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平浩
发表时间:2018-03-12T14:40:02.6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平浩朱小帅
[导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从地基处理原因及对象、地基处理原则和方案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地基处理技术中的问题及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都要从基础开始,而基础又都是从地基生根,地基处理的好坏对建筑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程序。
地基土层存在着年代远近不同,埋藏深度不同,分布疏密不同,范围大小不同等毫无规律可循的特点。
只有做好地基处理工作,才能避免地基之上建筑的安全隐患。
1地基处理技术简述
近年来,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有效减少占用良田耕地,建设项目正向地基更加复杂地区转移,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目前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夯实法、换填法、振冲法、预压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砂(碎)石桩法、水泥土搅拌桩法、CFG桩法、石灰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等,从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来看,还有一些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如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技术、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技术、地下连续墙辅助技术等。
总体思路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出现沉降变形,利用桩基技术把上部荷载传导到深层良性地基,辅助地下连续墙为地基提供侧向支护,因此来改善地基的透水性,降低地基的压缩力,起到加固稳定地基的作用,达到确保结构质量和安全的目的。
2地基处理工程的有效性
2.1重视地质勘察的准确性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对项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正确地了解和分析。
而做好工程勘察工作的关键是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和设计使用年限等因素,合理规划确定勘察任务和目的。
地质勘查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着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绝不能忽视,更不能弄虚作假,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软弱地基而言,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还应重视钻孔的布置和深度的选择。
如果钻孔深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那就不能正确地计算出地基土层的沉降以及地基的承载力;如果钻孔位置设计不合理,钻孔点布置数量不足,同样不能反映出项目工程地质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这样就会引起上部结构的翘曲和弯折甚至出现断裂,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2.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
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断裂或损坏。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提供的建议值产生怀疑,可以采取荷载试验进行验证。
施工单位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项目时也应复核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合理性。
一旦出现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沉降倾斜,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勘察、设计、监理及业主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基及结构发生严重破坏。
3地基处理新技术应用
3.1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
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其介于传统概念的复合地基与桩基之间,可以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桩基的承载能力,使桩与土两者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所带来的压力,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沉降控制在合理可控设计范围之内。
它与桩基承受荷载相比的最大优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减少一半混凝土用量,不但能够降低工程材料成本,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还能满足设计地基强度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
尽管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技术在设计理论上还有待完善,但其节能减排方面的优点,在未来工程中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2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结合桩基法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将上部荷载通过桩基自上而下的传导到深层良性地基中去,从而达到提升地基承载力的效果。
单一采用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其承载能力不够理想,无法满足复杂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要,如果选用CFG桩代替碎石桩承受上部荷载,通过碎石桩消除上部土层的液化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还能够消除水的影响。
两种桩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减慢地基沉降速率,从而达到沉降量小而均匀的效果。
3.3粉喷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结合
粉喷桩与CFG桩结合技术是利用两者之间良好的固结能力与天然地基组成复合地基来承载上部荷载的方法,它既能发挥CFG桩高承载力的特点,又能对粉喷桩起到侧向约束作用,进而使两者的相互结合作用增强,达到地基改良处理的目的。
此外,粉喷桩还能够有效改善地基土的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有效避免了CFG桩施工过程中对原固结土体的破坏。
3.4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
强夯法与碎石桩结合技术是在填土层中先做好碎石桩体,起到对地基土的挤密和排水固结作用,再选择好强夯点,利用外界强夯的冲击力将碎石桩体击散,使碎石沿着桩径挤入四周土层内,最终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体混合的硬壳层和扩径后高置换率的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而达到对地基的强度、稳定性的提升,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
在工程应用中,强夯法的运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的把控更为关键。
一旦控制不好,将会大大影响强夯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根据理论与实践总结,夯击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土层厚度和湿陷性来确定,单位夯击量应综合考虑地基的土质属性、结构类型和夯击深度等因素,而夯击次数则由地基土壤性质决定。
4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地基处理技术是工程建设当中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也是困扰工程建设的世界性难题。
近年来,我国在地基处理方面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总结出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目前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地基处理技术体系,有些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可以与国外的先进成熟技术相媲美,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之上。
以高科技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地基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推广应用节能、绿色、环保、节地、节材、省时、高效的创新技术。
结束语:
建筑施工涉及到很多环节和施工工艺,作为基础施工的地基部分,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根基。
地基处理达到的地质状态是否符合施工质量要求,决定了整体建筑质量。
本文从几个角度进行了地基施工处理技术分析,但在实际的地基施工中,还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彻底的分析和地质勘测,然后选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操作。
以确保地基施工的牢固性和密实性,有效提升地基承载能力,有力的保障建设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239.
[2]周群立.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212.
[3]钱肖肖,房凯凯,刘红翠.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6,02:88.
[4]陈光.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与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5(7).
[5]张剑彪.地基处理的方法浅析[J].建筑技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