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开原高中高三历史组一、单项选择题1.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2.“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3.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5.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6.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图6(注: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8.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9.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0.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1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12.(2014福建卷)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13.如果要给图9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14.表1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时间1980年38% 43% 42% 30%1996年40% 52%52% 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15.“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16.(2014北京卷)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17.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19.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1.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22.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23.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2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2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26.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27.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
从中可以看出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遛狗者和流浪儿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 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 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28.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9.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30.“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31.“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32.“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33.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 俄国D.日本34.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A B C D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35.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ﻩ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36.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3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