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隔离开关检修工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成都供电段管内10kv线路上的单三极隔离开关的检修。
2隔离开关的清扫、检查。
2.1按相关规定要求完成停电、检电、接地封线、挂牌等安全措施。
2.2将隔离开关用棉纱或毛巾清扫固定或活动的绝缘子,套管上的灰尘。
对脏污严重部份用棉纱沾汽油擦掉。
2.3、检查绝缘子有无放电痕迹和裂纹。
用2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10kV隔离开关绝缘电阻不小于300兆欧。
其值若小于100血应及时更换。
2.4、检查发现有破损绝缘子,应及时更换。
2.5 用板手检查活动绝缘子与操作机构的部份螺丝是否紧固,如有松动的应紧固,垫圈不全的应进行处理。
3隔离开关触头部份检修
3.1检修刀片时,如发现有发热、变色的,应查明原因,对于刀闸和静触头接触面有烧伤痕迹,用细锉刀打磨后,再用“ 0—0”号砂布细打磨,然后用干净棉纱沾气油擦净,并涂上凡士林。
3.2、检修过的刀闸和静触头的接触面,用0.05mm塞尺插入接触处以测量接触是否密贴。
线接触应塞不进去,面接触:当接触面宽度50mm及以下,不超过4mm 接触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不应超过6mm测量接触电阻,不得大于250^Q。
3.3消除操作机构的灰尘和脏污,用扳手紧固各部螺丝。
转动部份应涂润滑油。
4隔离开关操作机构检修:
4.1隔离开关与母线的联接处不应有应力存在。
如检修时发现有应力应将与母线平面中心线,与开关接线板平面中心调正在一直线上。
4.2检查隔离开关的底座和机构的接地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要进行紧固处理。
5隔离开关触头开闭限度调正(本条部份只适用于三极连动隔离开关)。
5.1操作手柄,慢慢合闸和分闸,观察可动刀片在合闸时,有无侧向撞击现象,如有可调整可动刀片的连杆螺丝,直至撞击现象消失,动静触头有不对立的,发生卡滞不灵活现象,调整底座或可动部分的连杆螺丝,直至操作灵活为止,再将螺丝紧固。
5.2隔离开关在分闸位置,用卷尺测量两刀闸根部和距根部230mm或300mn处的距离,距根部230mn处两刀闸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根部两刀闸距离8mm距根部
300mn处的距离不得大于根部两刀闸间距离的10.5mm隔离刀刃分闸后,应有不小于200mm勺空气间隙,如不符,可用扳手将操作绝缘子连接螺丝松开调节长度,达到要求后,再将螺丝紧固,调整分闸止钉间隙为1—3mm接地刀闸打开后与有电部分距离不够(大于400mm,应调整连杆长度,增大接地刀分后距离。
合闸时可动刀片进入插口的深度不应小于90%但也不得过大以免对绝缘子产生过强的冲击力。
可动刀片与支持瓷瓶间应保持3〜5mm的距离。
当距离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操作的长度和开关上的制动螺丝。
在合闸位置松开交叉连杆两头螺母及合闸止钉,使刀闸成一直线,调整交叉连杆长度,调好后紧固两头螺母,调整合闸止钉间隙为1—3mm
5.3手动慢慢合闸,看三相是否一致,三相联动开关同步误差不超过5mm如
果不同步,调节操作绝缘子的连接螺丝的长度,达到要求后将螺丝拧紧。
6隔离开关辅助部分的调整(本条适用于三极连动隔离开关)。
6.1带有辅助接点的隔离开关检修调整时,常开接点应在合闸行程的85〜90%寸闭合,常闭接点应在拉开过程的75%寸断开。
6.2如果常开接点的闭合,或常闭接点(应在拉开行程)断开不当时,可改变辅助开关的长度和拐臂上的调节孔进行调整,亦可拆开辅助接点重装。
7隔离开关质量验收标准(本条部份只适用于三极连动隔离开关)
7.1检修后的隔离开关工作机构手柄位置应正确,合闸时手柄朝上,拉开时手柄朝下,机构的定位销应自动进入定位孔中。
7.2操作机构转动部分联锁装置。
动作灵活,正确可靠。
7.3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接触面,应光滑无氧化,接触应紧密,用0.5mm 塞尺,塞进长度不大于6mm
7.4隔离开关的刀闸和静触头面应平整,合闸后的压力用0.3〜0.1mm的塞尺中0.05的塞尺片塞入刀闸和静触头接触面,深度不大于6mm拉闸后的开断距离在170〜1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