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课时
萨顿假说和类比推理法
主要目标
1、进一步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孟德尔遗 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知道萨顿假说及其提出的理由(重点); 3、运用类比推理法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难点); 4、通过比较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加深对假说 演绎法的理解(难点); 5、知道摩尔根选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的优点,初步理 解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含义。
19世纪中期,孟德尔发现了 遗传的两大定律,人们才意 识到遗传因子是客观存在的。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1909年,麦丹生物学家约翰 逊将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 正式命名为“基因”。孟德尔 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一 对等位基因。
基因在哪里?
一、萨顿实验
萨顿用蝗虫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 形成过程,发现孟德尔定律中等位基因的分 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的行为
保持:
_完__整__性___和__独__立_ 性
__成__对_____存在
只有成对基因
中的_一___个___
成对中的基因
一个来自_父___方__ 一个来自_母___方__
非等位基因:
__自__由__组___合_____
染色体的行为
也有: 相对稳定 __的__形__态___结__构___
___成__对______存在
果蝇众多容易区
分的相对性状
长翅 残翅
课堂小结
1、萨顿假说及其提出理由; 2、类比推理法; 3、果蝇做遗传材料的优点。
课后作业: 1、继续消灭课时作业六、七中的错误; 2、认真预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四、摩尔根与果蝇
类比推理具有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 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的强 烈质疑。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 难以相信萨顿那家伙 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
1909年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 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 到遗传和染色体的关系!
“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
只有成对染色体
中的__一__条_____
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__父__方__ 一条来自__母__方__
非同源染色体:
__自__由__组___合_____
二、萨顿的假说
基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 关系,萨顿提出了著名的萨顿假说: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染色体 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Dd
Dd
果蝇 昆虫纲双翅目, 体长3—4mm。在制醋 和腐烂水果的地方常常 可以看到。易饲养、繁 殖快,10多天就繁殖一 代,后代比较多。常用 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 料。
果蝇还有很多优点:
如: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且形 态有明显差别。
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及分类 常染色体:雌雄个体相同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雌雄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即与性别 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染色体行为 基因(遗传因子)行为
减数分裂
Yy
×
Rr
YR yR Yr yr
Yy
yy
Yy
Rr
Rr
rr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 由组合定律(假说)
yy rr
在产生配子时, yr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不成 对的遗传因子自 yy 由组合。
rr
杂交过程中
体细胞中存在 形式 在配子中
体细胞中的 来源
形成配子时 组合方式
看得见
看不见
染色体
基因
平行关系 推理
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 类比推理法
三、类比推理法
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 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 的一种推理方法。
萨顿通过比较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
在惊人的相似性,进而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比较
(1)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正确。
(2)类比推理法
甲的属性 A,B,C,D,E
乙的属性 A,B,C,D
甲乙的 共同属性
推测
乙还有
A,B,C,D
属性E
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需要用实验验证。
注意: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
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 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