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酸碱盐与复分解反应复习专题
中考化学酸碱盐与复分解反应复习专题
例3: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小明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中的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实验Ⅲ,在实验Ⅲ中应该加入;
建筑:砌墙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如,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废液
酸碱度
甲
乙
丙
丁
pH
6.5
11.3
7.0
2.0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还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呢!”请问,该肥料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复”)。
课题: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
教学目标:1.认识酸碱盐及酸碱的化学性质;2.学习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运用。
教学容:1.酸与碱的化学性质;2.中和反应的应用及酸碱度的表示方法;3.复分解反应及其运用。
重点难点:1.能抓住酸、碱化学性质的原理和规律,进行相关知识的应用。
2.离子共存、物质净化与除杂、物质鉴别。
(4)实验结果为。
例4:甲、乙、丙分别是酸或碱的水溶液,pH值依次为1,5,14。下列图形合理的是( )
A.图(1)表示甲中滴入丙 B.图(2)表示乙中滴入丙
C.图(3)表示丙中滴入乙 D.图(4)表示甲中滴入乙
例5:我市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实验室的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如下表。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实验并回答:
6. 能抓住酸、碱化学性质的原理和规律,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俗名与化学名称均一致的是( )
A、CaO 熟石灰 氧化钙 B、Ca(OH)2生石灰 氢氧化钙
C、HCl 盐酸 氢氯酸 D、NaOH 纯碱 氢氧化钠
例2:厨房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考点透视】
(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来作判断。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见酸、碱的俗名、特征性质的记忆。
2.利用指示剂的变况进行酸、碱的判断。
3.以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考查物质的鉴别和证明的。
4.理解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5.以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为载体,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装置,对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3、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
如Cu(OH)2Δ
2Fe(OH)3Δ
四、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定
义
凡能与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
凡能与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所有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1)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SO2+H2O==
SO3+H2O==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使无色酚酞试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如,铁与盐酸: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如,氧化钙与盐酸:
(4)碱 + 酸 → 盐 + 水
如,氢氧化钠与硫酸: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如,氯化钡与硫酸: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性性
性性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教学策略与方法: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 酸碱盐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元素和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元素和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元素(或铵根)和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铵
(1)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K2O +H2O==
BaO +H2O==
CaO +H2O==
(2) 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O2+ Ca(OH)2==
(2) 碱性氧化物+酸 → 盐+水
Fe2O3+ HCl==
五、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火碱(具有强腐蚀性)
、
制法
Ca(OH)2+Na2CO3==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