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特异性。 初步研究显示,抗肌动蛋白抗体阳性的 AIH常表现为HLA DR3型,发病年龄早, 而且对激素治疗反应差,提示该抗体提供 对病情和疗效的预测。 但该抗体敏感性较SMA差,不能取代 SMA在AIH诊断中的地位。
WANG, GQ
15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anti-liver/kidney microsomal,LKM
靶抗原能和微粒体蛋白相结合。目前分三型:
LKM-1的主要抗原为细胞色素 P450-2 D6,分子量为
50Kda。
LKM-2的主要抗原为细胞色素P450-2 C9。 LKM-3 抗原为 UGT蛋白。
抗LKM1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WANG, GQ
16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AIH患者ANA 滴度中位数为1:320 (1:40~1:16384),
74%患者的ANA 滴度大于1:40。
ANA最常见的靶抗原是组蛋白,RNA和DNA。 常用检测方法为利用HepG2细胞系,采用间接免
疫荧光技术,也可用酶免疫技术。
ANA在PBC,PSC,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相关
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亦 可检出。
WANG, GQ
24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我国AIH比较(临床,生化,自身抗体及评分)
分型 N 性别 (F/M)
19/2 5/0
年龄
ALT (U/L)
287.2 389.6
AST (U/L)
206.1 319.8
γGlo ANA LKM1 积分 (%) 或SMA (%)
42.6 26.1 95.2 0 0 100 18.6 19.1
积分
+2 -2 +2 +3 +2 +1
因素
肝毒性药物应用 阳性 阴性 酒精摄入 <25g/d >60g/d 共存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他肝脏相关性抗体 界面性肝炎 浆细胞浸润 玫瑰花型肝细胞 非特征性表现 胆道病变 其他表现(脂肪变,结节) 治疗反应完全 复发
积分
-4 +1 +2 -2 -2 -2 +3 +1 +1 -5 -3 -3 +2 +3
5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诱发因素
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内源性抗原的暴露 外源性物质的侵入如病原微生物 与机体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形成半抗原 机体免疫监控功能异常 抗原可以是自身的或外来的,但一定与自身
的抗原有交叉反应
WANG, GQ
6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WANG, GQ
13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抗平滑肌抗体 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 SMA
SMA在AIH阳性率为87%(单独阳性33%,和
ANA同时阳性54%)。
SMA滴度的中位数为1:160(1:40~1:5120),80%
AIH患者滴度大于1:40。
+3 +2 +1 0 -4 -3 +3 +1
WANG, GQ
治疗前:积分>15,确诊;积分10~15,疑诊。 治疗后:积分>17,确诊;积分12~17,疑诊。
23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型
特征
自身抗体 相关自身抗体 发病年龄 共存免疫性疾病
I型
II型
III型
抗SLA/LP(100%) ANA,SMA,抗ASGPR 任何年龄 与I型一致
WANG, GQ
2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发病机理
宿主易感性 免疫耐受的打破 诱发因素 靶细胞的损害和疾病
WANG, GQ
3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宿主易感性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individuals
AIH, PBC, AIH 女性多见, 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PSC 男性多见 溃疡性结肠炎(60%) 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WANG, GQ
22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AIH诊断的积分系统
因素
性别 ALP/AST > 3 < 1.5 γ球蛋白或IgG > 2 1.5~2 1~1.4 ANA, SMA或抗LKM1 > 1:80 1:80 1:40 < 1:4 AMA + 病毒指标 阳性 阴性 HLA-DR3或HLA-DR
WANG, GQ
7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免疫耐受打破
免疫耐受状态
机体免受自身攻击的调节机制
免疫耐受的打破
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关键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对自身抗
原的攻击
WANG, GQ
8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诱发因素
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内源性抗原的暴露 外源性物质的侵入如病原微生物 与机体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 形成半抗原 机体免疫监控功能异常 抗原可以是自身的或外来的,但一定与自身
21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AIH诊断
排除诊断: 排出遗传性疾病:α1-抗胰蛋白酶,血浆铜蓝蛋白, 铁蛋白,血清铁 排出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A-E,CMV, EBV等 排出酒精性肝病:酒精摄入<25g/d 排出药物性肝病:无肝脏毒性药物应用史 主要表现 肝脏损害表现:ALT升高 免疫紊乱表现:γ球蛋白或IgG升高大于正常1.5倍, ANA,SMA或抗LKM1成人1:80,儿童1:20。 组织学改变:中· 重度界面性肝炎,浆细胞浸润。
遗传因素 自身抗原
治疗
ANA,SMA 抗LKM1(90%) pANCA, 抗ASGPR 抗LC-1,抗ASGPR 30~45 2~14岁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扁平苔癣, I型糖尿病 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DRB1×0301,0401, HLA-B14, HLA-DR3 不定 P-450 IID6(CYP2D6) P-450 IA2(APS1) P-450 IA6(APS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关节炎,甲状腺炎,SLE等
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
WANG, GQ
11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AIH的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 抗平滑肌抗体(SMA) 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抗LKM-1)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
相关自身抗体 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抗体(pANCA)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 抗肝特异性细胞质I型抗原抗体(抗LC-1)
WANG, GQ
12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ANA in AIH
ANA在AIH阳性率为67%(单独阳性13%,和
SMA同时阳性54%)。
不确定 tRNP(Ser)Sec
糖皮质激素
抗ASGPR: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ntibodies to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抗LC1: 抗肝细胞质I型抗体(antibodies to liver cytosol type 1); 抗SLA/LP: (antibodies to soluble liver antigen/liver pancreas); APS1:自身免疫多腺性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 type 1) pANCA: 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un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tRNP(Ser)Sec:丝氨酸转换核糖核酸复合体( 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complex for ser protein)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为高特异
性AIH抗体。
其靶抗原是50Kda的细胞质组分,可能是转运核
糖核蛋白复合体(tRNP(Ser)Sec) 。
抗SLA/LP不能区分不同AIH型,但在隐源性肝
炎中可以作为AIH诊断的依据,同时该抗体阳性
也提示激素撤除后病情复发。
WANG, GQ
I型 II型
21 5
40.5 12.5
I型病人血浆球蛋白高于II型,而II型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I型;
WANG, GQ
19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抗ASGPR)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可与ANA,
SMA及LKM1同时存在,对疾病也具有一定的预
测作用。
抗ASGPR直接与肝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反应。 该抗体存在与肝脏组织活动度有关,其消失常意
味着对激素治疗的应答,而持续存在则预示激素 撤除的复发,可能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
LKM临床意义
抗LKM-1是II 型AIH的血清标志, 主要见于
青少年人群,常发生在ANA和SMA阴性
的AIH病人中。少数慢性丙型肝炎阳性。
抗LKM-2见于某种药物诱导的肝炎。 抗LKM-3 出现在10-15%的慢性丁型肝炎
病人。
WANG, GQ
17
北 京 大 学 第 一 医 院
抗可溶性肝/胰抗原抗体 (Anti-soluble liver/pancreas antigen, SLA)
Czaja AJ & Freese DK.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H. Hepatology 2002; 36:479-4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