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题名词解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题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元素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水蒸汽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燃烧: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3、可吸入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4、二次污染物: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5、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6、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
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7、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 •的颗粒物。

8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度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9、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
= 1 g/cm3)的圆球的直径。

(P
p
10、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1、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
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12、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快(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loom时,温度降低或升高个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

13、背景浓度:背景浓度是指该地区已有的污染物浓度水平。

14、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指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以颗粒的个数表示所占比例时,称为个数分布;以颗粒的质量(或表面积)表示时,称为质量分布(或表面积分布)
15、大气环境容量: 某区域自然环境,空气对某种大气污染物的容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它主要取决于该区域面积及其风向、垂直方向上的宽度、混合层的高度、风速等。

16、电除尘器: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行电离的过程中,使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沉集在集尘极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

17、吸附剂的活性: 是吸附剂吸附能力的标志。

物理意义是单位吸附剂所能吸附吸附质的量。

常以吸附剂上以吸附吸附质的量与所用吸附剂的量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

18、气体吸收:用液体洗涤含污染物的气体,而从废气中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除去。

实际上就是吸收质分子从气相向液相的相际间质量传递。

19、煤炭转化; 指用化学的方法对煤进行脱碳或加氢,经煤炭转化为清洁的气体或液体燃料。

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