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地图册PPT 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列举) 2016年我国人均 GDP 排名前 20 名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1鄂尔多斯11南京2克拉玛依市12长沙3东营13杭州4深圳14常州5广州15大连6苏州16镇江7包头17乌海8阿拉善盟18天津9无锡19佛山10珠海20威海(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读图) P13 图 1-12 “我国四大地区”(问题) P14 活动——问题 1 :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回答)略(板书)(二)四大地区1、东部地区( 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2、中部地区( 6个):晋豫皖、鄂湘赣3、东北地区( 3个):黑吉辽4、西部地区( 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问题) P14 活动问题 2 :(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板书) 1 、水平、速度差异:(读图) P15 图 1-13 “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回答)差异比较:目前都为“二、三、一”结构;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最接近“三、二、一”结构;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东部、东北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差异原因:中、西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带。
改进对策: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板书) 2 、产业结构差异:(点拨)产业结构差异是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问题) P15 活动——问题2(回答)(1)产业机构:第一产业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明显上升;工业结构:轻工业上升幅度大于重工业,呈现“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结构,工业结构呈现“轻型或轻重混合型”结构;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板书)地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以重化工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为主一定的过渡性以重型为主工业结构特征(点拨)由此可见,我国工业结构呈现“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
(承转)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板书) 3 、工业化差异:(读图)图1-16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示意图(问题)说明图中反映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回答)工业增加值: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占全国比重: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主要原因: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东北、中、西部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讲解)东部、东北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则相对滞后。
东部工业产值要明显地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板书)( 1 )工业化速度:(2)工业产值:(读图)中国四大工业区分布图(问题)他们的工业结构有何特征?他们的分布有何规律?(回答)辽中南以重型为主,京津唐以轻重混合型为主,沪宁杭以轻重混合型为主,珠三角以轻型为主。
他们都分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承转)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于工业化,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52 .7 %。
但由于我国工业化显著的区域差异,城市化也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
(板书) 4 、城市化差异(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数(2012年)(问题)我国城市化在城市化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城市分布密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回答)①城市化水平:东部远高于中、西部。
②城市综合实力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的同类城市。
③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
(板书)( 1 )城市化水平:(2)城市综合实力:(3 )城市分布密度:(点拨)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的社会经济发展。
(阅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发展(点拨)我国东部地带城市化迅速推进,出现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城市密集带,中西部地带中心城市发展迅速,与东部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承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战略,在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开放差异。
(读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点拨)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 年设立的 4 个经济特区;至 1984 年迈出第二步,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1992 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到沿海的片,再向中西部推进;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板书) 5 、对外开放差异(1)东部地区:时间早,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
(2)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时间晚,程度低,吸纳外资能力弱。
(填表) P20 表城市化水平社会科教文化因素对外开放发展基础经济产业结构因素交通状况地理区位通信条件其他因素民族心理市场经济政策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较高;城市密度大,城市综合实较低;城市密度小,城市综合实力较力较强。
弱。
较发达,人才集中较落后,人才匮乏时间早,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时间晚,程度低,吸纳外资能力弱。
强。
基础较好(沿海工业始于近代)基础薄弱(内陆工业始于解放)较合理,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生产力水平高。
水平低。
距海较近,地形平坦,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复杂,交通落后。
陆运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临近海洋,便于海外经济联系,深居内陆,较为封闭,不利于对外经发展外向型经济。
济联系。
发达,便捷落后,闭塞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差发育较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发育较晚,相对落后。
较快。
改革开放( 1979年)西部大开发( 1999 年)(承转)南方人善于经商,北方人善于打工,这是为什么呢?(讲解)“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国的区域差异除了四大地区的差异外,还集中表现为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板书)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读图)我国四大自然区域图(问题)我国南北方的范围和界线各是什么?(回答)在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秦淮线以北为南方,秦淮线以南为南方。
(板书)(一)界线:秦岭—淮河线(问题)秦岭—淮河一线具有哪些地理意义?(回答) 1 、温度: 1 月 0℃等温线通过2 、降水: 800 ㎜等降水量线通过3、温度带:亚热带和暖温带4、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5、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6、农业区: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7、作物区:水稻和小麦8、水文特征: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9、流域分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讲解)南北方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板书)(二)差异(读图)中国地形图、气候图、自然带图、土壤图(填表) P21 活动——问题 1北方南方地形高原、平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平坦开阔)有分布(地形破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 月均温<0 °C>0 °C活动积温1600 — 4500 °C4500 — 8000 °C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无霜期3—8 个月8— 12 个月年降水量<800mm>800mm干湿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湿润区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黄土、棕壤、褐土、钙质红壤、砖红壤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流径流量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汛期长短北流河段有凌汛屋顶坡度小、平顶坡度大墙体较厚较薄饮食面条、饺子米饭、饭团(板书) 1 、自然条件差异(读图)中国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运输图(填表) P21 活动——问题1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生产规模大生产规模小主要作物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花水稻、油菜、甘蔗、生、甜菜、棉花、苹果茶叶、柑橘、桑蚕、渔业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工业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海盐有色金属、水力、生物工业结构钢铁、能源、化工基地重工业为有色冶金、高新技术,主实力较强、门类齐全。
轻工业为主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西南地区环渤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大,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小农经济结构较合理外向型经济交通运输陆路为主水路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海运、航空水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对外开放开放晚,程度低开放早,程度高,成就突出(板书) 2 、社会经济差异(阅读) P20 — P21内容(填表) P21 活动——问题 2北方南方优势气候多样:地跨暖温带、中温带、水热充足:地跨亚热带、热带,气候湿润,季风气条件寒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候,雨热同期。
平原广阔: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网密布资源丰富:森林、煤炭、石油、铁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生物、水、水能。
矿、海盐。
外向型经济发达:积极对外开放,吸引人才、资金、重工业、能源基地技术、管理。
限制水资源不足:旱灾频发;洪涝频发: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