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卷5 答案

试卷5 答案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答案
2009 — 2010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命题人高兆建 2009 年 12 月 4日使用班级 2007级生物工程本科(1)、(2)班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学院长年月日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关于DNA指导下的RNA合成的下列论述除了哪一项都是正确的:( B )
A. 只有存在DNA时,RNA聚合酶才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 在合成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一个引物。

C. RNA链的延长方向是5’→ 3’。

D. 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

2.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 B )
A. 引起碱基置换
B. 形成嘧啶二聚体
C. 导致碱基缺失
D. 发生碱基插入
3.关于逆转录作用的错误叙述是:(C )
A.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B. 需要一个具有3’-OH末端的引物
C. 以5’→ 3’方向合成,也能3’→ 5’方向合成
D. 以dNTP为底物
4.下列哪几种突变最可能是致命的:( D )
A. 腺嘌呤取代胞嘧啶
B. 胞嘧啶取代尿嘧啶
C. 缺失三个核苷酸
D. 插入二个核苷酸
5.关于核糖体的移位,叙述正确的是:( C ) A空载tRNA的脱落发生在“A”位上 B 核糖体沿mRNA的3’→5’方向相对移动
C 核糖体沿mRNA的5’→3’方向相对移动
D 核糖体在mRNA上一次移动的距离相当于二个核苷酸的长度
6.RNA与DNA生物合成相同的是:( D )
A. 需RNA引物
B. 以3’→ 5’方向DNA为模板
C. 两条模板链同时合成
D. 新链生成方向5’→3’
7.Shine-Dalgarno顺序(SD-顺序)是指: ( A )
A. 在mRNA分子的起始码上游8-13个核苷酸处的顺序
B. 在DNA分子上转录起始点前8-13个核苷酸处的顺序
C. 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互补顺序
D. 启动基因的顺序特征
8.tRNA的作用是:( B )
A. 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 把氨基酸带到mRNA位置上
C. 将mRNA接到核糖体上
D. 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9.在真核细胞中肽链合成的终止原因是:( D )
A.已达到mRNA分子的尽头
B. 具有特异的tRNA识别终止密码子
C. 终止密码子本身具有酯酶作用,可水解肽酰与tRNA之是的酯键
D. 终止密码子被终止因子(RF)所识别
10. 插入序列(IS)编码:( A )
A. 转座酶
B. 逆转录酶
C. DNA聚合酶
D. 核糖核酸酶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 转座子(transposon):
答:—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2.弱化子:
答: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3.顺式作用元件:
答: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

4.密码的简并性(degeneracy):
答:—个氨基酸具有两个以上密码子的现象。

5.外显子(exon):
答:真核生物基因中,在mRNA上出现并代表蛋白质的DNA序列,叫外显子。

三、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
答:信使RNA: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以单个基因为转录单位,但有内含子,需切除。

信使RNA的原初转录产物是分子量很大的前体,在核内加工时形成大小不等的中间物,称为核内不均一RNA(hnRNA)。

其加工过程包括:
1.5’端加帽子:在转录的早期或转录终止前已经形成。

首先从5’端脱去一个磷酸,再与GTP生成5’,5’三磷酸相连的键,最后以S-腺苷甲硫氨酸进行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

帽子结构有多种,起识别和稳定作用。

2. 3’端加尾:在核内完成。

先由RNA酶III在3’端切断,再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加尾。

尾与通过核膜有关,还可防止核酸外切酶降解。

3. 内部甲基化:主要是6-甲基腺嘌呤,在hnRNA中已经存在。

可能对前体的加工起识别作用。

2 .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RNA转录有何区别?
答:原核生物:操纵子RNA聚合酶核心酶加σ因子不需加工与翻译相偶联类核
真核生物:单基因RNA聚合酶Ⅱ聚合酶加转录因子需加工故与翻译相分离核内
3. 分别说出5种以上RNA的功能?
答: 转运RNA tRNA 转运氨基酸
核蛋白体RNA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
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RNA hnRNA 成熟mRNA的前体
小核RNA snRNA 参与hnRNA的剪接
小胞浆RNA scRNA/7SL-RNA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反义RNA anRNA/micRNA 对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核酶Ribozyme RNA 有酶活性的RNA
4、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答:a、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b、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c、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d、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5.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答:(1)密码无标点:从起始密码始到终止密码止,需连续阅读,不可中断。

增加或删除某个核苷酸会发生移码突变。

(2)密码不重叠:组成一个密码的三个核苷酸只代表一个氨基酸,只使用一次,不重叠使用。

(3)密码的简并性:在密码子表中,除Met、Trp各对应一个密码外,其余氨基酸均有两个以上的密码,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4)变偶假说:密码的专一性主要由头两位碱基决定,第三位碱基重要性不大,因此在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5)通用性及例外: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但近年来已发现某些个别例外现象,如某些哺乳动物线粒体中的UGA不是终止密码而是色氨酸密码子。

(6)起始密码子AUG,同时也代表Met,终止密码子UAA、UAG、UGA使用频率不同。

6.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各自的mRNA的特征。

答:(1)原核生物:①半衰期短;②许多原核生物mRN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③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常含有SD序列
(2)真核生物:① mRNA为单顺反子结构(1分);② 5′端有一个帽子结构;③ 3′端有Poly(A)尾巴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大肠杆菌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长势良好,当将其接种到只含有乳糖的培养基上时,起初大肠杆菌的长势很弱,但接种几代之后该菌株又恢复其良好长势。

请运用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这是基因的可诱导调节。

所谓的可诱导调节是指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的关闭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

例如,在只有乳糖培养基中,E. coli开始生长不好,直到合成了利用乳糖的一系列酶,具备了利用乳糖作为碳源的能力,E. coli才能在这一培养基中生存下来,E. coli获得这一能力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诱导物乳糖的诱导下,开动了乳糖操纵子基因,表达了它编码的酶:β-半乳糖苷酶,这一类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这类酶称为诱导酶。

2.阐述基因突变的方式及引起突变的可能途径。

答:基因突变属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个别基因所发生的分子结构的变化,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基因突变的方式很多,主要有:(1)化学诱变,基因突变可以由某些化学物质所引起,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诱变剂。

在DNA复制过程由于碱基类似物的取代,碱基的化学修饰以及碱基的插入和缺失都会引起突变。

(2)物理诱变,利用物理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称物理诱变,如X射线、紫外线、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可造成(3)T-DNA插入,改变读码或变成假基因。

(4)移码突变:基因中插入或者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会使DNA的阅读框架(读码框)发生改变,导致插入或缺失部位之后的所有密码子都跟着发生变化。

(5)无意突变,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基因突变。

(6)碱基修复:DNA损伤的修复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①损伤碱基的直接修复;②切除修复,包括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DNA交链的切除修复;③错配修复;④重组修复,又称复制后修复;⑤跨损伤DNA合成,这是一种利用损伤核苷酸为模板,通过DNA聚合酶I使碱基掺入到复制终止处进行DNA合成,从而延长DNA链的修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