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安排第一条:专注,坚持自己定好的目标。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一件事:定好一个目标,要专注。
如果不是学霸,不是时间特别充裕,就别太分心,遏制自己的欲望,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别太贪心。
集中精力主攻一门考试。
因为要上班,要照顾家,要照顾孩子,挤出来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有限的时间里,一定要专注,这样更容易成功,而且也不用给自己太多压力,当然,学霸除外。
第二条:课听懂了就行,要自己悟,自己多做题,不在于听多少老师的课。
考市政的时候,因为是刚考完机电,而且高分通过(公共课全部90以上,机电实务128分),心里是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还可以。
没觉得自己哪里欠缺。
就照着复习机电的思路去学。
(感谢机电的很多名师,课程都很棒,但是我不能写他们的名字,怕这个帖子被当成敏感帖,发不出去。
心里感激下吧。
)最后94分失败的时候,自己总结,课听的多,题做的少,看的多,写的少,最终导致考场上小错误不断,而且都是低级错误,骂自己无数次。
16年听过的老师的精讲也得在十位以上吧,因为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都是新鲜的,所以非常兴奋,奉老师为神明,可是这并不能让自己水平提高多少,这个道理是跟了方证老师学了之后开始明白的。
第三条:贵在持之以恒,准备足够的学习时间。
16年5月末才开始准备,努力程度自不用说,但是不是本专业的,很多东西还是比较生疏,考场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差,而且做题感觉也不好。
现在看来,对于一个新手,对于一个学习能力一般的人来说,这点复习时间是不够的,因为你有工作,有家庭,不是每天都在一直学习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就一定得早点准备。
17年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时间足够多了,见的现场多,题型多了。
考场上发挥也是游刃有余。
有了16年失败的经历,17年春天参加二建试试水,考试出来时候听周围一片叹息的时候,我在心里偷偷的乐。
老公问我考的怎么样啊,我说怎么不得考个八九十分啊,成绩出来了,考的90分。
二建的书买了都没完整的看过一遍。
到现在还是新的。
因为市政体系已经形成了,考场上也不再慌了。
没见过的计算支座啊,管道井啊,都可以在图里,在题干里发现出题人的意图,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坚持的方法是:有大块时间看书听课做真题最好,没时间就分块练习。
有十分钟就在手机上刷选择题,有超过半小时可以做一道案例题,做不了一整道做几个小问,几个小问也做不完,就读题,抄题干,争取背下来。
题干都是出题专家反复推敲的,没一句废话,每一句都带着信息给你,看你够不够具有专业敏感性,能不能从中提取出信息来。
方证老师那时候给我们规定每天看20页,其实开始真是吃不消的,他的直播进度我也跟不上,口诀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也有点怀疑这口诀的到底好不好用,刚开始每天根本看不完,顶多十几页,但是每天都坚持看,自己看书走神就一边听精讲一边看。
到最后熟练了就每天几十页也没问题,到最后一本书三四天就能看一遍,考试前几小时能对着知识点快速浏览整本书。
有的时候到了复习的瓶颈,人都快疯了,就算了,停一天,换换心情,改天再看也蛮好的,但是一定不能太长时间,有一两天足够休息的了,贵在坚持!刷题软件,付费的有魔考百川,也有免费的软件,都不错,都可以搜集错题,反复练习,慢慢你会发现原来做错的题,下次还错,其实就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没绕开那个弯,没形成正确的反射,所以想要让正确的思维进入脑子,就要反复练。
有个知名老师在面授的时候说:那打羽毛球的运动员怎么就打那么好?每一个姿势都要练个千八百遍,形成习惯性动作,做梦都能做出这个动作。
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呢?总结:反复练,就对了。
第四条:21天形成习惯,改变作息时间,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
16年考试没过,就一直在网上浮着看人家的学习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他们的努力,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有些人努力了,方法正确了,就成功了;有些人光努力了,方法不对(例如我考市政的第一年),就失败了。
17年考完,胸有成竹,坐在火车上闭目养神,从省城往家里赶,对面的一对小夫妻说他们单位大姐,说她每天3点起床看书,最后没过,人都疯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
我就想问问大姐,你怎么学的,是不是方法有问题呢?中年人,很大一部分不太上网,不上论坛,消息闭塞,自己闷头学,走了一条艰难的路。
而恰恰却有这么一群研究考试的人,能给我们提供一条short cut。
方证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17年2月开始跟他学习,真正听直播的时候很少,那时候也不知道怎么那么莫名的困,每天浑浑噩噩的。
但是所有的课都会第二天听完。
我妈妈看见网上有说法说早睡早起能改变原来昏昏沉沉的样子,能提高学习效率,让我试试。
我就开始了尝试。
正好那时候有个软件提供一个21天养成好习惯的打卡活动,我每天坚持打卡,坚持了第一个21天,果然形成了习惯,开始早起,最开始6点多起,后来5点多,最早的时候4点就能起来学习。
因为也只有这么早的时间,小宝宝没醒,时间才是自己的。
这过程中,结合听课,方证背书,做题,我尝到了口诀背书的甜头。
最后考试的时候,环保文明施工写了半面卷纸,虽然没法保证每句话都是书上的原话,但是却可以还原出大致的条条框框,该有的都有了。
原来记忆真的是有诀窍的,自己原来学习方法好笨啊~~把知识穿成串,“提纲挈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第五条: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
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加入方证VIP群的又一大好处就是,这里每个人都是有必过的决心,互相监督学习,每天刷题,让你自己就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他群的每年通过率最高也就20%左右,也就意味着,这1000来人,能过200多个,你,在不在那个范围内呢?自己有个衡量。
有的时候,不会的问题,群友都会非常认真的帮解读。
这是之前买二手课件群里没法给的一个学习氛围。
因为这里有老师带队,有学霸引导学习,二手课件群的服务完全没办法和这种群的相提并论。
而且二手贩子手里有的,老师也会提供。
最后押题老师也给找到了,呵呵……老师收费也比他们良心多了。
当时之所以心动,就是“一次不过终身免费,直到考过为止”,心想,还有这好事?呵呵,这一尝试,入了迷。
方证老师声音很好听,到现在他直播,我偶尔还去听听,成了粉丝了,哈哈……最后,想和第一次考试的同学说,书一定要快速浏览一遍,法规大师陈老师说过类似的话,前几天看曾国藩家书,他给他家弟弟写信也说过,不要在意特别精,要快速读一遍。
我深有体会。
否则到最后考完了你可能书的框架还没建立起来,书上的知识点还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答题无章法。
我也是照着陈老师的说法去复习的。
重视课本,重视真题,把真题都标记在书上,反复推敲。
书也反复看无数遍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买的书也会良莠不齐,多看看大师的名作就非常有必要,例如胡老师的百题讲坛,左老师真题。
电子版的书在群里能下载看,不差那两个银子直接买一本,看着养眼。
回顾自己的学习之路,不知道自己怎么笨拙的一路上的大学,原来学习真的是有诀窍的,只是这个诀窍到现在才开始明白,要不,不也有机会混混名牌大学什么的么?……呵呵。
方证绝对算是个学霸,考证能手,跟着学霸一起,让我成功让我飞呵呵呵呵~感谢所有给我们分享课程的老师!不提名字了,怕发不出去。
考完试,有考友给老师留言说“越努力,越幸运”,想想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因为不断自我剖析,分析出自己性格的弱点,因为这一次次的打击,重新站起来,自己也变的坚强了。
想考的证考下来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在慢慢实现,因为努力,所以才有机会成功,失落的时候,仰望天空,一切烦心事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加油,各位!我这种笨人可以,你们也可以!一定要坚持,给自己一个好的暗示,坚信自己一定能过,不要怀疑!(想要加我好友的同学,要资料的同学去我前一个帖子里找,那里有留言,我很珍惜这个账号,陪了我好多年,不想被误认为是做广告的给封杀了,感谢大家!)1、口诀法:6不张拉:合规交配准强; 基坑检测10个项目:3建地管;2力围土水。
2、场景记忆:哪些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我想象一只小老鼠,通过大门,走进过道,两边有设备,然后上了电梯,来到天桥,穿过隧道,到了基坑,最后遇到危险物品,挂了。
3、分类记忆:人的记忆项目每个不要超过6条,安全资料有哪些?16条,分为3个证、3个施工前,5个人,5个施工过程中。
4、画图记忆:基坑防护的措施。
画一个坡,上面画一个运土,下面画个堆载,坡上画个防护,垂直坡画个箭头代表不挖反坡,坑底画波纹代表降水,画个眼睛,代表监测信息化施工。
5、类比记忆:拆模板脚手架的措施:类比大楼里捉拿恐怖分子,1、围护;2、指挥;3、直升机空降从上到下;4、打死的匪徒不能扔下来,要分类摆好。
等等。
6、归类总结:书上的坍落度:归类一起记忆,比如:道路20-40;大体积120+-20;水下200+-20谈谈一建,我是幸运的,去年出成绩那天得知我一建过了后整个人如释负重,天好久没有这么蓝过,想起3个月的备考经历,内心只对自己说了句这是我应该得到的。
而现在一切都已平静,生活在继续,不骄不躁我们继续前行。
写下这篇总结,写给自己也写给那些正在考一建朋友。
因为去年准备一建前,我同样是个连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承台等等都还搞不清楚的门外汉,同样在网上到处下载资料,看别人的学习经验。
同是战友,有种默契叫做你们不说我也懂。
1、为什么考一建?抛开建设祖国,做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些不说,为了升职加薪、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可以不上班还有社保,一年几万的gk费。
我呢?很简单,如果过了生活多少有点保障,可以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换个方式生活(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缺钱)。
现在这年头没有物质基础谈什么精神生活。
一建可能改变不了你的人生但是却可以暂时改善你的生活(土豪除外),以前我是个屌丝,现在是个有证的屌丝,这也是收获。
2、关于一建难度?有人拿一建和高考比,我认为没有可比性。
一建就是个文科考试,主要是记忆。
当然记忆的前提是你得理解掌握各种施工方法,不能死记。
现在一建案列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场,靠死记硬背通过一建那是09年以前的事。
很多人考一建,一听说市政难通过率低就放弃或是选择先考建筑或机电最后再增项市政。
市政通过率低是事实,市政gk费高,从业面广也是事实。
这是成人考试,上班的和干工程的一般都没时间看书,有时间看书的他不一定会去看书。
如果你认为你还可以像学生时代那样全身心投入的去学习,呵呵。
除非你不上班,没有工作应酬,没有家庭琐事,单身的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给你介绍男女朋友,还得确保自己不打dota不玩LOL。
能考过的绝对是能抵的住诱惑、耐的住寂寞、能自律能坚持的人的。
一建对数学要求高吗?我高数全忘了需要小学4年级左右的数学基础,即使有计算也是200以内的加减,所以如果你小学是靠真才实学毕的业那已经绰绰有余了。
3、我从来没干过工程,无任何施工经验,能看懂教材吗?看不懂怎么办?如果你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任何工程施工经验,能看懂教材那只能说明你在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