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一、选择题(2*30)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8日20时在武汉开幕,在十天的赛程里,中国队取得133金、64银、42铜牌的骄人成绩,位列金牌榜金牌榜第一。
1.在运动会期间位于图中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2.在运动会开幕期间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澳大利亚农民忙着收小麦B.香山红叶迎来最佳观赏季C.东北农民稻田秋收正忙D.里约热内卢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读图,P、Q两点经度差为90°,完成3-4题。
3.该日P地日出的地方时为A.3时B.6时C.9时D.11时4.Q地可能位于()A.北美洲B.南美洲C.欧洲D.亚洲右图为9月2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此日过后2个月内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某中学暑假组织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宿营地等高线地形图,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
据此完成7-9题。
7.四个宿营地能够互相对望的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8.a、b、c、d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a B.b C.c D.d9.图中瀑布落差可能是A.15米B.20米C.25米D.30米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遗产代表录。
回答10-11问题。
10.《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小满节气日期大致为A.5月5日B.7月7日C.6月5日D.5月21日11.青岛市某中学学生观察发现日出方位由东北逐渐向东南方向变化,则该中学生观察的时段在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50米),回答12-13题。
12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13.. 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40米B.385米C.240米D.335米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14.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 地表径流下渗补给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15.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波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D.阴坡缓坡下图为我国某水库库区1992年.2006年坝前水温(单位:℃)、水位(单位:m)变化图(2006年缺测1.2.11.12月数据),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水库最可能位于我国()A.青海省B.天津市C.湖北省D.贵州省17.2006年较之1992年该水库()A.8月,引水口以下水温垂直变变化显著B. 8月,水面以下60米水温变化和缓C.引水口水位再3-10月水温年内变化更为缓和D.引水口水位再3-10月最高水温出现时间更早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如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8-20题。
18.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地上生物量增加,根系吸收盐分较多B.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盐分上升C.大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D. 灌溉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19若该地单一种植春小麦,春小麦收获(7月底)后,导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A.光照强B.温差大C.天气炎热D.多大风天气20.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可以增加绿色覆盖密度,防风固沙B.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D.延长绿色覆盖时间,减轻地表土壤盐碱化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国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青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如图1为1961-2012年天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冰川退缩速率和不同面积冰川退缩速率统计图。
图2为1961-2012年天山不同面积冰川退缩速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21-23题。
21.1961—2012年天山冰川变化的特点是( )A.气温越高,冰川退缩速率越小B.海拔3000m以下的冰川退缩速率最小C.小型冰川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D.冰川的退缩率与面积呈正相关22.下面是天山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图,若该地以降温为主,则( )A.固态水体积累大于消融B.地表反射率会明显减小C.天山水储量明显减小D.冰雪吸收太阳辐射增加23.天山山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明显,影响水资源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固态水资源储量达到最大值B.夏季冰川消融量累积达到最大值C.流域内冰川面积越大径流年际变化越大D.夏季冰川急剧退缩促进山区水储量增加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6题。
24.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25.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 )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2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量需求B.水能蕴藏C.航运需求D.筑坝技术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可能出现暴雪。
下图为某年2月12日夜晚至2月13日受江准气旋影响下的东营市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27—28题。
27.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28.导致13日00: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风向B.气压C.气温D.降水量下图是从南极附近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
据此完成29-30题。
29.我国去南极的考察船,通常都要驶过咆哮西风带,该风带强大的西风漂流,常使船员感到非常不舒服,该风带在图中的位置是(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30.洋流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会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B.沿岸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C.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D.自南向北行驶的船只航速增加二、综合题(40分)31.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
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5分)(1)说出珀斯气候类型及成因(4分)(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4分)(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4分)(4)分析珀斯及周边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3分)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完成下列要求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4分)(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6分)(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山体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简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33.一艘轮船正如图所示方向逆水航行,根据材料完成各题。
(1)根据图判断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解释该风向的成因(4分)(2)分析A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分)(3)判断该季节索马里半岛东侧海域的洋流性质,并说明该洋流对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3分)地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2*30)31(1)(共4分)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2分)。
成因:地处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2分)(2)(共4分)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1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1分);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1分);夜晚反之。
(3)(共4分)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2 分);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2分)。
(4)(共3分)珀斯及周边地区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开发成本低;该地区地广人稀,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少;夏季风力小,且风力不稳定,风电成本高。
(3分)32(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内部相同海拔时热量已大为减弱(4分)(2)最热月10℃等温线山体内部分布高山体外部;(2分)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约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2分)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高。
(2分)(3)山体林线分布的特点是山体内部高山体外部,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2分)山体西部高于东部,原因是山地西部气温较高、离海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2分)33.(1)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成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4分)(2)A 地: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成因:该季节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或副高控制)(4分)(3)寒流:对气候;降温减湿,加剧沿岸荒漠化;对海洋生物:上升补偿流,鱼饵丰富,鱼业资源丰富。
(3分)地理答题卡一、选择题(2*30分)二、综合题(40分)31(15分)(1)(2)(3)(4)32(14分)(1)(2)(3)33(11分)(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