能基因和杂交技术等,维护老品种、发现新品种和培养新品种。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公开的植物基因组物种仅有361多种,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及作物领域,大量的野生资源物种和花卉植物的基因组都未能涉及。

2017年,中国宣布启动万种植物基因组测序,2019年1月完成了云南瑞丽植物园689种植物基因组高深度测序项目。

目前全球已测序基因组的花卉不过数十种,如牡丹、莲、康乃馨、牵牛花等。

如果要扩大花卉市场,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10大名花(玫瑰、兰花、迷迭香、杜鹃花、牡丹花、桃花、樱花、风信子、郁金香、莲花)的基因测序、维护老产品和创造新产品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既然花卉是一个产业,还应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培育新的品。

不仅可能获得高昂的专利费,还可能收获高额的知识产权费。

中国已有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1763件,其中花卉新品种数量占60%以上,2017年由昆明花拍中心代收的专利费达847万元,这些授权的花卉新品种显然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市场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