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3)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20米高;约7米)
2.课文“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分作“冒险”和“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叙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根据评议,改进自己的默读习惯,积累经验。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2.学生集体诵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更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齐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我的祈祷》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永昌中学课堂教学案例与设计
编写时间:200年月日第二轮修改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走一步
再走一步
授课班级
七《2》班
授课时间
教者
魏志鹏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1.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能力目标
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注释和词典疏解。
投影:
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教师范读课文片断,如“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三、研讨主旨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思考: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我的祈祷
(印度)泰戈尔
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但祈祷能无畏地面对它们,
让我不乞求我的痛苦会静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让我在生命的战场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让我不在忧虑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坚忍来获得我的自由。
允准我,我虽是一个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觉到你的仁慈,
但让我在失败中找到你的手紧握。
六、布置作业
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叙写一下自己的一次“冒险”经历。
2.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励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敢精神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内容,获得教益。
教学模式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主要教学方法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结:
联系结尾的议论语言,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二、朗读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阅读过程中,既要特别留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又要把握阅读速度,大致在5分钟内完成。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就故事情节要素组织学生抢答,以巩固识记。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诵读法
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与设计
第一轮教学设计
第二轮教学设计补充完善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录音)
同学们,恰如歌曲所启示我们的,人生的路途总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有为的心态。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从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人生体验,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讲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中,去获取丰富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