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绩效和生产效率
停拉工时,当停拉时间大等于10分钟以上起就要 计时。 (Please see the form-1)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停拉工时记录-1
流水线型生产线:例如:
停止 工序
影响工序和人数
停止
工序 4 5
6
7
工位
4
数
2
3
1
2 1.75hrs
人数 2 3
1
4
工序 4 5
6
7
4中的 1个工
位
工位 数
1
3/2
间接生产人员(非干部编制): 不直接對產品的制作過程進行
操作,而是對產品的生產起著輔助生產作用的人員,如:專門的清洁 人員、送料員、拉貨員、質量檢查人員(抽查) 、班長、文員等。
管理人员(干部编制): 在生產車間的編制內,對生產的過程起著
管理、指導、指揮的作用的人員,它包括部門經理、主管、組長等。
1.用来决定最适当的作业方法(对不同的作业方法进行比较时)。 2.以小组作业而言,可使作业者的工作时间保持平衡,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3.决定每名作业者负责的机械台数。 4.为生产计划建立基本数据。 5.为标准成本建立基本数据。 6.为效率管理提供基准。 7.决定外协单价的基础数值。 8.建立衡量生产力,作业效率的基础数据。 9.作为作业途程计划的基础数据。 10.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11.为人员安排的重要依据。 12.决定劳务管理费的基本数值。
人员划分的目的: 1.计算间接工时; 2.控制间接人员数量.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工时统计
要分清的几个概念; 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统计表见Form-2.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要分清的几个概念
生产线的标准工时 直接标准工时与实际直接工时 直接标准工时与间接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与直接标准工时和间接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 实际工时与实际直接工时和实际间接工时
稼动时间 = 负荷时间 - 计划停机损失时间 计划停机损失时间 = 休息 + 5S + 开会 + 预防维护 +
培训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性能稼动率=(标准周期时间×总生产 数量)÷稼动时间
性能稼动率:有时也被称作产出效率,人工效率或 机器效率;
它反映了机器在生产单个产品时是否满负荷或全速 生产
工时绩效和生产效率管理
目录
1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2 生产绩效介绍及作用 3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内容
正常时间 宽放 标准时间 停拉工时 额外工时 人员划分 工时统计 报价工时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正常工时
作業工時=测量时间*评比系数 產線工時=瓶頸時間*工位數 靠IE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来保证
分段式生产:a. 拉头投入的线材条数要≥拉尾生 产出的线材条数; b. Output以拉尾生产出的线材 条数为准; c. 工时 = Σ [(FO的工序开始时间 – FO 的工序结束时间) X 工序的人数]。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报价工时
报价的时间 =工序正常时间X(1+个人 宽放+部门宽放)X ( 实际工时 / 标准 工时).
实际
瓶颈时间 生产节拍
流线速度
人力配置
标准
瓶颈时间 流线速度
生产节拍
生产报表 标准产能
稼动率
生产绩效 准备时间 生产计划 采购计划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数据的关联性
绩效
作业方法
作业方法
作业方法
标准
实际
作业人员
作业环境 作业条件
作业人员
作业方法
作业条件 作业环境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生产效率的计算方式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直接标准工时 = 生产线的标准工时X产量 直接标准工时 + 额外工时 + Downtime ≌ 实际直接工时; 间接标准工时 = 直接标准工时 X (间接工人数 / 直接工人数); 标准工时 = 直接标准工时+间接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 + 额外工时 + Downtime ≌ 实际工时 实际工时 = 实际直接工时+实际间接工时= 付钱的工时. 相对Routing的效率: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计算: 流水线生产: 生产线标准工时(mhrs/kpcs) =1000 X Max
(工序的标准时间 / 工位数) X 生产线人数 / 3600; 分段式生产: 生产线标准工时(mhrs/kpcs) = 1000 X工序
的标准时间之和 / 3600;
一标标准准工时工时制定及介绍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额外工时
额外工时的定义: 不在标准时间考虑的范围内,而且
又不属于Downtime的工时。如:培训、包装外来的成品 (没有标准时间)、不在标准工时内的裁线。
额外工时与异常工时的区别; 如何记录; (Please see the form-1)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Form1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内容
生产效率标准工时 生产数据的作用 数据的关联性 生产效率的计算 管控和改善的判定基准 精益提升 生产效率改善流程 生产效率改善阶段定义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效率管理中工时的作用
标准时间在效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就如货币在日常生活中所起 的作用一样巨大。
失
停线 部署.调整 产线交换 起动损失
短暂停线 速度下降
时间稼动率= 负荷时间 - 停机时间 负荷时间
速度基准×加工数量
性能稼动率=
稼动时间
不良修整
良品率= 加工数量 – 不良品数量 加工数量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时间稼动率=稼动时间÷负荷时间
时间稼动率:有时也被称作使用率,开机率或机器稼 动率;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宽放组成部分
宽放时间
个人宽放 部门宽放
作业宽放 私人宽放 疲劳宽放
管理宽放 小组宽放 小数量宽放 机械干扰宽放 其他宽放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标准工时
对象 工序:工序标准时间=工序的正常时间*(1+个人宽放+部
门宽放)
生产线:见下面内容。 生产的类型:流水线生产,分段式生产. 标准工时的定义:1条生产线生产1000pcs成品所需要的
生产要素 人财物
投入
产出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生产数据的作用
生产效率是以时间为基准来衡量的。对时间和 产出同时进行定量的分析才是提高效率的正确 路线
生产效率中数据关联性是整个核心 数据的准确性是反映整个体系的性能因素 数据是问题和管理量化的工具
三 生产效率管控和提升
数据的关联性
产线标准 工时
工位标准 工时
人力配置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内容
绩效分类 生产绩效 生产标准因素 产线稼动率 稼动分析系统 稼动率与时间关系 时间稼动率 性能稼动率 绩效标准条件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绩效分类
生产绩效
绩效
产线稼动率
管理绩效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生产绩效
=(生产合格品数量*标准人力)/(生产 时间*生产人数*标准产能)
生产绩效可以用来监控产线现有生产力和 产线实际生产状况,用于暴露产线产能的 瓶颈和标准工时损失原因。是监控产线生 产力的工具。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生产绩效标准因素
物料
人力
机器
时间投入
标准作业
绩效产出
方法
作业环境
管理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产线稼动率
产线稼动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
用于解决产能损失的线外因素和生产线制程稳 定性的工具,可以从稼动率反应出生产停线所 带来的损失比率,暴露出带来产线产能损失的 问题点。
1
3/2
停止
停止工时
1.75hrs
1.75 X 5 = 8.75mhrs
1.75hrs
1.75 X (1+3/2) = 4.375mhrs
一 标准工时制定及介绍
停拉工时记录-3
分段型生产线:例如:
停止 工位
5中 的2 个工 位
影响工位和人数
工序
5
工位
2
人数
2
停止
停止工时
1.75hr s
1.75 X 2 = 3.5mhrs
二 绩效介Leabharlann 及作用稼动分析系统资料分析
稼动分析
观测分析
生产日报表 产线稼动日报
连续观测分析 作业取样分析
二 绩效介绍及作用
产线稼动率与损失时间关系
产线
损失
计算公式
作 业时间
负荷时 间
计划 损失
停
运 转 时 间线
(稼 动 时 间) 损
失
性
实质运转时间 能
( 净 稼动时间)损
失
不
有效运转时间 良
(价值稼动时间)损
生產月份:
生产部門:
記錄:
日期
F.O. (工令 單號)
P/N (產品編號)
No.
Ave. (人數)
Machine Adjust (設備 模具調整)
Pow er cut (停電)
Cleanning (清洁)
Meterial Lack (物料
短缺)
Downtime (mhs)
Change F/O (轉
單)
不合 理的 時間 損耗
合理的時間損耗(早會、 不合理 合理的換單、上下班的 的時間
清洁、正常的設備維護、 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