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总[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总(包含《节历教育》,“乐于助人,从我做起”,《我和蔬菜交朋友》,《垃圾的回收和分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节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此时我根据学校大的主题“传承民族文化,颂扬民族精神“。
捕捉了这个大家熟知的民族传统文化点,引导学生通过探寻,力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共同决定就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寻”为活动主题。
活动具体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亲自采访调查,触摸人们的实际生活,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及责任感。
5.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创造性的人格。
活动方式:1. 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2. 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3.比较法(南方人与北方人,汉族和少数民族过节的不同。
)4.收集图片和传统节日的装饰品??5.亲身体验,形成文册,总结交流。
准备阶段:(一).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寻。
(二).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1.自己动手,利用图书馆、网络、采访等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活动期间要有目的地进行亲身体验,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3.将自己的探寻成果创造性地展示出来。
(三).确定子主题围绕活动主题,同学们自由交流想调查了解的具体内容:●传统节日有多少个?●传统节日的来由及神话传说。
●传统节日的风俗禁忌。
●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装饰品。
●传统节日的象征意义。
●传统节日的饮食,传统节日的娱乐。
●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你对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有什么建议?●人们心中最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名作。
实践阶段:第一步:活动初期当我把活动的目的及具体要求向全班同学公布后,他们反响强烈,兴趣极高。
这项活动挑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全班50个同学就自觉地分成四大组,并推选出组长。
我针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于是,又划分资料查询组,调查访问组,民间收集组。
明确活动活动任务后,学生们满脸的好奇与兴奋,我想,这次的活动可能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①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②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③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④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⑤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⑥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⑦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⑧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第二步:研究阶段(1)学生工作: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②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③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
(2)教师工作:①集中检查进程,并加以辅导;②利用网络、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单独指导。
第三步:学习并撰写报告调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新的难题。
先组织学生查阅书籍及网上资料,再交流其写法,然后共同商讨本次调查报告的写法及内容,由组长执笔撰写成文,反复修改后,教师验收。
六.成果展示阶段展示一:音乐诗歌朗诵会。
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
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
展示二:各小组合作,按专题编辑成册。
(1)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等。
(2)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装饰品。
“乐于助人,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为了让学生对乐于助人有深刻的了解。
二、活动的目的:时光匆匆,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长大,在长在的时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让我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会有许多值得我们爱护的人,你们的父母,还有陪伴着一起成长的朋友们,我们不仅要懂得爱护他人还要懂得帮助他人。
三、活动准备:ppt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地点:三年级(二)活动时间:2012年3月16日(三)活动具体程序:1、拒绝冷漠,温暖互助:观看《小悦悦,一路走好》的视频,谈感想。
2、学生谈论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
3、学习助人为乐的典范——雷锋同志的主人事迹,谈感想。
4、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怎样发扬助人的精神。
5、实例教育:通道火灾。
4、老师小结: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同样是帮助人,但不同的人,助人的动机不尽相同。
只有真正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关心,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去帮助解决,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才是助人为乐。
5、主题班会的口号:关爱同学、帮助他人《我和蔬菜交朋友》活动方案一、主题的产生:蔬菜是我们生活所必须的一种食物,蔬菜里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它不仅能给我们人体补充许多营养,而且,还能给我们补充许多微量元素。
中午和学生在学校食堂一起吃饭时,发现许多的学生都不喜欢吃蔬菜,就是吃蔬菜的同学也只是吃一两种,出现比较偏食的现象,为了学生合理的平衡膳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他们爱吃蔬菜、常吃蔬菜的好习惯。
因此,我有了这次《我和蔬菜交朋友》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这个主题活动的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是比较感兴趣和容易操作的。
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常见蔬菜的样子、名称及营养价值。
2、初步了解几种本地常见蔬菜的栽培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查阅书籍、上网、调查、咨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记录、写调查方案、汇报材料的能力。
3、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爱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自觉爱护蔬菜(庄稼)。
2、激发学生关心周围事物、乐于探究发现的欲望。
3、激励学生在集体中进行创新学习,学会探究、与他人合作。
价值取向:1、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三、活动对象:三年二班四、活动形式:上网查询、访谈、咨询、参观、亲身实践等五、活动过程(成果展示课)一、谈话导入师:蔬菜是我们的日常食品之一,它品种多样、风味各异,深受大家的喜爱。
同学们都很愿意去了解它、研究它。
因此,近阶段我们全班分成四组分别对蔬菜的外形、营养和种植和制作进行了研究。
从确定课题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同学们研究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我想利用这节课让大家来汇报、交流一下。
下面请各组做自我介绍。
外形组:靓丽蔬菜,由我作主营养组:科学研究,全班争先种植组:勤学好问,勇于求真制作组:创意蔬菜,让您惊叹宣传组:天天吃菜,健康可爱二、各组交流、汇报研究情况(一)蔬菜外形组师:在这次活动中,各组都能充分挖掘身边资源,根据特长选择研究方法。
像外形组的同学去了超市、菜市场等地,拍回了许多漂亮的照片。
下面就先请外形组的同学为我们做汇报。
1、发言人:我们小组研究了蔬菜的外形,通过这次研究我们对蔬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它们不同的形态、绚丽的色彩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组员进行展示(1)猜谜语,说出蔬菜的名字(2)展示照片(不常见的蔬菜)及实物(常见的蔬菜)(3)展示学生创作的快板《说蔬菜》(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师:外形组同学的调查研究活动形式多样,收获也很大。
你们听了介绍一定也对蔬菜有了更多的了解。
你们有什么想法或是有什么意见说给大家听听。
(二)营养组师:外形组的汇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明艳、亮丽的蔬菜世界。
其实蔬菜不仅外形美观,营养也很丰富。
说到营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篇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模板李艺萍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篇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河桥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了众人的关注。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课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它既不是科学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
它的价值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调学生亲历亲为,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自然、关爱社会,形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实现其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为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创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阵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苏州市立项课题《开发利用生态园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1、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实践互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增强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2、形成基本素质。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之志趣与理想。
间,以劳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与平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最有滋味",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巩固劳动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