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玻璃基板行业分析报告
一、国内面板产业逐渐成长 (2)
二、玻璃基板进口替代空间大 (4)
三、玻璃基板国产化进程加快 (7)
一、国内面板产业逐渐成长
长期以来,国内面板依赖于进口,在国内大宗进口商品中,平板显示占第四位。
近几年,随着国内面板企业的成长,对进口面板的依赖度已经有所改善。
根据奥维咨询数据,2012 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彩电企业面板采购量1380 万片,占全球采购规模的23%。
台湾奇美在大陆面板销售中延续第一,市场份额26%,其后依次为友达、LG、华星光电、京东方、三星。
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PC 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面板产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是必然趋势。
根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 年,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目标:自制面板满足国内彩电整机需求量的80%以上,新一代显示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自2003 年进入平板显示领域,历经十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2003 年,CRT 面临被液晶替代,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国内企业开始进入平板显示领域。
京东方将液晶技术引进国内并在北京建设5 代面板线,同期昆山、龙腾、上海广电的3 条5 代
线开工建设,截至2005 年,国内完成了5 代线建设。
第二阶段,为2005-2009 年,这段时间为国内对面板产业消化吸收的过程,新增面板生产线较少。
此时,政府也意识到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战略性意义,在此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
第三阶段,2009 年以后,国内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发展,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国内企业规划投资更多高世代线。
2009 年,国内第一条6 代面板线开工建设,随后多条8.5 代线相继开工建设。
此外,平板显示工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为产业后续发展提供研究支持。
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四大平板产业集群。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表示,2005 年,中国面板全球占有率不足1%,2011 年为6%,2012 年预计达到10%,2015 年预计为20%。
作为中国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在一片质疑声中成长。
目前,京东方已建成投产4 条面板生产线,基本覆盖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的所有尺寸,在建生产线3 条,包括使用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的合肥、重庆8.5 代线,以及鄂尔多斯5.5 代AMOLED 生产线。
自2012 年下半年全球面板产业回暖以来,京东方已经连续一个会计年度实现经营性盈利,这是产能扩张与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华星光电方面,深圳8.5 代线满产运转,经营性盈利持续提升,成为TCL 集团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正规划8.5 代二期生产线。
此外,韩台等全球面板龙头厂商三星、LG、友达分别在苏州、广州、
昆山兴建8.5 代面板线,中国大陆面板产业一片繁荣景象。
二、玻璃基板进口替代空间大
玻璃基板是构成TFT-LCD 面板的一个基本部件,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
中国大陆面板产能的持续扩张,产生大量的玻璃基板配套需求。
一片TFT-LCD 面板需要两片玻璃基板,分别用作TFT 阵列基板及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基板。
一般来说,玻璃基板制造供应商对于液晶面板组装厂及其彩色滤光片加工制造厂的玻璃基板供应量之比
例约为1:1.1 至1:1.3。
虽然玻璃基板只占到TFT-LCD 面板成本的7%~10%,但是,TFT-LCD 面板的很多性能,如分辨率、透光度、重量、视角等关键技术指标都与玻璃基板的性能密切相关,以至于玻璃基板被业内公认为TFT-LCD 面板的最关键材料之一。
根据Displaysearch 的TFT-LCD 面板产业微笑曲线图,面板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毛利率分布状态,面板制造商毛利率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由此向两侧攀升,下游为掌握渠道的终端厂商毛利率最高,上游为拥有高技术壁垒的玻璃基板厂商毛利率最高。
玻璃基板行业的高毛利率源自于行业的高技术壁垒以及由此衍
生的高行业集中度。
玻璃基板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极高,长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