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条例院教字[2005]1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制度,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
为了对我校教学质量实施有效地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主要功能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第三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第四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目标系统、决策指挥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系统、调控反馈系统构成组成。
其职能是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教学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单项评估方案,对学校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地监督检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收集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各院(系)或相关职能部门,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1.目标系统。
由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构成,是整个监控体系的起点和目标。
2.决策指挥系统。
由学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组成。
学院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学常规管理。
系统职能是明确质量目标,确定监控内容,设定监控环节,制定或调整政策措施和主要监控环节的质量标准。
对全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对教学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基础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拟定方案,提交有关工作委员会审议,由校长办公会决策实施。
3.运行管理系统。
由学校和二级学院两个层面的教学管理构成。
系统职能是组织落实“决策指挥系统”下达的各项任务,协调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计分析执行结果,总结汇报,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及时将情况汇报“决策指挥系统”。
学校层面教学管理: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组成。
校长负责主持全校工作,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学的日常决策;教务处负责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代表学校全面负责教学运行及管理工作。
学院层面教学管理:由院长、教学副院长、系(部)主任、教学秘书组成。
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本学院的规章制度。
同时,对本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监控管理。
院长是本部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本系统以教学学院为教学实体,学院所属系(部)负责对教师的管理与指导。
4.信息收集处理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收集、教学评估两大模块组成。
系统职能是根据教学规章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单项评估方案,对学校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监督检查,收集各种教学信息,把教学评价机制融入日常教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提供给运行管理系统与反馈调控系统。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督导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实施。
(1)教学信息收集系统主要通过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信息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渠道实现。
听课制度。
根据《哈尔滨学院听课制度》,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教师通过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收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信息,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督导制度。
根据《哈尔滨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暂行条例》,学校教学督导员通过听课、检查、座谈等形式,有重点地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价教学质量;收集、分析、调查和研究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收集教师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信息员制度。
根据《哈尔滨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学校在每个班级均设置一名教学信息员,通过信息员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每学期各学院都组织教学信息员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座谈会,利用这一渠道进行沟通,对座谈会上反映教学有问题的教师,都组织督导专家开展诊断性听课,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制度。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评价。
评价的形式有学生网上集中评教、学生问卷评教、学生座谈会评教。
学生网上集中评教是学校组织学生在学期末对本学期任课的所有教师通过网上评教系统进行测评,管理部门和教师可以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查看评价结果。
教学检查制度。
包括定期教学检查、随机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
通过“三查”实施日常教学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定期教学检查。
定期教学检查是开学前、开学初进行的以教学准备、师生到课率为重点的教学检查;学期中,进行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末,进行以考试、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考核检查。
随机教学检查。
经常性教学检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到课率、教学日历的执行情况、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现象、学生上课出勤率与课堂纪律以及各类实习实验进展和完成质量情况等。
专项教学检查。
是对命题、试卷评阅、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档案、实验室建设情况、教学文件制定与执行情况等进行的专门检查。
通过检查及时纠正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重视教学,同时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把握教学状况,以进行适时调控。
(2)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专业建设评价、院(系)教学管理状态考评等,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
课堂教学评价。
通过学校督导员和所聘请校外专家听课,对全校所有课程和主讲教师提出了评价性意见和改进建议。
专业考评。
结合省教育厅专业评估,有计划地对学校专业进行评估与建设。
其中新专业作为重点评估对象。
进一步加强专业的建设,促进专业的发展,修改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基础。
课程评估。
学校结合省教育厅精品课程评选,每年组织课程评估工作,对评估成绩好、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优先申报省精品课程。
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院(系)教学管理状态考评。
制定院(系)教学管理状态考评的相关制度,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学院(系)教学管理状态考评。
加强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教学建设与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评价。
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每学年对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规范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水平,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5.反馈调控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反馈和调控两大模块组成。
其职能是对信息收集评价系统收集到的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准确、全面、快速地反馈到运行管理系统,制定调整措施并及时进行调控。
对于重大教学问题要反馈给决策指挥系统,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督导处、人事处、学生处及各教学单位分别承担落实。
信息反馈通过校教学督导员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教师信息反馈、教学工作例会反馈等渠道来实现。
校教学督导员信息反馈。
学校的每位督导员,通过听课、检查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形式深入各院(系)了解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院系反馈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并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员反馈。
通过学生信息员收集到关于教师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反馈到学生或任课教师所在院(系)。
教师信息反馈。
通过教师座谈会或教师信箱获取信息及时分析研究并反馈到教师所在院(系)、教务处和校领导。
教学工作例会反馈。
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反馈到学校教学主管校长与主管部门,以及时得到解决;学校则通过此种方式将上情下达,调控各项教学工作。
第三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五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制度保障子系统、教学条件保障子系统、奖惩子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职能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其职能由学校领导、相关处(室)与各院(部)来实现。
第六条制度保障子系统。
该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学校的定位、办学思想,制定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
其职能主要由学校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职能处(室)完成。
第七条教学条件保障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实验设备购置与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与图书购置、后勤管理等方面。
主要任务是确保本科教学投入的水平与强度,并保障其有效运行,发挥功效。
其职能主要由相关职能处(室)完成。
第八条奖惩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奖励和惩罚两方面。
奖励包括:学校对评选出的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奖、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获得者进行表彰和奖励;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等,并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学生学科(专业)创新成果进行奖励、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等等。
惩罚包括:学校依据《哈尔滨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对严重违反教学规范的教师进行教学事故认定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对教学质量有问题的教师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其所在单位及其相关领导在评选先进时一票否决。
第四章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对主要教学环节(如毕业设计等)的监控是否措施得力,行之有效,是监控工作成败的关键。
针对毕业论文(设计)、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相关监控流程,加强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第九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通过坚持青年教师的“备课试讲”、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强化课堂管理,提高学生到课率。
专家听课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与辅导员,以便整改。
第十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关键在实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实验仪器设备要足够,时间安排要合理,确保学生能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学会实验方法,在实验时能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第十一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与监控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