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震动,这种震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探究通过已有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播做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活动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耳朵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教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展示图图照片)【学生】胡图图【教师】同学们都有看过,那谁能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呢?他的个人技能是什么呢?(提问)【学生】耳朵,动耳神功。
【教师】是的,那你们的耳朵会动吗?(与学生互动)【教师】耳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能够听到外部的声音主要就是通过耳朵,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耳朵的结构及功能(1)耳朵的结构【教师】了解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需要先知道耳朵的结构。
【教师】(展示耳朵剖面图)这就是我们的耳朵结构,它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等构成。
根据他们的功能及位置,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教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鼓膜位于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线;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及听神经属于内耳。
(2)耳朵怎么接受并传达声音【教师】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他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教师】根据我们刚刚了解的声音接受与传达过程,我们看一下每个部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听小骨:振动,把声音放大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把信号传递给大脑【教师】我们更仔细的观察一下声音是怎么在鼓膜及听小骨接受与传递的3、鼓膜振动实验(1)演示实验【教师】刚刚了解了耳朵是怎样接受和传达声音的,要想听到声音最重要的就是引起鼓膜的振动,我们现在通过实验模拟来展示鼓膜振动。
(模拟鼓膜振动的装置:鼓膜模型,用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橡皮筋做成)我们先把气球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尽量绷紧些,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在鼓膜上放少量的碎纸屑。
敲击音叉,请同学们观察气球皮上的碎纸屑有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我们把鼓膜模型分别放在近处和远处,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教师与学生互动,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2)总结【教师】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就像是刚刚看到的气球皮一样,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鼓膜也会像气球皮一样发生振动。
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板书设计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的结构及功能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听小骨:振动,把声音放大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把信号传递给大脑2、声音传递实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重点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难点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视频《感觉世界》播放歌曲《少年》,提问: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提问:耳朵有哪些勾结?都有什么功能?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出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板书课题)观看视频耳朵我们都是通过耳朵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那么耳朵有哪些结构,各个结构有什么功能,这就开启了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探索。
2. 科学探索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朵》;观看视频认识耳朵结构通过这一部分学习,了解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
实验现象: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清楚。
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实验结论: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实验材料: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实验步骤:(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
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记录做好实验记录观看视频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观看视频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方法来放大我们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即媒介的思想。
如在本实验中,利用细沙或碎纸屑或碱面等的跳动来放大气球皮的振动就是典型实验现象: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到气球皮上的碱面跳起来。
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面跳动的高度。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做好实验记录的例子。
气球皮的振动幅度很小,难以直接观察到,但是在气球皮上放一些细沙或碎纸屑或碱面,通过它的跳动就可以间接地观察到气球皮的振动。
因此,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中,我们要开动脑筋,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实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3. 科学研讨研讨一:对人耳结构和功能的认识1.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师点拨:(1)耳郭能收集声音。
(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3)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
(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以及实验,总结人耳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复述人耳是如何让我们听到声音的。
人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这里主要掌握外耳的耳郭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的鼓膜可以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向内耳传递声波信号,内耳中的耳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练习题一、填空。
(1)一个振动的物体(发声)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用纸卷一个“喇叭”,听小的声音,我们会发现声音的音量变(填“大”或“小”)了。
二、选择。
(1)下列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远离噪声B.控制物体发声C.耳机音量开到最大(2)我们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是为了()。
A.扩大耳廓听得更清楚B.控制声音进入耳朵C.为了好看三、根据你对耳朵的了解,完成下表。
耳朵的结构作用耳廓收集()耳道传递()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四、写出下图各部分的名称。
五、实验探究右图是乐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碎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模拟()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B.耳朵鼓膜振动C.液体溶解(2)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B.空气C.杯子(3)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A.被音叉吸引B.不动C.在气球皮上跳动(4)实验时用力敲音叉,气球皮上的碎纸屑跳动幅度与轻敲时相比,()。
A.跳动幅度小B.跳动幅度大C.一样(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的(),它就像这个气球皮一样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收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耳道B.鼓膜C.听小骨六、培优训练观察下面这张图,同学丙在写字同学甲和同学乙都能听到同学丙写字的声音。
(1)同学甲和同学乙听到的声音相比,()。
A.同学甲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此B.同学乙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些C.他们听到的声音样清楚(2)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他耳朵的,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她耳朵的。
A.固体B.气体C.液体参考答案:1.(1)振动鼓膜信号大脑(2)大2. (1)C (2)A3.声音声波振动信号大脑4.5. (1)B (2)B (3)C (4)B (5)B6. (1)A (2)A B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实验步骤:(2)将橡皮筋放在桌面上轻轻按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3)将橡皮筋放在手中轻轻揉搓,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4)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或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当我们轻轻拉伸、按压或揉搓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当我们把橡皮筋拔动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了声音,轻轻拉动橡皮筋,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
实验记录:方式能否发出声音拉伸橡皮筋否按压橡皮筋否揉搓橡皮筋否弹拨橡皮筋能拉动橡皮筋否实验分析: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思考并回答。
猜测。
通过橡皮筋发出声音,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觉?实验现象: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
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现象: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记录表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有关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产生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剧烈振动实验分析:(1)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根据它们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