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做基础,而且还需要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

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

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学生自己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自己来说无疑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关键词:写作能力、兴趣、阅读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

为此,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为重要。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实际例子,在这里提出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一、影响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影响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笔者觉得有两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1. 心理因素很多小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唉声叹气,怨声载道,讨厌写作文,害怕写作文,产生排斥心理,觉得自己作文水平不好,和同班同学优秀的作文一比较,有些人就容易产生落差心理。

时间一长就渐渐对写作失去兴趣,失去信心。

2.语言积累方面阅读材料少,即使平常阅读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摘抄美词美句,阅读过后什么也没记住,就记住了阅读的是什么故事,还有的同学甚至连复述他刚阅读的故事也说不好,不知道该如何去组织语言。

虽然小学生的观察水平、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已经初步形成,但到写作时,见识阅历浅,语言积累不够,往往是心里想表达的描述出来,心中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3.理解方面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有时会发现这种现象,有些同学作文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组织方面都非常不错,但就有一点也可以说不太被同学或教师注意但又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即审题上的错误,没理解题意,即使你作文写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

审题这一点看似很微不足道,但它确是小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二)、外在因素1.教师指导方面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良好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好的老师会在各方面留心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更不在话下了。

无论是从课堂教学上还是专门的作文教学,或是活动的开展上,以及课下的作业要求上等等,一位好的教师会从各个方面启发渗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一个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拿我知道的一个例子来说吧!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办的小学辅导班中,有两位小学生,简称学生A和学生B。

两人都上小学三年级,A的作文写得很好,B的作文写得很差。

究其原因,A在家中,每天妈妈都会让她坚持写日记,并带她去观察生活,比如怎样煎鸡蛋,让她仔细观察,记录下来。

让她阅读同龄人写的优秀作文,找出差距,由于引导的正确,她的写作水平一直在逐步提高,有时写出的文章让人惊叹;然而B的妈妈知道自己女儿作文水平不好,不仅报了个写作班进行辅导,而且还在家中对她辅导可能是怕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位母亲在辅导时,只让孩子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写作,不让其阅读优秀的作品和优美的文章。

殊不知,孩子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也不是很丰富,脑海里没有东西如何让她进行想象。

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引导得法。

3.书写字体方面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方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

字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

书写水平提高不了,提高写作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工整、美观、整洁的字体一般能将学生的作文分数提高到四到五分。

因此在这一方面不能小觑。

二、如何提高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作文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来谈。

(一)、作文教学方面1.抓好基础首先,要从最基本的抓起,即前面提到的书写的水平。

这一方面,教师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课下指导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比如,每天练字、班级举办书法作品展等即可。

学生作文前,由教师给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审清题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不至于“离题”。

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

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2.激发兴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

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

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

学生对写作有兴趣就不会没精打采,视作文写作如洪水猛兽,一到写作文时就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兴趣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出他的创造才能,提高他的写作水平。

再者,要化难为易,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应该注意什么和防止什么,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指导上,教师要像熟练的旅游向导,一步步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在作文指导的方式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讲述启发、复习引导、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3.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

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

事实证明,只有让孩子多读多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加强作文批改和讲评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及格的分,要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情绪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肯定学生微小的进步,树立他学习的信心,才能培养出他们的写作兴趣。

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绝不能轻易否定,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

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

批改结束,及时讲评。

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

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

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写评语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把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利用评语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打开心扉让内心的真情流露。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

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

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能力培养方面写作是每位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孩子们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

1.勤于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勤于观察。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丰富多彩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他的话形象的说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参加自主写作呢?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许多小学生有意观察还处于初级启蒙阶段,往往缺少自主观察和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教会学生做到有顺序、抓住主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相机引导。

如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活动之前,我首先对学生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在春游途中,注意观察春天动植物有什么变化,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春游之后,再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事物按顺序详略得当写具体,这样作文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再比如,在写人物肖像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本班一个学生的外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要求学生要抓住他的最大特点来写,写的逼真,不写姓名大家就知道你写的是谁。

通过这样的训练,即使是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会感到作文难写。

在多看多观察的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幻想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儿童天生富于幻想,写想象作文尤其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学完一篇文章,布置学生就身边的事物可能发生的对话,让学生写一篇日记,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在写作文时能轻松下笔,思维更加活跃。

2.开展活动,激发写作动机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

学生写作前,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通过有趣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很专注地观察比赛的细节,为写作做准备。

然后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鼓励学生,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实又生动。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任务,在娱乐中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实践性活动本身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兴趣。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越投入,作文材料就越丰富,也越可能将事情写具体。

3.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

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联系课文,适当模仿,仿中求创。

比如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至于模仿哪篇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体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当看到自己仿写的内容被当做范文朗读,学生便会从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

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在仿写中应鼓励学生不要过多受原文的限制,而应在原文的启发下力求突破和创新,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拓宽思维界域,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