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
简介
圣索非亚大教堂
索非亚大教堂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正处于鼎盛阶段。

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

圣索菲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

自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敬拜安拉的清真寺。

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个宗教博物馆。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勿庸置疑的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建造,6世纪中又由朱斯特尼(Justinian)大帝再建,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前厅有600多平方米,中央大厅则达5000多平方米。

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

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在此处可让游客一饱眼福。

1975年,政府拨款对教堂进行全面修复。

目前,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具体介绍
圣索菲亚大教堂坐落在蓝色清真寺对面。

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
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

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
[1]
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

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

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

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富丽堂皇,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

建筑代表
它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

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
模样。

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

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美丽程度比具有“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誉的威尼斯圣马克教堂毫不逊色。

站在教堂里,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的渺小。

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顶穹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的强烈。

建筑历史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

公元7世纪之后,阿拉伯半岛上出现新兴势力伊斯兰文明,接着十字军东征来到君士坦丁堡,
但此时统治者已无力阻止联军与战争对城市的蹂躏。

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场,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结束。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堡,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成阿雅索菲亚清真寺,圣索非亚大教堂做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建筑风格
1希腊式十字架造型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

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

由于地震和叛乱的烧毁,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万名工人、32万黄金、并花费六年光阴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

神圣的教堂是当时的城市中心,而统治者对教堂所投注的心力不难看出统治者藉由对宗教的奉献、夸示帝国的权力与财富,而对周遭地区施与影响力的用心。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米高,而且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2靠图形和数字设计
圣索非亚大教堂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令人惊叹的建筑,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他是靠图形和数字设计的。

不可否认他是数学家的杰作,其中一位是来自特拉列斯的安提缪斯——就是《燃烧的镜子》和《不平常的机械装置》这两篇著作的作者。

第二位建筑师比安提缪斯年轻一点。

他是来自米利都的伊西多尔,他针对亚历山大利亚的希罗的文章《论拱形建筑》写过一篇评论。

安提缪斯和伊西多尔是阿基米德学科方面的大师,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图,很有可能与刻在阿基米德墓碑上的图案相似。

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