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电极电势
移,而且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例如: Zn(s)+Cu2+(aq)==Zn2+(aq)+Cu(s) (298.15K)=-212.55kJ·mol-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在热运动产 生的有效碰撞中进行电子转移的。质点的热运动是不 定向的,其间转移的电子不可能定向地形成电流,化 学能便以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去了。
二是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也有从溶液中沉积到金属表面的倾 向。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大,金属越不活泼,这种倾向就 越大。当溶解与沉积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即达到 动态平衡。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14
M(s) =Mn+ (aq) + ne–
当金属溶解倾向大于金属离子沉积倾向时,则金属表面带 负电层,靠近金属表面附近处的溶液带正电层,这样便构成 “双电层”。如图7-2(a)所示。
理学院化学系 10
不仅金属及其离子可以构成氧化还原电对,而且同 一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相应的离子 等均可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如Fe3+/Fe2+、Sn4+/Sn2+、 H+/H2、O2/OH–等。
利用这类电对组成半电池时需要另加一惰性电极(如 铂电极、石墨电极)作为导体,因电对自身不能传导电 子。
电化学就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铁器生锈,银器表面变暗以及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等都 是金属在环境中发生腐蚀的现象。金属腐蚀现象十分普 遍,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因此,研究腐蚀的成因与防 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7.1.1原电池
1. 原电池的组成 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但有电子的转
负极: Zn(s)-2e-=Zn2+(aq) 氧化反应 正极: Cu2+(aq)+2e-=Cu(s)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s)+Cu2+(aq)==Zn2+(aq)+Cu(s)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之相反。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8
每个原电池都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是由同 一种元素的不同氧化值的物种构成。氧化值高的物种称 为氧化态,如Cu2+,Zn2+等;氧化值低的物种称为还原 态,如Cu,Zn等。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物种和还原态 物种可相互转化。这种可逆的氧化还原半反应,用一个 通式表示为:
氧化态 +z e-=还原态
式中z为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计量数。
这种由同一种元素的氧化态与对应的还原态物种所组 成的电极称为氧化还原电对,并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 表示。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9
2. 原电池符号
原电池装置可用符号表示。如Cu-Zn原电池的符号 可表示为: (-)Zn| Zn2+(c1)‖Cu2+(c2)|Cu(+)
为了将氧化还原反应的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就必 须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隔 开,并让反应中转移的电 子通过金属导线定向移动。 原电池[动画]就是符合这种 要求的装置。
制作:张思敬等
图7-1 铜锌原电池
理学院化学系 6
盐桥是一支U型管,通常充满用KCl或KNO3饱和了的琼 脂冻胶,其作用在于消除两杯溶液中由于电极反应而出现 的带电现象,保持溶液的电中性,使整个原电池构成通路。
相反,若沉积倾向大于溶解倾向,则在金属表面形成正电 层,金属附近的溶液带负电层。也形成“双电层”。如图72(b)所示。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学系 12
7.1.2 电极电势
Hale Waihona Puke 1.电极电势的产生双电层理论
溶解
M (s)
Mn+ (aq)+ ne-
沉淀
M活泼
M不活泼
+-- -+ +-- -+ +-- -+ +-- -+
Mn+ 稀
- + +- + +- + +- + +-
Mn+浓
溶解 > 沉积 (a)
沉积 > 溶解(b)
图7-2 双电层示意图
理学院化学系 11
如原电池反应: 2I–(aq)+2Fe3+(aq)= I2(s)+2Fe2+(aq)
电池符号为:
(-) Pt | I2 | I– (c1) ‖ Fe2+(c2), Fe3+ (c3)| Pt (+) 。
另外,金属及其难溶盐也可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只要二者 价态(即氧化值)不同即可。如AgCl / Ag 、Hg2Cl2 / Hg等。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 学系 13
德国科学家W. Nernst对电极电势产生的机理做了较好的 解释:当把金属插入其盐溶液时,在金属与其盐溶液的界面 上会发生两种不同的过程。
一是金属表面的正离子受极性水分子的吸引,有变成溶剂 化离子进入溶液而将电子留在金属表面的倾向。金属越活泼, 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越小,上述倾向就越大。
其中单垂线“|”表示两个相之间的界面,双垂线“‖” 表示盐桥。按规定,负极写在左边,以“(-)”表示; 正极写在右边,并以“(+)”表示。“c”表示浓度。 若是气体物质,则要用分压表示。例如:
(-)Zn | Zn2+(c1) ‖H+(c2) | H2(p)| Pt (+) 式中Pt为惰性电极。
制作:张思敬等
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金 属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这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称为原电池。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 学系 7
在Cu-Zn原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 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是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 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第7章 电化学 金属材料腐蚀
Chapter 7 Electrochemistry &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半反应式以及电极电势的概念。 能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电动势。
(2) 熟悉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能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 方向和程度。
(3)了解电解池中电解产物一般规律,明确电化学腐 蚀及其防止的原理。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 学系 2
7.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7.2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7.3 电极电势的应用 7.4 化学电源 7.5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
制作:张思敬等
理学院化 学系 3
引言: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发生电子的转移,那么能否利 用电子转移产生的电能对外作功呢?如果可能,通过什 么装置实现?电子转移的方向和能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 决定?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