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

植物分类学基本知识1


叶多为网脉
花常4~5 基数(少3)
叶平行脉或弧形脉
花常3基数(极少4)
花粉3个萌发孔
花粉具单个萌发孔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双子叶植物中也有1片子叶的 (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报春花科、罂粟科、胡椒科、伞 形科)
2、双子叶植物也有须根系(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 )
3、双子叶植物也有茎星散维管束(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 4、单子叶植物也有网脉(天南星、百合科) 5、双子叶植物也有花3基数(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
单性、木本、风媒、单被原始
单子叶植物在双子叶植物之前
1964年更正。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 认为被子植物分为: 1 双子叶植物纲: (1)原始花被亚纲(离瓣、单瓣、无被) (2)合瓣花亚纲 2 单子叶植物纲: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2、哈钦松系统:英国1926年 《有花植物科志》
真花学说 两性、花部分离、虫媒较单性、联合、风媒原始 分木本、草本 两平行支分别由木兰目、毛茛目演化 (导致亲缘关系近的科被分开,如唇形科、马鞭草科)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毛茛目
7、以植物特征命名: Abies(冷杉属)来自拉丁文,abeo,意离开,示 其离地分枝的姿态 Corylus(榛属)来自Korus,意指头巾,指花遮 盖坚果 8、由想象命名: Juglans(胡桃属)由Jovis, glans两字转化而成, 意为Jupiter神吃的果 Quercus(栎属)quer 意为美好,cuez 意为树, 即优良的树木 9、以特征命名: Trifolium(三叶草属)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2 异名: 每一植物有一个正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植 物有多个不同学名,据法规规定,保留一个 最早而又符合法规的学名,其他为异名。 Populus tomentosa Carr 1867 Populus pekinensis Henry 1903 Populus glabrata Dode 1905 经确认三个学名是一种植物,因此1867年发 表的学名为正名,其他为异名。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三)种名: 1 形容词: (1)表明特征: Ginkgo biloba L. 银杏 (2)表示产地: Celitis chinensis BL. 小叶朴 (3)表示人名: 常加形容词字尾-ana
Phtinia chingiana(秦氏石楠),指秦仁昌教授
九、植物的拉丁学名
2 名词所有格:多用纪念某人 纪念男性时,人名后加 i 或 ii 纪念女性时,人名后加 iae
衣藻
草履虫
裸藻(眼虫)
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 会形成具有细胞壁的孢子,但 是生活史中没有菌丝的出现,
而有一段黏黏的时期,因而得
名(slime molds)。这段黏黏的时 期是黏菌的营养生长期,细胞 不具细胞壁,如同变形虫一样 的,可任意改变体形,故又称
为“变形菌”。
二、植物分类的阶元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4 杂交物种的命名:
由于属间杂交产生的新植物的属名,常取父母本二 属名混合而成,并在杂交属名前加“x” x Sorbopyrus (= Sorbus x Pyrus ) 如多个属杂交产生的植物,用一新属名,也在前加“x” 种间杂交产生新植物,根据种名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排 列,并在种间加一“x”或加在种名前 Pupulus cathayana x tomentosa Pupulus x cathayana –tomentosa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3、塔赫他间系统:1954年 前苏联
打破传统离瓣花、合瓣花划分
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 草本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物睡莲的莼菜科 芍药属从毛茛科分出单独成科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4、克朗奎斯特系统:美国纽约植物园主任 1958年 《有花植物的进化和分类》
现代所有生活的被子植物都不可能是从现代的其他亚纲 植物进化而来 被子植物起源于已灭绝的种子蕨 木兰亚纲是被子植物基础复合群,木兰目是被子植物原 始类型 葇荑花序各目起源于金缕梅目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类似现代睡莲目的祖先 泽泻亚纲是百合亚纲进化线上近基部的一侧枝
五、植物的类群
藻类 菌类 植物界 地衣 苔藓
蕨类
种子植物
植物的共同特征
大多数植物是光合(photosynthetic)生物,以无机物为原 料获得全部养料,即自养(autotrophic),是食物链的起点。 光合作用的色素是叶绿素(chlorophyll),除了某些藻类
植物外,所有植物的叶绿体都含有两种色素,即叶绿素a和叶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木本 常绿 互生叶 两性花 花各部多数 重被 辐射对称 单生 子房上位 虫媒、单沟花粉 草本 落叶 对生轮生 单性花 花各部少数 单被 两侧对称 花序 子房下位 风媒、三沟或多孔花粉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 2片子叶(少1、3、4片) 主根系 茎中维管束环状排列 有形成层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仅1枚子叶 须根系 茎中维管束星散排列 无形成层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3 两作者间et 和ex的含义不同:
et 表示等同即两作者共同研究定名 Nicotiana alata Link. et. Ouo. 花烟草
ex 表示从,即前一作者虽定名但未正式发表。 后一作者经研究,同意前人的定名做了正式发 表。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ex. Roxb. 打碗花
鹿蹄草
二、植物分类的阶元
3 变种 var. 相同分布区,因微环境不同导致的可稳定遗传的差异 Syringa oblata Lindl. 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var. alba Rehd. 白丁香 4 变型 f. 有微小形态差异,分布无规律的相同物种的不同个体 Prunus serrulata Lindl. 樱花 Prunus serrulata Lindl. f. roseo Plena Hort 重瓣樱花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kingdom 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1 种的概念 Species 一定自然分布区、形态生理特征,个体间具相同遗传性状、彼此 交配产生后代。 2 亚种 ssp.(subsp) 不同分布区因生境不同形成的形态、生理的差异。分布、生态或 季节上有分离,但不是生殖隔离。 Pyrola rotundifolia L. 圆叶鹿蹄草 Pyrola rotundifolia L. ssp. chinensis H.Andres
(二)真花学说:已灭绝的裸子植物本内苏铁两性孢子叶
球演化成两性花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草木果谷蔬或雄蕊数目)
自然分类
系统进化分类(达尔文进化论发表后)
(1)恩格勒系统 (2)哈钦松系统
(3)塔赫他间系统
(4)克朗奎斯特系统
七、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1、恩格勒系统:1897恩格勒、柏兰特 《植物自然志》 假花学说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一)双名法: (林奈1753发表《植物种志》创用 1866制定国际 命名法规) Ginkgo biloba L. 属名+种名+定名人姓氏缩写 Populus alba L. 同姓的植物学家,将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写上 Abelia chinensis R. Br. = Roberc Brown 如父子同姓即在儿子姓的后面加 f. 或 fil. 1979中国植物志编委会规定中国学者一律用 汉语拼音(姓)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5、据医疗用途命名: Panax (人参属) 来自希腊文,Pan 意一切,即普 治剂 Saxifragus (虎耳草属) 意碎石,可治疗肾结石 6、以生态环境命名: Salix(柳属) 来自古梵文,意水,示喜水特性 Ranunculus(毛茛属) 意小蛙,示喜湿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黑松) Rosa willmothiae (威尔莫特氏蔷薇)
Pinus thunbergii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四)植物拉丁学名中的几个问题:
1 括号内的定名人: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
因1832年 Bge将此植物放入 银莲花属Anemone 即 Anemone chinensis Bge 。 1861年Regel进行更正,将其放入白头翁属 Pulsatilla。按规定,转属时,种加词不动,同时将原 定名人放入括号内。
一捷克的耶苏教徒,曾于亚洲旅行
八、植物的拉丁学名
3、以原产地命名的植物: Taiwania (台湾杉) Fukienia (福建柏) Citrus (柑橘属) ------巴勒斯坦一镇名
4、以植物用途命名: Ligus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m (女贞属) 来自Ligo,意束缚,指枝条 有韧性可缚物 Fagus (山毛榉属) 来自希腊文Phago,意吃,指 种子可食
五、植物的类群
五、植物的类群
植物的类型 繁殖方式 维管束有无 胚的有无 进化级别 营养方式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 植物 有 无 孢子植物

低等植物
自养 异养 自养

高等植物
自养 自养 自养
六、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假花学说:裸子植物买麻藤类单性孢子叶球演化成 葇荑花序进一步成单性花再两性花
三、分类的任务和意义
1 将植物分门别类、鉴定到种,解决如何识别植物的问题
2 建立反映植物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 3 相关学科的基础
4 更好的认识利用植物
四、研究植物分类的依据
1 经典的分类方法: 根、茎、叶; 花、果实 2 与相邻学科的交叉: 化学分类; 数学分类; 染色体分类等 芍药属不含毛茛苷、木兰花碱,含特殊的甙(dà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