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单位:姓名:一、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1、指出,高等学校各门功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身先士卒,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②中共中央十七届一中全会③《宪法》2、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永恒主题。
①创新②发展③学习3、良好的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每一个教师,使教师的道德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①职业道德环境②人际关系③人文环境4、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
①环境②教育③经济5、伟大的教育家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老子②孔子③朱熹6、构成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条件是。
①爱心②善心③能力7、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流传下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
①批评与自我批评②表扬和正面鼓励③物质刺激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①经济发展②改善环境③以人为本9、学校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智能、文化水平等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学生的。
①全面发展②智力提升③性格转变10、学校办学的主体是。
①领导干部②学生③教师11、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环节。
①提高收入②改善环境③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12、按照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的需要相对而言属人的低层次需要,却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①生存、安全、归属②社会交往③自我实现13、高校应尽最大努力。
①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②改善教师居住面积③将有能力的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4、新时期高校将会成为社会共识。
①师德建设②拉大收入差距③行政化15、高校教师应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自己成为称职的。
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②管理工作者③服务人员16、高校要将师德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①基础性②高、精、尖③民生17、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日益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①全球化时代②霸权主义时代③冷战时代18、是教育的龙头,与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①高等教育②中等教育③职业教育19、目前,人才跨国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是,造成本国人才奇缺。
①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20、我国正处在大转型、大发展、大分化的关键时期,人均GDP在的关键阶段,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最为激烈,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社会伦理需要重构。
① 1000-3000美元② 3000-5000美元③ 5000-8000美元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只有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提高的水平和自觉性,增强道德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担负起培养振兴中华民族一代新人的任务。
①教书育人②管理育人③服务育人④科研育人2、高校要对教师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从学校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把教学放在首位,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体会到。
①优越感②幸福感③踏实感④主人翁意识3、一个人的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其行为的方向。
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一个教师的观念是决定其的决定因素。
①教育方法②教育途径③教育风格④教育效果4、通过等方式,由学校职业道德考核小组综合评分,确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等次。
①教师个人自评②学生评议③教师互评④学校评议5、通过等,来激发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工作中的热情、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①制度激励②情感激励③成就激励④道德激励6、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
①知识性②专业性、长期性③艺术性、示范性④创造性7、教师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
①身体素质②文化素质③道德素质④心理素质8、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尤其是在等方面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①激励机制②约束机制③考核机制④评价机制9、广大高校教师要遵循等职业道德规范,在政治立场、思想境界、道德境界上给大学生做出榜样。
—①尊重学生、爱护学生②严谨治学③学高为师,为人师表④科学育人10、高校要坚持的方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①尊重知识②尊重人才③尊重劳动④尊重创造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小题1.5分,共30分)()1、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日益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全球化时代。
2、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职业道德是核心。
()3、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4、一个人的政治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道德倾向。
()5、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转播者和建设者。
()6、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7、任何道德规范如果不付诸行动,永远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作用。
()8、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根基,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9、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10、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能力发展。
()1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呈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总称。
()12、塑造别人灵魂的人,自己不必具有高尚的灵魂。
()13、高校教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应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4、崇高的职业道德不是教师的魅力基础条件。
()15、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乐观、豁达、平和心态尤为重要。
()16、道德约束不具有法律约束的强制性,但是对少数道德约束难以起作用的人,必须依靠法律强制约束和制裁。
()17、“自律”就是要求教师以思想道德规范对自己进行改造,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18、高等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统一。
()19、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先导,教师素质高低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
()20、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一校园里的“焦裕禄”张筑生是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2002年2月因病去世。
他具有很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却甘于平淡,不追名逐利,从事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他身体有残疾,12年前得了严重的鼻咽癌,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自我,带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手,连拿五届总分第一;他忘记自我,诲人不倦,献身教育。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心里只有工作、学生,他超脱了名利,甘于清贫。
他似乎不懂得争成果,争头衔,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他却至死都没有评上博导,然而他却得到了众多学生的爱戴与敬仰。
作为一名在数学研究领域天分很高、同行服膺、学生敬佩的高水平的教授,张老师却默默地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的基础教材,担任“不计工作量”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为海淀区教师开设“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后来才拿点授课费”。
张老师是不折不扣的教学型教授,而伴随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奉献,是辛劳,是不计名利,是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
根据以上内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张筑生教授身上体现了人民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的高尚精神。
()2、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按劳取酬天经地义,张教授为海淀区“数学教师研讨班”授课,前几年分文不取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3、在大学当教授应该重科研、名利双收,从事基础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吃力不讨好。
()4、应该大力弘扬校园里的“焦裕禄”精神,倡导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抵制“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庸俗市侩观念和做法,让学校永远成为社会的灯塔。
()案例二“范跑跑”真的“跑远了”范美忠,四川隆昌人,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考入北京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
在汶川地震期间,范美忠就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
在5月12日地震发生时,范美忠第一个跑出教室,事后他在网络上接连发了《那一刻地动山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就跑的问题跟校长同事学生讨论了一番》几个帖子,“范跑跑”一名由此得来。
这一事件引起网上的轩然大波。
据范美忠自述,四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上课,开始以为是轻微地震,叫学生不要慌,,随即地动山摇,他立刻意识到是大地震,什么话也没说,一个箭步冲出教室,冲下楼梯,甚至还跌了一跤,第一个冲到了足球场的中间。
学生陆续来到操场后问他:“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面对学生的质疑,范老师做了这样的解释:“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根据以上内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范跑跑”地震期间先逃跑,还发贴标榜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公正的人,却不是勇于牺牲自我的人”,违背教师职业道德。
()2、“范跑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无可非议。
()3、“范跑跑”缺乏教师基本职业道德,不适合做教师。
()4、一个在危急关头连母亲都不顾的人,认知扭曲,人格低下,必然遭到正义和良知的抨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