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服降糖药[1]
浅谈口服降糖药
2020/11/25
浅谈口服降糖药[1]
主要内容
• 糖尿病的概念及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 •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 口服降糖药比较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 降糖药的选择 • 药物的联合应用
浅谈口服降糖药[1]
糖尿病的概念
•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 用缺陷,或两者兼有,所导致的以高血糖 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FPG/HbA1c
血浆胰岛素 水平
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分泌
—
=水平升高 FPG=空腹血糖
=水平降低
=无明显作用 TZDs=噻唑烷二酮类
浅谈口服降糖药[1]
降糖药的选择(耐受性和安全性)
降糖药
耐受性和安全性 胰岛素促泌剂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 TZDs 胰岛素
低血糖的危险性
√
体重增加
√
胃肠道副作用
是内脏脂肪的蓄积),体液潴留,在已有心脏病的患 者中,应用该药物可以导致心衰的加重,尤其与胰岛 素合用时。
浅谈口服降糖药[1]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失败
饮
食
↓
,
加用双胍类
运
动
↓
和 体 重 控
→ 失败 ↓
加用一种或多种:噻唑烷二酮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制
α-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机制 • 适应症及降糖特点 • 不良反应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
• 促胰岛素分泌药: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
增加周围组织中胰岛素受体的作用、减少肝糖 原输出。
• 双胍类: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
制肝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 收。
• α-糖苷酶抑制药:竞争性拮抗糖苷酶,从而
3.可以使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作用得以互补。 4.可延缓疾病的进展
浅谈口服降糖药[1]
早期联合治疗方案
如果诊断时 HbA1c≥9%饮食 锻炼的同时应用 联合治疗/胰岛素
如果诊断时 HbA1c<9% 饮食锻炼的同时 应用单一药物治 疗
抑制糖类分解为葡萄糖,延缓或减少小肠中葡 萄糖的吸收。
• 噻唑烷二酮类: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不促进胰岛素的产生),改善β细胞功 能。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及降糖特点
• 磺酰脲类: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尤
其适用于非肥胖患者,降糖作用显著,易造成低血糖。
• 非磺酰脲类: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
肥胖及非肥胖者均可应用,低血糖反应少,为餐时血糖调 节剂。
• 双胍类: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肥胖者、
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
• α-糖苷酶抑制药:适用于肥胖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的病人,为餐后血糖调节剂。
• 噻唑烷二酮类:存在胰岛素抵抗者为佳。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 促胰岛素分泌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和低血糖,特别
是对于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轻度异常 时还可以使用糖适平)
• 双胍类:可引起胃肠道不适,有诱发乳酸酸中毒的
危险,故禁用于有肾功能不全、肝病、败血性休克或 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 α-糖苷酶抑制药:胃肠道不良反应。 • 噻唑烷二酮类:导致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加而不
空腹
6.1 -6.9(110-125)
和/或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或随机
< 7.8 (140)
浅谈口服降糖药[1]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
• 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 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
• 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成年人正 常劳动力,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 质量。
浅谈口服降糖药[1]
• 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
• 伏格列波糖:倍欣
• 米格列醇
• 乙格列醇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噻唑烷二酮类
• 曲格列酮 • 罗格列酮:文迪雅、维戈洛 • 吡格列酮:卡司平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其他
• 中成药:玉泉丸、金芪降糖片、消渴丸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比较
↓
→ 失败
↓
加用胰岛素
浅谈口服降糖药[1]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
• 非肥胖糖尿病患者
饮 → 失败
食↓
, 运
加用一种或多种: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
动 促胰岛素分泌药、 α-糖苷酶抑制剂
和 体
↓
重
控 → 失败 制↓
加用胰岛素
浅谈口服降糖药[1]
降糖药的选择(有效性)
有效性
降糖药 胰岛素促泌剂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剂 TZDs 胰岛素
√
√
乳酸性酸中毒
√
水肿
√ √√
√
√=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单一治疗中不常见 TZDs=噻唑烷二酮类
浅谈口服降糖药[1]
药物的联合应用
• 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单一药物疗效逐年减退,长期效果差;联合应用药物间协同、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补。
• 联合治疗的目的
改善糖代谢,保持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保护β细胞功能,延缓 其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 促胰岛素分泌药 磺酰脲类 非磺酰脲类
• 双胍类 • α-糖苷酶抑制药 • 噻唑烷二酮类 • 其他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磺酰脲类
• 第一代:氯磺丙脲 甲苯磺丁脲(D-860)
• 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控释 片)、唐贝克(缓释胶囊) 格列齐特:达美康、达美康缓释片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波脲
• 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迪北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非磺酰脲类
• 那格列奈:唐力 •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 • 米格列奈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双胍类
• 苯乙双胍:降糖灵 •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格华止 美迪康
浅谈口服降糖药[1]
口服降糖药的类型
α-糖苷酶抑制剂
• 联合治疗的原则
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可以联合,扬 长避短;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考虑费用 效果因素。
浅谈口服降糖药[1]
药物的联合应用
• 早期联合治疗的潜在益处 1.更早的治疗达标。
2.最小剂量的联合应用几种药物,而不是使用单 一的药物剂量递增,将会减少副作用。
浅谈口服降糖药[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糖尿病
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mg/dl)
空腹
≥7.0(≥126)
和/或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或随机
≥11.1(≥200)
• 糖耐量减低(IGT)
空腹
<7.0(< 126)
和/或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或随机 7.8-11.0(140-199)
• 空腹血糖受损(I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