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具体措施

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具体措施

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具体措施
1、经济空间布局分析与控制:
(1)、应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风景区周边经济、风景区所在地经济等三者的空间关系和内在联系;应有节律的调控区内经济、发展边缘经济、带动地区经济;
(2)、明确风景区内部经济的分区分级控制和引导方向;
(3)、明确综合农业生产分区、农业生产基地、工副业布局及其与风景保护区、风景游览地、旅游基地的关系。

2、经济发展的引导方向:
(1)、发展旅游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通过开发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

(2)、发展旅游业带动风景名胜区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景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1)、明确各主要产业的发展内容、资源配置、优化组合及其轻重缓急变化
(2)、明确旅游经济、生态农业和工副业的合理发展途径
(3)、明确经济发展应有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
4、经济现状结构调整:
通过旅游业→商贸→农业→副业→工业的产业发展链,使风景名胜区经济结构实现合理化,确定景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顺序和比重大小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5: 2: 3。

5、确定风景名胜区内经济布局框架:
核心景区主要布置旅游业、副业和少数购物商贸业(小卖部),主要以餐饮和以家庭旅馆的形式出现的住宿以及其他的服务设施。

6、合理发展的措施:
(1)、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首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兴农的观念促进传统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

其次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作物布局,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促进城郊农业、效益型农业向纵深发展。

(2)、“管理委员会+基地+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管理委员会。

是指成立统一的风景管理委员会,以旅游业为主带动第三产业的起步与发展;基地指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发展林业基地、种植业基地,同时亦可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模式,形成进行产业的统一整体,充分调动石竹山风景名胜区内农民的积极性,使得石竹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起步与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