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道感染细菌》

《肠道感染细菌》

Ⅰ.败血症 Ⅱ.新生儿脑膜炎 Ⅲ.泌尿道感染 (2)肠道感染:某些菌株可以引起肠道感染
14
引起肠道感染(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EIEC
EPEC
EHEC
作用部位 小肠 大肠
小肠
大肠
致病机制
常见O血清型
质粒介导LT和或 ST肠毒素, 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6,8,15,25,27 78,148,159
EAggEC
小肠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 胞,阻止液体吸收.
42,44,3,86
15
微生物学检查法
1.临床标本的检查
① 肠道外感染 直接镜检:脓、痰、尿等
分离培养:血等→肉汤→血平板
生化鉴定(IMViC等)
16
② 肠道感染 分离培养:粪→选择鉴别培养基→鉴定
生化反应、血清学、毒力因子 (免疫学;核酸杂交;PCR等)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hine coli)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8
9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取得很大进展
19
E.coli 的医学 意义
肠道正常菌群生理作用 条件致病菌:肠道外感染 致病菌(某些型):肠道感染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及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20
第二节 志贺菌 (shigella)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
大肠杆菌 痢疾志贺菌 迟钝爱德华菌 伤寒沙门菌 佛劳第枸橼酸菌 肺炎克氏菌 产气肠杆菌 蜂窝哈夫尼亚菌 粘质沙雷菌 普通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属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鼠疫耶尔菌 草原居民欧文菌
3
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1、形态染色相似 2、培养条件简单
为鉴定的重要依据, 如IMViC 试验,
3、生化反应活泼
明确诊断
28
防治原则
预防: 口服减毒活疫苗
治疗: 多种抗菌素可选择 但耐药性常见 可选用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 (头孢三嗪)等药物
29
第三节 沙门菌(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30
有周鞭毛
有菌毛
31
H2S试验 阳性
32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膜上皮细胞.
28ac,29,112ac 124,136,143,14 4,152,164,167
2,55,86,111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114,119,125 126,127,128
142,158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tx-I
157,26,111
或Stx-II,中断蛋白质合成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10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G-杆菌,中等大小,无芽孢,
有菌毛,有鞭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
生成灰白色圆形菌落。
3、生化反应:活泼。
•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又产气;
• 绝大多数可发酵乳糖产酸又产气; • IMViC试验结果++--
17
2.水、饮料、食物卫生细菌学检查
⑴ 细菌总数: ⑵ 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37℃24小时内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杆菌,主要包括 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 肠杆菌属等) 我国卫生标准:大肠菌群数
水:<3个/L;饮料:<5个/100ml
18
(四)防治原则
1.合理使用抗生素 2.诊疗手段需严格无菌操作 3.严格执行卫生标准 4.人用疫苗正在研制当中。兽用疫苗已
形态: 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 生化反应: 多数不分解乳糖
21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低于其他肠道杆菌, 对酸敏感
变异性:易发生变异 耐药性变异 S-R菌落变异 营养缺陷型变异
22
致病特点:
人类是唯一的患者和带菌者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23
致病物质:
25
志贺菌
↓ 口
↓ 回、结肠粘膜
急性菌痢
中毒性菌痢: 感染性休克 和/或中毒 性脑病
慢性菌痢: 病程>2月
26
中毒性菌痢病人
27
微生物学检查
新鲜脓血便/肛拭
及时送检或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
SS、Macc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乳糖发酵试验
重要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条件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多数不发酵乳糖
肠道条件致病菌
多数发酵乳糖 4
4、抗原构造复杂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5
5、抵抗力较弱 无芽胞,故不强。致病菌对
胆盐与煌绿有抵抗力,该物质为 选择培养基中抑制物。
6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1、侵袭力: 2、毒 素:
内毒素 局部
全身
菌毛
作用于肠壁
粘膜炎症、溃疡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通透性增加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1型)
24
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的生物学活性 1.肠毒素性:
引起疾病早期的腹泻。 2.细胞毒性:
对人肝细胞、HeLa细胞、非洲绿猴肾 细胞(Vero)均表现较强毒性。 3.神经毒性: 注射动物可引起动物麻痹、死亡。
肠道感染细菌
1
肠道感染细菌
• 肠杆菌科细菌 • 幽门螺杆菌 • 霍乱弧菌 • 副溶血性弧菌 • 弯曲菌属
2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菌族和菌属
菌族
菌属(菌种数) 代表种
埃希菌族 爱德华菌族 沙门菌族 克雷伯菌族
变形杆菌族
耶尔森菌族 欧文菌族本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爱德华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耶尔森菌属 欧文菌属
11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
集聚粘附菌毛Ⅰ、Ⅲ
束形成菌毛
① 黏附素
紧密黏附素
P菌毛
侵袭质粒抗原蛋白
Dr菌毛
12
②外毒素 ③ 内毒素
志贺毒素Ⅰ、Ⅱ 耐热肠毒素a、b 不耐热肠毒素Ⅰ、Ⅱ 溶血素A
13
2、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泌尿道(≥105/ml尿) , 化脓性(局部、全身)
抗原结构:复杂
⑴ O-Ag 化学本质:LPS的特异多糖。 沙门菌属→相同O-Ag一组,42组(A、B、C等)
⑵ H-Ag 化学本质:鞭毛蛋白。 第一相:a、b、c表示,特异,组内分型依据 第二相:1、2、3等表示,非特异,多型共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