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浅析中国贸易依存度的变化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
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
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出口额增长迅速,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增长最快的。
表二中国贸易依存度(单位:%)ID:进口贸易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ED:出口贸易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表三中国与其他大国外贸依存度比较(单位:%)与世界其他大国外贸依存度进行比较,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大国高。
如表2,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脚步的深入,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就高居不下,2001年的外贸依存度为44.0%,而美国、日本、印度与巴西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仅为19.0%、18.2%、1 9.5%与23.2%。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表明了经济开放度提高,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一)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积极深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开放,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
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外贸持续发展,外贸依存度也相应不断上升。
(二)经济全球化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重要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贸易转移,使得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迅速提高阶段,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
同期,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三)贸易方式因素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直接原因。
1991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我外贸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8年占41.1%。
由于加工贸易一进一出重复计算,加之相对于一般贸易,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只体现在国内增值部分,这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
若剔除加工贸易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则会大幅下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GDP包括服务业,进出口只是货物贸易,服务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被高估。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超过75%,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左右,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实际上,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有:(1)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由于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
在“十五”期间,我国被反倾销立案的数目分别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 起,2004 年57 起。
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更是进入“高发期”,已经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品的方式。
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2)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
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5%左右,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供应。
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难题。
另外,目前我国进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资本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出我国国内产业对国际高新技术和资本品的高度依赖,反映了我国国内产业科研开发的相对滞后。
随着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的比较优势。
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
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4)恶化贸易条件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一般来说, 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 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 我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供给依赖。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各种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也就是说, 无论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哪些变化, 我国的进口需求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且我国是一个大国, 一旦大量进口, 还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 而且还会恶化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针对贸易依存度过高的对策1.提高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居民储蓄储蓄率高,潜在消费量巨大,因而我们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宏大。
而既有消费需求、有具备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则是保证社会总消费需求稳定发展、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
因而当前应当通过改革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收入培养大量的中产阶级。
目前中产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23%,距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据最新报导,全球领先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随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向前,中国的中产阶层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到了2020年,在经济的强大驱动下,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而中国中产收入标准:11800-17700美元/年(约合人民币79 945-119 918元/年)。
这也就是说有中产阶级将产生超过56万亿的内需,将大大促进国内的消费需求,对于降低我国的出口依存度有着重大意义。
2.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多为加工贸易,且与其他国家产品差异性小,可替代性强,这对于保持我国出口的稳定极为不利。
我国应当减少低端的加工贸易和贴牌产品的出口,转而鼓励依靠技术的提升、管理的创新、产品的升级,鼓励自主创新,积极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差异性产品,使产品多元化,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中国制造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3.引导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序竞争。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之间存在大量同质产品,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盲目出口等现象非常严重。
这与我国实行多年的对出口企业的大量优惠政策不无关系,因而在国内市场,对出口企业,应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优惠(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优惠。
这样做,在短期内可能会降低出口,但从长远看,将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
对外资企业上,应尽快实现国民待遇原则,取消各种超国民待遇的优惠。
通过提高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来提高外资的质量,不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资所投资生产的产品纷纷涌向海外市场是造成我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原因。
对这部分资本必须加强规范和引导。
4.制定国家长期资源战略,稳定进口资源的价格。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对一些战略性资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从而对这些产品进口依赖程度的持续攀升,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重要资源的价格不断攀升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为了稳定进口资源价格,应该通过进口渠道多元化,扩大进口渠道,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口商品的依存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降低由于进口产品供求弹性不对称造成的对国际市场的高依赖;运用国内资源开发项目,增强与资源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规避进口价格指数的进一步攀升;此外我国应当积极促进有资质的企业走出去,扩大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入股,降低进口价格带来的成本风险。
如武钢积极投资巴西铁矿项目,对于保障其生产原料的价格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5.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大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
同时服务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程度,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升服务贸易出口量,调剂产业结构,必须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了,才干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