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推荐评语
篇一:课题导师评语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由于组织单位,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开展时间,活动方式等差异和参与者(学生)的活动经历,心理体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的不同使得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描述和评价有太多的差异性。
请老师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评语
课题导师评语1:
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能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情况反馈,与指导老师经常保持联系。
该小组同学在xx同学带领下,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从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小组同学能得到这样的活动结论和观点,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
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2: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
表
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足。
如: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3:
该研究小组选题比较明确,目标也较清晰。
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做了不少实际事情,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收获。
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计划比较周详,做到了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配合较好,基本上完成了研究任务。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强,在多次催促和谈话之后才有所行动。
在成果提炼和结题阶段,经多次督促指导,仍然难以提高,成果研究质量不够高。
初评意见:合格
二.社区服务评语
1.在服务期间,该同学以爱心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2.通过社区服务,拓展了知识,增长了经验,增进了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
3.能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体现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了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5.通过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6.进一步理解了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
7.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
8.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9.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0.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
11.促进了自我了解,肯定了自我价值。
三.社会实践(军训评语)
1.在军训期间,该同学吃苦耐劳、严于律己、顽强拼搏,表现出色;
2.站军姿,满头大汗,文丝不动;
3.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
4.在步伐一致,行列整齐的队伍里有你的飒爽英姿;
5.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不怕吃苦、受累,训练认真;
6.尊敬部队的教官,一切行动听指挥;
7.集体观念强,得到了部队教官的好评。
篇二:课题:温馨评语
生活世界理论与班主任温馨评语的兴起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研究
一、本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XX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针对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弊端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相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便成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生观以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与其他任课老师相比,对学生的了解较为细致、具体。
期末写评语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是学校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班主任评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则好的评语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叩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近期乃至一生的成长都会生产重要的影响。
而不合格的评语给学生心灵所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它所产生的正面教育效果。
然而,一些班主任对评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取敷衍的态度:有的平时不注意观察、记录,到学期临近结束时才加班加点“拼凑”、“堆砌”几句评语;有的从网上下载“模块评语”,按照大工业的逻辑“批量生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麦当劳化”的评语;有的甚至请学生干
部“捉刀”、“代笔”本该由自己完成的评语。
还有的班主任囿于科学主义思维方式,力求客观、公正反映学生的真实面貌,以教训人的口吻、形式主义的词语先优点后缺点,如“该生思想进步,热爱劳动??但学习成绩较差,望今后多加努力。
”“该生要求进步,学习努力,有钻研精神??但纪律较差,望今后改正之。
”等类似的评语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
在这些评语中学生读不到教师的情感,读不出温情的人性,读不到自己应感受到的温馨。
而读到的是教育的抽象,教师的无情,生活的冷漠。
这种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的是学习的艰辛、校园生活的枯燥,学校教育的乏味,与评语的本意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相适应的评语不仅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焦点之一,也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理念前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因此我们制定本课题为《生活世界理论与班主任评语的温馨化》,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观照下研究和探索一种新型的、充满活力的温馨评语。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活世界和班主任评语的研究进行综述,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而且也为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1.国外学者的研究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经常论及的范畴,但真正使生活世界这个概念获得全新意义的是现象学宗师胡塞尔。
在晚期名著《欧洲科学危
机和超验现象学》一书中,胡塞尔明确指出欧洲的科学已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这种危机不是指数学、物理学等具体科学本身的危机,而是指由于科学的社会作用所引起的一场文化危机、人性危机。
在胡塞尔看来危机的根源是现代欧洲人一整个世界观受到实证科学的支配,遗忘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
基于这样的分析,胡塞尔为欧洲的危机开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药方。
他反复强调,科学不应把人的问题排除在外,哲学应当自觉回归并研究生活世界。
由此观之,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实证主义科学世界观,重建欧洲人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
继胡塞尔之后,现代西方许多哲学流派或哲学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聚集到“生活世界”上来,如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的“日常共在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列菲伏尔的“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等都使哲学转向人所处的现实世界和人所经历的现实生活的理论典范。
2.国内学者的研究
国内教育学界经常谈论的“生活世界”多源自胡塞尔和哈贝马斯,其目的是借用两位哲学大师对现代化过程中科学工具理性的滥用的批判来反思当前教育界出现的种种非人性化、非生活化弊端,呼唤教育的人文关怀。
如张华教授认为,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是一种“美德袋”教育,这种教育消泯了生活世界的主观性。
[张华:《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1)]郭元祥博士把视野放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基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