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银行处中间人地位提供服务,不承担风险;信托与咨询、 支付与结算、代理、与贷款相关服务、进出口服务等
广义的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 + 无风险的中间业务
巴塞尔委员会:两大类
第八章表外业务
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
1、19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快速发展,规模赶上、超过表外
2、根本动力:金融自由化的推动、国际商业银行在生存压力与发 展需求的推动
利息差额 = 协议利率(பைடு நூலகம்当于贷款利率) - 届时参照利率 届时利率下降:收→差额利息→弥补实际减少的投资收入 届时利率上升:实际增加的投资收入→弥补付→差额利息
第八章表外业务
2、产生的原因
(1)日常经营管理利率敞口风险 敞口Ⅰ:资产期限>负债期限→利率下降风险 敞口Ⅱ:资产期限<负债期限→利率上升风险 (2)传统管理办法——主要利用远期市场来抑制 ①远期存款→敞口Ⅰ :以预定利率
出售——远期利率协议的卖价:相当于远期贷款利率
购入——远期利率协议的买价:相当于远期存款利率
3、利用金融期货——利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利率期货市场,3个月期的利率期货报价: 88.94 / 88.95
——100元债券88.94元买入:持有债券利率为11.06%
——100元债券88.95元卖出:持有债券利率为11.05%
•2
•延后期
•2
•协议期
•交易 天 •起算
日
日
•确定 日
天
•结算 日•起息日
限
•到期 日
•3×6:“3个月对6个月”,交易日与起算日一般可间隔2天,
•此后3个月的这一天,为起息日(结算日),6个月后的这一天为到
期日,协议期限为3个月
•“7.94~8.00”:前者为银行买入价(相当于存款利率) :
•
银行在结算日支付7.94%,收入参照利率
背对背、对开、循环、旅游等信用证
第八章表外业务
2、特点 (1)开证行担负第一付款责任,是第一付款人; (2)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 3、优点 (1)进口商信用提级、保障出口商按购货合同发货、短期融资 (2)出口商收款更加安全 (3)开证行成本小、收益高:往往不占用银行资金、佣金、押金 4、交易程序 (1)开证人申请:申请书;保证书或声明;押金 (2)开证与通知:审查评估;开证;直接或间接通知出口商所在
缺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之间,交易额差价风险、期限风
险——启动费或年差价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五节 互换业务
一、互换业务及其产生的原因 1、平行贷款、对放贷款
1970年代首先在英国出现,目的基于逃避外汇管制。 指不同国家的两个母公司,分别在国内向对方公司在本国境内的子 公司,提供金额、期限相当的本币贷款,各自归还所借货币及利息。
(6)支付和求偿:“单证一致、单单一致”——付款;向开证申
请人索偿
第八章表外业务
二、商业信用证 进口商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承诺证书;进口商的一种保证证书。
1、分类 (1)按是否跟单:跟单、光票 (2)按是否可撤消:可撤消、不可撤消 (3)按议付方式:公开仪付、限制仪付、不得仪付 (4)按可否转让:可转让、不可转让 (5其它类型:
第八章表外业务
三、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的构成
1、借款人:一般信用等级较高,有进入直接金融市场优势 2、发行银行——类似于辛迪加贷款中的贷款安排银行
职责:票据发行营销、借款人在资金需要时的融资机制 最初:有牵头行承担,独家垄断负责发行和包销 1983年开始出现投标小组法:
投标小组负责——竞价投标——票据发行方案 3、包销银行
•美国母公司
•缺陷: •(1)表内业务
美A 美 美 元 元元 本 贷利 金 款息
•B子公
司
•(2)两个独立的贷款协议,各自信用风险
• • •
• • •
•英国母公司 英B 英 英 镑 镑镑 本 贷利 金 款息
•A子公 司
第八章表外业务
2、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1)金融互换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者,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
3、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迅速增长,最主要盈利来源
三、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
1、规避银行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无或很低资本要求
2、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自由化→融资证券化、利率市场化
3、转移和分散风险: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控制成本套期保值
4、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需要
5、银行自身拥有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第八章表外业务
2020/11/27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一节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一、表外业务的涵义
指商业银行从事,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 其当期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 酬率的经营活动
狭义的表外业务:“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潜在资产与潜在负 债”
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密切关系表内,一定条件下会转为 表内;有风险;应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
地通知行 (3)审核与修改:受益人审核,“完全一致”,修改请求传递方
式与开证通知方式相同 (5)交单仪付: “单证一致、单单一致”——付款 (6)开证人付款赎单
第八章表外业务
4、交易程序 (1)订立合同:“借贷合同”等交易合同,规定以备用信用证担
保
(2)申请开证:申请书;保证书或声明;押金
(3)开证与通知:审查评估;开证;直接或间接通知受益人
二、远期利率协议的特点
1、远期交易:利用双方利率定价分歧,交易成立,远期支付 2、特色:名义本金、差额利息支付、贴现结算等 3、不扩大资产负债总额,不增加资产负债风险,增加盈利 4、不扩大资产负债总额,不受资本本充足率约束,利于缩小、削 减风险管理现金成本 5、成本较低:缩小、削减风险管理现金成本;无需保证金;结算 日支付少量差额利息 6、灵活性大:币种、期限甚至非整数期限、金额 7、保密性好: 8、交易便利:英国银行家协会远期利率协议(FRABBA)
远期贷款→敞口Ⅱ :以预定利率 ②远期债券、存单等有价证券→敞口Ⅰ :现在就远期卖掉
远期债券、存单等有价证券→敞口Ⅱ :现在就远期购入 缺陷:只“抑制”;扩大银行资产负债总额,暗含较大信用风险 1980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变化无常而又波动剧烈——资产
负债期限匹配更大风险、更严格要求
第八章表外业务
一、远期利率协议及其产生的原因 1、含义——基础:双方利率预测存在差异
协议利率、参照利率;期限、本金数额;利息差额的贴现金额 买方(名义借款人)预测利率上升→锁定筹资成本:协议利率
利息差额 = 届时参照利率-协议利率(相当于存款利率) 届时利率上升:收→差额利息→弥补实际增加的筹资成本 届时利率下降:实际减少的筹资成本→弥补付→差额利息 卖方(名义贷款人):预测利率下降→锁定收益或保值:协议利率
6、科技进步推动了银行表外业务
第八章表外业务
四、中国银行业开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 更新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 改善银行业技术手段 • 培养新型金融人才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二节 担保业务
一、备用信用证 为投标人中标后签约、借款人还款及履约保证金等提供担保的书面
保证文件 1、特点 广泛的担保文件;银行是第二付款人;佣金 2、类型 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 3、作用 (1)有利于借款人信用升级 (2)开证行成本低、盈利高 (3)受益人更加安全
(4)审核与修改:受益人审核,“完全一致”,修改请求传递方 式与开证通知方式相同
(5)执行合同:基础合同违约,全部单据+汇票+备用信用证传递 开证行
(6)支付和求偿:“单证一致、单单一致”——付款;向开证申
请人索偿
第八章表外业务
第三节 票据发行便利
一、票据发行便利及其产生的原因
1、含义 票据发行便利,是商业银行向借款人提供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银行承诺业务。
• 后者为银行卖出价(相当于贷款利率) :
•
银行在计算日收取8.00%,支付参照利率
•2、报价银行对交易者资信评估,以电传的形式确认交易、结算
第八章表外业务
五、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价
风险管理工具→→金融商品——风险管理者→→市场制造者
1、定价三部分:远期利率;启用费或年差价;利差收益
2、利用现货市场——同业拆借来创造远期利率
第八章表外业务
2、产生原因 (1)幸迪加贷款的不足 ①表内业务,收益风险集中:提供资金承担风险,特别是牵头行等
大银行还有,贷款组织与安排、贷款管理 ②商业银行未充分发挥贷款组织与安排、贷款管理、信息等优势 (2)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挑战 ①资金盈余者,投向直接金融市场,减弱商业银行依赖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削弱、瓜分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业务 ③高信用等级的筹资者,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专项直接金融
得短期资金,从而转换期限成为中长期资金 ⑦低成本资金:比银行优惠利率还低的短期票据利率
第八章表外业务
二、票据发行便利的种类
1、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 (1)循环包销便利——最早 包销银行,有责任承销,当票据销售不出去,购入票据 (2)可转让循环包销便利 包销承诺的权利义务可转让,协议中可定明是否要征得借款人同意 (3)多元票据发行便利 便利方式允许借款人,以更多、更灵活得方式提取资金 2、无包销的票据发行便利 银行监督官员,测算银行资本适宜度时,把包销承诺计入 一般采用总承诺形式: 高信用等级借款人:无需银行包销;节省包销费用
五、票据发行便利市场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市场准入关:信用等级、资信下降特别条款,信用风险分析
2、加强自我约束性的内部管理:表外业务风险评估和管理
3、注意保持银行的流动性
流动性与承诺额挂钩:承诺额过高,则调整提高流动性比率
防范流动性风险过度集中
4、选择高资信的企业和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