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对策-教育文档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对策-教育文档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管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与新方式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更使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每个学校都面临的迫切问题。

当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发展难以个性化与多样化。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及其相应对策作一粗浅分析,以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一、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有的学校不重视,对教师的发展放任自流;有的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有的方式不当,缺乏有效对策;有的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机制,等等,但这些问题都只是一个“量”的问题,都只会影响教师发展的进程与水平。

而让教师“齐步走”,使教师的发展难以个性化才是关键因素,因为它会使教师难以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难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师建设力度再大、措施再多,都难以让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因而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

那么,教师队伍建设为什么会存在这一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忽视教师能力与水平的差异,目标、内容、要求搞“一刀切”受教师自身的学习培训、工作经验、年龄阅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已有的能力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新观念和新知识的接受与领悟也就不一样。

可我们许多学校却忽视教师能力与水平的差异,只注重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确定同样的目标,培训同样的内容,提出同样的要求,这种“大一统”的培训就难以切合教师实际,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如现在各个学校都注重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而此前教师有的已自学,有的在大学学过,各自的技术基础就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有的非常熟练,有的能基本操作,有的只会打字,有的完全是“电脑盲”。

若他们在培训中都学习同样内容,对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说就没有意义,他们对培训就会失去兴趣;而那些“电脑盲”则会感到困难,一些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更会觉得非常吃力,结果只能是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

此外,教师的工作性质与自身缺陷也会对培训内容提出不同要求,如有的需要获得转变教学方式的培训;有的希望得到如何开展校本教研的知识;有的想了解班级管理方面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有的想参加后勤服务方面的学习,如果让他们只学习同样内容,教师的个性要求就无法满足,就会影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2.忽视教师的具体特点与要求,大锅饭的方式难对教师胃口教师培训应主要立足于本职岗位,因为我们无法让所有教师都脱产或半脱产进修。

由于教师是在岗培训,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挤时间学习,时间就特别宝贵。

作为领导者就要根据这种岗位培训的特点采取更多样、更灵活的方式,如有的培训内容本身就比较浅显,不少教师又通过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早已学习过,学校就可以把资料发给教师,提出目标要求,让教师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而没有必要硬把教师集中起来,听领导或“专家”照本宣科、冗长乏味的报告或讲座,让教师一晚上一晚上坐在那里浪费时间,这不仅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讲小活、打瞌睡等现象,还特别让教师反感。

另一方面,教师的基础特点不同,对培训方式也会有不同要求,如那些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掌握了知识与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他们就希望采取“务实”方式,希望老教师以身示范;或自己亲自操作,以通过实践演练来丰富经验,提高技能。

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新理念与新技术缺乏,对那些新名词与新概念还感到不好理解,他们就希望采取“务虚”方式,希望通过专家讲解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与新理念。

但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往往不看对象,不分内容,都采取集中统一的理论学习,要求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听报告或讲座,这种“大锅饭”的培训方式虽便于组织实施,却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不仅效率低下,更难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3.忽视培养教师的兴趣与爱好,只重专业发展的思想使教师路子狭窄,难以获得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过去一些领导往往把教师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发展对立起来,他们看不到二者统一的一面,看不到教师的兴趣爱好对专业发展还有积极作用,认为教师开展业务活动会影响其专业发展。

因而他们对教师队伍建设就只重专业发展,忽视甚至压抑教师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这不仅不利于教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发展路子狭窄,教学方式单一,无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也会影响教师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

新课程以人为本,要求领导者要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与生活状况,而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让教师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正是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

若领导者只重教师专业发展,忽视培养教师的兴趣爱好,就会使教师生活单调,工作枯燥、没有个性、缺乏乐趣,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难以调动。

同时,它也会因教师的热忱与喜悦、激情与活力都悄然隐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逐渐泯灭,从而又影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4.忽视教师的特点与优势,脸谱化的用人方式难以让教师充分挖掘潜能,形成风格与特长过去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些领导者不仅在学习培训中忽视教师的个性特点,在用人或分配工作中也忽视教师的优势特长。

他们对教师往往形成一种脸谱化的刻板认识,而不注意深入了解教师的个性与特点,不认真分析教师在这一岗位上能否充分挖掘潜能,发挥优势与特长。

如提拔某个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只看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忽视教师是否具有管理与组织协调的能力,能否真正胜任该岗位。

又如班主任工作繁重,一些领导者安排班主任便挑选年青教师,只看到其精力旺盛、家务拖累少的一面,而忽视其个性特点是否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脸谱化”的选人用人方式往往不切合教师实际,既会使教师原有的优势无法充分显现,潜能不能有效挖掘和发挥,也会使教师难以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岗位与要求。

这种乱点鸳鸯谱的做法就无法做到因材量用,让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会给学校工作带来损失,也不利于教师挖掘自身潜能与优势,培养自己的风格与特长。

5.愁麻烦、图简单的怕苦思想,也难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影响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因素除了领导者存在认识上的片面与误区外,也与一些领导者在工作中有怕麻烦、愁辛苦、图安逸的思想有关。

因为若要对教师按能力与水平、个性与特点、岗位与需要等因素进行分类,就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增加管理难度与组织成本。

一些领导者图简单省事,即使看到了这种“大一统”“一刀切”的培训方式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也会置之不理,仍不看内容,不分对象,继续进行“大呼隆”的培训。

它虽效率不高,且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但因便于组织实施,在许多学校仍大有市场。

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方式与途径从上述分析可知,让教师“齐步走”、阻碍教师个性化发展是当前影响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领导者的思想认识存在问题与误区,二是在培训、用人与工作中搞“一刀切”的做法。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实施“分层推进” “错位引领”战略,让教师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实现“异步发展”与“异域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发展个性化与多样化。

1.分层推进,让教师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异步发展由于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就不能用同样的目标来引导教师,而应该用“分层推进”来替代“齐步走”,使教师在不同层次实现异步发展,都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1)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分层推进”要求领导者要注意根据教职员工的能力与水平、年龄与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其分出层次,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如新上岗的年青教师,要求其以“合格”为目标,通过两至三年的成长期尽快达到“合格”标准,在教育教学上能站得住脚,基本胜任班主任岗位与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对工作有一定经验、教学基本合格的中青年教师,要求其以成为“骨干”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自己,成为独挡一面、胜任各种教育角色和本学科各个年级教学任务的“把关”教师。

对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则要求其把自己打造成“名师”,脚不停步,精益求精,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过渡,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

这种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就贴近教师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不同层次的教师明确各自的努力方向,把握自己的发展重点,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

(2)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师采取不同方式,培训不同内容。

首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师在培训内容上应有所侧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师其培训内容应有所侧重。

如年青教师已掌握的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实际操作水平较低,对其培训就应把重心放在经验、方法、技能的传授上,以帮助他们更快地积累经验,掌握基本功,提升实际能力。

中老年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他们的工作时间较长,其掌握的知识理论有许多已陈旧过时,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也大多技不如人,在课件制作、软件应用等方面还赶不上刚出校门的年青教师,其理论水平与现代教学技术水平都不太高,对他们的培训就要既重理论学习,又要重技术培训。

除因年龄特点所带来的能力水平的差异而需要对教师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师学习与掌握的知识状况对其进行分层,分别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

如按教师的专业或工作部门分为基础班、提高班与快进班,并分别在培训内容的深度、进度与要求上有所区别,使其能更好地切合教师需要,能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其次,对不同层次、特点的教师在培训方式上也要有所区别。

对不同层次与特点的教师不仅在培训内容上要有所区别,在培训方式上也要有所不同。

如年青教师的培训就宜采取案例剖析与过程示范的方式,以便于他们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与操作本领。

又如基础班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其培训就可以采取集中统一方式;而提高班与快进班的教师对学习内容已具有一定基础,在学习中更要注意引导他们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探究与广泛讨论,对他们的培训就要既有集中的统一培训,又要有分散的小组讨论,这样,才有利于既提高整体的培训效率,又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学习效率,并满足教师需要,从而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这种针对不同层次与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与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培训不同内容的做法,既让所有教师都有压力与动力,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有适宜的平台与途径;又有利于促使教师滚动发展,在实现低层次目标后,又踏上新的平台,继续向新目标迈进。

这种异步发展能让教师“能走的走,能跑的跑,能飞的飞”,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适宜和充分的发展。

2、错位引领,让教师在不同方向实现异域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智力潜能,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在某些方面有优势,可能在其他方面就表现一般甚至有缺陷,我们不能要求人十全十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