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录31.1 建设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1.3 建设内容 (4)1.4 建设依据 (4)2、系统总体设计 (7)2.1 系统业务架构 (7)2.2 系统技术架构 (8)2.3 技术路线选择 (11)2.4 系统部署架构 (13)3、系统功能设计 (15)3.1 档案管理 (16)3.1.1 档案接收 (16)3.1.2 档案著录 (18)3.1.3 影像文件(电子原文)挂接 (22)3.1.4 回收站管理 (24)3.1.5 鉴定销毁 (25)3.1.6 库房管理 (30)3.1.7 档案查询 (33)3.1.8 档案统计 (37)3.1.9 档案备份 (43)3.2 库存诉讼档案挂接管理 (43)3.2.1 建立诉讼档案规范 (43)3.2.2 开发挂接程序 (51)3.3 本院档案借阅平台 (52)3.3.1 电子卷借阅 (52)3.3.2 实体卷借阅 (57)3.4 对外查阅电子卷平台 (61)3.5 法院间档案调卷平台 (65)3.5.1 调卷申请 (66)3.5.2 调卷审批 (67)3.5.3 发送请求 (67)3.5.4 接收请求 (67)3.5.5 调卷反馈 (68)3.5.6 调卷浏览 (69)3.6 其他系统调卷平台设计 (69)3.6.1 系统概述 (69)3.6.2 信息交换系统流程 (69)3.6.3 开发环境说明 (70)13.6.4 影像浏览接口说明 (70)3.7 系统管理 (72)3.7.1 机构管理 (72)3.7.2 用户管理 (73)3.7.3 角色管理 (74)3.7.4 权限管理 (74)3.7.5 分类码表维护 (75)3.7.6 档案卷目设置 (76)3.7.7 档案类型设置 (76)3.7.8 流程定义 (77)3.7.9 日志管理 (78)21、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法院办理案件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日益增加,如何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各类档案的整合、管理和利用、以提高办案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是法院档案管理新的课题。
具体体现在:➢从法院内部来看,巨大的纸质档案数量使得现有库房容量越来越不足以存放,案件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使得案卷查询量大大增加,传统纸质档案传递翻阅的方式速度太慢,过程过于烦琐,工作量太大,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从审判管理角度看,传统的字纸卷宗在审判过程中仅满足个人翻阅,合议庭成员、庭长、院长、审委会委员等在需要时无法及时看到卷宗材料,导致案件审理周期延长,效率低。
迫切需要在审理过程中能够调阅电子卷宗。
➢从上下级法院来看,建立全市统一的法院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上下级法院的网上调卷,缩短上诉案件的移卷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方便上级法院及时掌握案情。
➢从外部环境来看,需要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当事人、代理人、检察院等个人或单位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阅卷方式。
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法院档案管理的迫切需要,拟建设全市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并开展全方位的利用。
1.2 建设目标档案管理系统是以档案数据信息和档案影像的全方位利用为目的,是一个完整、专业、易扩展的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OCR 识别技术、光盘刻录技术、压缩存储技术、海量3数据检索和全文检索技术、安全的影像显示技术和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实现法院各类档案资料的海量存储、全面管理和综合利用,创建符合现代档案管理发展方向的具有成都法院特色的法院档案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成都法院的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1.3 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档案综合管理。
实现各类档案(11 大类)的收集、管理、利用、系统管理等功能。
解决各层级实物档案由于多种存储方式,导致的不易查询、管理,容易丢失、损坏,信息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2)库存诉讼档案挂接管理。
库存档案:是对已归档的历史档案进行批量的加工处理。
具体环境包括登记、扫描、编目、著录并提交档案室归档、著录并提交档案室归档。
一般库存档案委托专业扫描公司进行加工:加工公司提供扫描加工软件;我公司提供影像存储接口规范、信息著录规范以及档案挂接软件;加工公司或法院人员通过挂接软件,接收加工公司提交的挂接文件(access 文件) ,将历史档案数据及影像与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影像数据需加工公司上传)(3)档案借阅管理:通过网络实现电子档案或实体卷对内、对外的借阅申请、借阅审批、卷宗借出、卷宗归还、催还通知、查询、统计、打印等。
(4)档案调卷:通过网络实现上下级法院档案调卷,提高调卷效率。
(5)各类接口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审判系统、数字法庭及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接口。
1.4 建设依据●安全性标准规范➢ISO/IEC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4➢《计算机信息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家保密局 99 年 12 月 29 日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5号➢《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51 号●业务性标准规范➢ISO 15489-1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 1 部分:原则➢ISO 15489-2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 2 部分:技术指南➢ISO18492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based information➢ISO 23081-1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元数据第 1 部分:原则➢ISO 23081-2 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元数据第 2 部分:概念及实施➢ISO 14721 Space Data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Reference model➢ISO15801 Electronic imaging-Information stored electronically-recommendations for trustworthiness and reliability➢ISO 19005-1 Document management-Electronic document file format for long-term preservation-Part 1: use of PDF1.4(PDF/A-1)➢《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 17678.1-1999➢《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DA/T22-2000➢《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2000;➢《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2003;●技术性标准规范➢《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7-88 计算机系统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9305-88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6-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指南》5➢《GB8586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档办〔2000〕81 号➢《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1998 年 10 月 26 日国家档案局、财政部发布➢计算机软件工程规范国家标准汇编 GB/T16398-96➢《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 GB/T 9704-199962、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业务架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诉讼、文书、会计、科技、声像、实物、设备等 11 类档案,以诉讼档案为主要档案类型。
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化应用优势,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
归纳起来,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如下:档案加工档案管理调卷管理加工人员挂接接收著录调卷申请鉴定销毁发送接受在线扫描调卷反馈挂接统计卷目生成组卷审判人员编目提交归档内部借阅档案管理员外部借阅申请申请授权授权申请申请审批审批律师、当事人公安等说明如下:1、历史档案处理:由专业的数字化扫描服务公司来完成。
本系统提供档案挂接规范和挂接功能。
加工人员将历史档案扫描完成后,按照挂接规范进行编目、著录、并形成好挂接文件,然后批量提交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挂接。
2、在线档案处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根据各类案件的卷目将字纸档案进行数字化,并提供给审判业务人员浏览,案件结案后,根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组卷、编目、著录并提交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
7在线档案处理需要和审判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方便审判业务人员随时调阅扫描好的影像卷。
3、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接收历史档案和在线档案提交的归档,检查合格后入库。
档案管理负责档案的鉴定、销毁、查询、统计、备份以及综合管理。
4、内部借阅:业务人员需要调阅档案时,根据本院档案借阅规定通过网上提交申请,申请通过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授权,业务人员就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档案;5、外来人员(律师、当事人、公安、检察院)调卷时,根据本院档案借阅规定审批通过后,档案管理员进行授权,外来人员就可以在指定的计算机上浏览档案。
6、调卷管理:上级法院发送调卷请求、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传输到被调卷法院,被调卷法院收到调卷要求后,将档案影像卷宗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反馈到上级法院。
2.2 系统技术架构结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系统将采用 J2EE 体系架构来建设法院档案管理系统。
系统的技术架构如下所示:8用户层浏览器、触摸屏档案管理档案借阅在线处理应用层档案挂接调卷管理审判管理系统安运全应用工作流平台维保管支撑层障理J2EE应用中间件体体系数据层系审判业务档案加工档案库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IT基础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设施层基础网络、硬件运行环境标准规范体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总体技术架构从上至下由展现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及 3 个体系构成。
整个技术架构集中体现:以基础层和数据层为依托,以应用支撑层和应用层为核心,通过展现层,全面为各层次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各层次概要说明:逻辑层次描述展现层展现层是通过浏览器、触摸屏等操作界面为档案管理系统涉及的各层级使用人员提供功能使用。
应用层应用层是整个技术分层架构的核心,该层通过调用应用支撑层的应用组件资源,为档案管理人员、审判业务人员、数字化加工人员、9102.3 技术路线选择(1)J2EE体系结构J2EE 是目前企业级应用最为常用的典型体系结构,它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 J2EE 不仅巩固了标准版中的许多优点,例如"编写一次、到处运行"的特征、方便存取数据库的 JDBC API、CORBA技术以及能够在Internet 应用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模式等等,同时还提供了对 EJB (Enterprise JavaBeans)、Java Servlets API、JSP(Java Server Pages)以及 XML 技术的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