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导学案(定稿)【精编版】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导学案(定稿)【精编版】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创设情境】
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会恢复原来的长度,撑竿跳高运动员将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也会恢复原状。

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便可以知道,甚至可以运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学习难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学习指导: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合作探究部
分问题,并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自主预习】
1、 弹性:物体 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 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 弹力是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生活中的弹力有 、 、 、 。

3、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 , 的原理是: ,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

弹簧测力计伸长量与拉力 。

4、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B 、 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可以直接读出被测力的大小
C 、 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D 、 测量前,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
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 我的疑惑
➢ 个体展示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塑性、弹性和弹力
(一):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以下事件发生的过程会出现的现象。

弹性和塑性的不同点就在于物体受力之后撤掉力能不能恢复到 ,
能恢复的是弹性,不能恢复的是 。

➢探究结论2:弹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第二个是发生,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针对训练
下列各种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B、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小组展示
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三):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手中弹簧测力计,说说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需要注意什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如何测量?
3、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1= ;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拉文具袋,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2= 。

➢针对训练
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小组展示
【巩固训练】
1、课堂上同学们根据一些具体事例,讨论了“哪些物体有弹性,哪些物体有塑性”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泥人张”可以将黏土捏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黏土不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黏土具有塑性。

B、拉长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橡皮筋具有弹性。

C、缝衣服的棉线一拉就断,无法自行恢复原状,说明棉线没有弹性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

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1)(2)(3)
B、(2)(3)(4)
C、(1)(3)(4)
D、(1)(2)(4)
➢小组展示
【总结归纳】
1、弹性和塑性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弹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小组展示
【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及南方新课堂P5巩固提高(课时达标及能力展示)部分
【课后提升】
完成南方新课堂P5尝试提高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