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现代汉语语法学 ”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

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 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 问题、歧义句问题、 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层次分析、 变换分析、 语义格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 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 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

第十一章 为可选章,可让学生自行阅读。

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这一概念、 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 特别是了解 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1. 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 描写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 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 ,),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

二是探索革新时期 (1936 一 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 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 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 ①吕叔湘、 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丁声树等着《现 如吕叔湘主编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答问》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具体特 点,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 认识如何在事实考察中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义结合起来。

(一)识记:代汉语语法讲话》 。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 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等。

(二)领会:1.什么是语法;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的概念1. 语法形式;2.语法意义。

(二)领会:1. 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三)综合应用:在事实考察中做好形式和意义的结合。

第三章汉语语法特点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即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成原则基本一致、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形态;2.语法范畴。

(二)领会: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2.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4.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简单应用: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句义、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句子;2.句义。

(二)领会: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六个方面:A. 成分词的异同。

B. 词语的次序。

C. 组合层次。

D. 语法结构关系。

E. 语义结构关系。

F. 句调。

(三)简单应用:句义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词类的含义,了解具体的词类划分标准,认识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词语进行归类。

(一)识记:1. 词类;2.实词;3.虚词。

(二)领会:1. 根据词的意义给词分类,实际上是行不通的;2.根据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3.划分词类的依据只能是词的组合能力; 4.汉语的词类系统。

(三)简单应用:各类词的语法特征。

(四)综合应用1.判别词性;2.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

第六章关于主、宾语问题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中主、宾语的划分标准问题,认识主、宾语的概念,并会分析具体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主语;2.宾语。

(二)领会:1.主、宾语的划分不能以意义为标准;2. 主、宾语的划分不能纯粹以词序为标准;3. 把意义与词序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也行不通;4.应该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5.主、宾语划分的事实分析。

(三)综合应用: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主、宾语。

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语言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认识层次分析的功能、结构、意义原则,了解层次分析的优点和不足,会运用层次分析法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扩展;2.替换;3.句法结构的层次性;4.层次分析;5.广义同构;6.狭义同构。

(二)领会:1.层次分析的原则:功能原则、意义原则、结构原则;2.层次分析法对特殊结构的处理。

(三)简单应用:1.汉语中句法结构的具体类型;2.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各自的优缺点。

(四)综合应用: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具体句法结构。

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何谓句式变换,了解句式变换的同一性原则和平行性原则,认识句式变换分析的条件和句式变换的意义,并运用变换分析法分析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 句式变换;2.同一性原则;3.平行性原则。

(二)领会:1. 同一性原则的具体内容;2.平行性原则的具体内容;3.限制句式变换的具体条件;4. 变换分析的作用。

(三)综合应用:用变换分析进行句法结构。

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何谓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了解何语义格的类别和相关谓词的类,了解与句式相关的语义类别,了解定、状、补语义指向的特征,认识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关系,并运用相关方法分析语言事实。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 语法特征;2.语义结构;3.零向谓词;4.单向谓词;5.双向谓词;6.三向谓词;7.动态义;8.静态义;9.语义指向。

(二)领会:1.语义格的具体类型;2.谓词的向分类;3.与句式相关的具体语义类型;4.补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5.状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6.定语语义指向的具体类型。

(三)简单应用: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四)综合应用:1.分析语义格;2.分析动词的向;3.分析定语、状语、补语的语义指向。

第十章关于歧义句问题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歧义句、歧义句的类型有哪些,认识语义结构的表层形式特点和深层形成因素,并运用相关方法分化歧义句。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歧义句;2.多语义词语(二)领会:1.歧义句的类型;2.形成语义结构歧义的因素;3.语义结构歧义的表层形式特征。

(三)简单应用:分化歧义句。

(四)综合应用:运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结构分析的分析方法分析有歧义的语言结构。

第十一章如何学习写作语法论文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语法论文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具体写作。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综合应用:写作语法学术论文。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本大纲是编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现代汉语语法学”课程教材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也是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的依据。

凡指定的考试用书或参考书,其内容如与本大纲有出入,均应以本大纲为依据,作适当的增减。

(一)关于使用教材指定使用教材:《现代汉语语法学》(增订本),傅雨贤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4 月第1 次修订,2003 年7 月第8 次印刷。

(二)关于自学应考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1.自学应考者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所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对照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全面理解、掌握教材各章节的知识内容,力求融会贯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 自学应考者应依据本大纲的要求进行思考和练习,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初步具有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语言现象的能力。

(三)关于社会助学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1.社会助学者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参照本大纲所附的适合本课程水平的各类题型,把本课程的知识系统与要求自学应考者掌握的分析方法和具备的分析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此体现本课程社会助学的导向性。

2. 社会助学者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现代汉语语法学》。

在助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2.1 教材的各章节虽然相对独立,但彼此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助学过程中,不宜搞重点辅导哪章哪节的做法。

2.2 教材每一章的内容都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并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

助学过程中,一定要由前往后,逐步推进,力求让自学应考者全面学习和掌握教材讲授的知识。

2.3 在助学过程中,力求讲清基本概念,以使自学应考者切实理解教材所讲授的内容。

3. 社会助学者在助学过程中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把助学重点放在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为此,在助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3.1 不要仅仅讲授教材的内容,还要在助学过程中多举些实例,要给自学应考者多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3.2 不要仅仅要求自学自考者死记硬背概念术语,要着力指导考生学会应用教材所讲授的各种方法,能够分析处理各种实际的语言材料。

(四)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

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

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