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头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扶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根据县扶贫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田头村实际,特制定田头村2011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规划,现予上报。
田头乡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目录一、基本情况概述二、贫困状况原因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四、项目内容和重点工程五、资金概算和项目分析六、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附表1、基本情况汇总表2、项目建设一览表3、资金需求一览表4、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规划表5、项目分布图6、各项目建议书田头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扶贫主管部门“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具体安排和相关要求,我村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贫开发行政村。
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村两委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论证,针对自然条件与村情及征求群众意见,特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概述(一)自然条件地处田头乡政府所在地,于2004年7月由平河、田头、岭后三村合拼,东与五河镇河南村、西与菖蒲镇长岭村、南与本乡方边村、北与本乡土库、泥潭村接壤,距县城50公里,村内平均海拔550米,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辖域面积19平方公里。
全村土地总面积1413.3公顷,其中山场1290.8公顷,村内原有耕地面积122.5公顷,其中水田77.15公顷,旱地45.35公顷,村内茶园1500亩,其中高标准茶园480亩,桑园700余亩,高山蔬菜、生姜60亩,五谷米50亩,香菇20万棒,旱地已分部退耕还林或间作茶、桑、栗等。
(二)经济状况田头村辖28个村民组,565户,总人口2032人,劳动力1296人,其中:男劳动力858人,女劳动力438人,村内450人外出务工,其中季节性务工150余人,村内群众的经济来源以林业、茶叶、桑园、务工收入为主,其它种养业、个体工商业、运输、服务、手工业为辅助,2009年人均纯收入为2177元。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现15个组尚是土路,雨天不能通行,其中上河组20户80余人未通道路。
尤其是服务群众的农林生产设施薄弱,人饮困难。
全村尚有危房100余户。
二、贫困现状和原因(一)贫困现状根据2010年10月份的贫困人口建档统计,全村尚有各类贫困户人口341人,占总人口16.78%,其中五保户42人,低保户122人(A类21人,B类45人,C类56人),贫困户177人。
(二)贫困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劳动技能亦显不足,大多数贫困户文化水平不高,劳动能力不强,农业生产靠天收,外出务工无手艺,以致家庭收入狭窄低下。
二是部分贫困户的自然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及竞争意识不强,只顾眼前利益而无长远观念,加之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致温饱不稳,增收无望,致富无门。
三是部分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因子女上学致贫或返贫等。
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匮乏、水利交通、市场营销设施等明显不足,以致产业化程度与比较效益低下。
五是由于集体经济缺乏投入而发展缓慢,以致现阶段村级互动机制与集体经济收入尚不能有效改善部分弱势群体与一些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大扶贫的要求,以提升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养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民劳动素质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人居环境改善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配套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通过“水、路、电器、教育、文化、保、林”全面治理,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二)规划原则1、设计到户项目,优先考虑覆盖村内所有贫困户,以2010年度确认的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
2、整村推进与个体扶贫相结合的原则。
公益事业与基础设施以村为主,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各类贫困户将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一户一策,以种养业及劳务培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项目予以扶持。
3、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原则,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贫困户确定项目选择到工程施工的个个环节,要充分体现广大群众与贫困农户的民主意愿,尊重村民代表大会对重大村务的决定权,除深入调研、合理论证、全面公示、核实督查等基本职责外,乡村两级将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积极做好宣传、协调、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
4、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把国家扶持作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号召广大群众以自力更生为主,做到主动不等待,依靠不依赖,以顺利完成各项工程建设。
(三)建设目标1、夯实基础产业,促进群众增收。
根据村内支柱产业优势,种植业发展潜力较大,新发展高标准茶园300亩、桑园400亩,到2012年人均种植茶桑达1.5亩以上的经济林生产园地,实现人均种植收入达2700元左右,由于粮食生产面积的逐年减少,村内养殖业项目以扶持养猪、养牛大户为主,以逐步推动发展。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村部、科技培训场所、村民健身活动场所(篮球场、农民书屋)、村庄道路建设500米路基及硬化,500米长,12米宽土路,长10米,宽8米,钢混平板桥。
3、结合村庄规划建设,完成危改10户,尽快完成农网改造项目。
4、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
扫盲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计划每年举办5次支柱产业的科技培训班,户均安排1名劳动力培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600人次以上。
5、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对特困户及残疾人重点安排支持发展项目,以扶持他们解决温饱。
四、项目内容与重点工程根据村级项目汇总结果,规划项目为以下三类:1、种植业:新建高标准茶园、新建高标准桑园、养猪、养牛。
2、基础设施建设:村部、危房改造。
3、公益事业、农民健身场所、文化、计生、特困救助、劳动技能培训和技能培训。
根据上述项目选择的原则,在村级规划中将项目分为三类:即一类政府全额办;二类政府支持农户办;三类农户全额自筹办。
五、项目资金安排和效益分析(一)投资估算。
本规划的项目总投资为411万元,种养殖业215万元,基础设施88万元,技能培训6万元,科技培训2万元,危改1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或劳力折资100万元,整合资金209万元,申请支持资金102万元。
(二)效益分析通过两年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以及种养加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村内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建立了高效的生产基地与稳定的收入来源,多数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村内的交通、通讯、广播、电视、饮水、农林生产等诸多设施得以建设与完善,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项目的实施、劳动技能与综合素质得以加强与提高,这为贫困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人文环境。
预计项目实施后,人均增收400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同时通过农林生产设施及村办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或专业协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与实在效益,这将提供为民服务与扶贫济困的实现途径,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协调发与全面进步。
六、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一)思想保证。
乡、村、组三级干部都要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集中领导、集中思想、集中资金对重点贫困村实行综合治理。
(二)组织保证。
县扶贫办和乡党委、政府是扶贫规划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村成立规划实施小组,建立村级组织主导,村民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
同时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建设,配强班子,违章立制,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委会工作,强化村民自治、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工作。
积极推进广大群众与贫困户参与的运行机制及捆绑责任制,以确保阳光工程与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提高服务,加强培训为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县、乡指导组、部门技术组及村内实施组应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实用技术培训,及时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宣传与提供政策信息、市场与项目信息等,围绕各项工程建设,齐心协力,上下沟通,认真服务。
(四)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村两委负责到村与到户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工程中,将明确各项目的责任人及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与奖惩措施等,到户项目建立一户一策,一户一个存折制度,项目资金采取公示、报帐制、封闭运行等措施,确保扶持资金及时与使用合理。
(五)合理部署,加强监测由于规划分两年实施,村实施组将合理安排年度计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将进行跟踪问效,对农户发展项目责任到人,记录在卡。
同时建立村级脱贫监测体系,监测统计工作每年底进行一次,主要监测项目的进展和效益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寻求有效对策,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与顺利通过总体验收。
资金支持、资金匮乏是制约田头村经济社会发展最为主要原因,满足规划中的资金需求是实现扶贫开展目标的前提,根据扶贫资金标准,提出资金要求如表(见附件)。
资金需求一览表田头乡田头村综合办公楼工程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田头村是田头乡政府所在地,2004年6月由原田头、岭后、平河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只有28个村民组,农业人口2032人,全村区域面积19.2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9000多亩,耕地面积1100余亩。
原村部办公楼座落在田头中心小学旁边,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建筑面积只有40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加上地基不牢下沉,房屋多处出现裂缝,已成危房。
根据中组部李部门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村部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和现行办公条件,该办公楼已不再适合现代的办公条件,原因1:占地面积小,无活动空间,与上级的要求“81145”差距很大,2:地址在田头中心商业区,人员杂乱,不便开会和办公。
3:地基软,房屋出现下沉,多处出现裂缝,属危房。
综上述,经村两委研究和村广大村民的建议,拟定将村部迁地改建。
二、项目地点的选择项目拟建地点在田头村中排组,该地所在乡政府所在地,属集镇规划区。
三、项目用地的解决方法项目用地规模为1.2亩,土地征用资金由村委会筹集。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用地为1.2亩,综合楼建三层,建筑面积为677平方米,一二层分六间,另建楼梯间,一层共七间,三楼建三间一连的会议室一间,储藏室、档案室三间,共计21间。
一楼为图书室,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二层为村两委和其它办公室,办公楼外三方2平方米高围墙,院内主线杆1根,高杆灯一盏、业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计生宣传栏等若干个,建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及排水环卫设施。
五、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80万元,其中综合楼60万元,征地及其它附属设施20万元。
六、资金筹集方案项目总投资80万元,自筹及整合资金50万元,申请整推项目资金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