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晦.暗(huì)携.带(xié)叹为观止目空一切B.磅礴.(bó)羁.绊(jī)花香鸟语海枯石烂C.缄.默(xián)枯躁.(zào)草长莺飞天衣无缝D.冗.杂(rǒng)追溯.(sù)戛然而止人情世故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位名师的课讲得实在太精彩了,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听得目眩神迷....。
B.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的人,其素质是极其低下的。
C.《红楼梦》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告诉了我们很多人情世故....。
D.看了齐白石先生的画展,人们不禁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充满吸引力的。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7、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5)请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3)老人引.杨氏入山引(________)(4)迫.暮,与老人同出迫(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以.耕以蚕以.其境过清.C.杨氏谢而.从之乃记之而.去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4.甲、乙文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有共同之处,即。5.你认为《桃花源记》所写的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真实存在吗?为什么?1.(1)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类(3)带领(4)接近、临近2.C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4.没有剥削和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安定、怡然自乐的原始农耕生活。5.我认为不真实。这种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飘逝的风筝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
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
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
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
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
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
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
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孙子的影子。
.....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
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
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
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
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
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1.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请任选一句作答)(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孙子的影子。
..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闪过(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
)我选________句:________3.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母亲觉得你需要汤小小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
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嘱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
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
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
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
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满脸喜悦地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
”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孩童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包子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热气腾腾。
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
”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
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