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课件
主要活动:
➢密切注意世界各地生态系统及生物物种的情况 ➢通过《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和《促进持续性发展纲要》 ➢分别制定策略性和纲要性的自然资源保护行动计划 ➢促进各国政府、非官方团体、各国政府间的协作团体采取上
述行动 ➢为上述行动提供必要的协助和建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成立: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成立 职能:掌握世界环境的状况,以确保各国政府对国际
十五、其他国际条约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1、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 的原则条约(摘录)(1967年1月27日)
2、外空物体所造成损害之国际责任公约(摘录)(1972年3月29日)
三、我国的主要环保法规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堪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题;南极大陆资源环境及其科学技术发展状 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LEAD项目 成立时间:1991年 职能: “国际环境与发展高级培训班”,为参加国培训环境与
发展问题的高级人才。 参加项目的国家: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印度、独联体、巴
基斯坦和中国等。 培训的目标和重点在: (1)讨论、理解和分析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国家和地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一、经济手段的基本理论 外部性: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经济活
动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 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中。也就是说,经济活动会产 生超越于进行这些经济活动以外的外部影响,进 而会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成本中的社会成本 (包括环境成本和资源耗竭成本)。
月16日)
(五)气候变化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11日)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10日)
(六)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6月5日) 2、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10月23日) 3、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1983年9月13日)
一、国际环发机构: (1)国际自然和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环境管理 1、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0年6月25日) 2、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公约(1990年6月25日) 3、化学制品在工作中的使用安全建议书(1990年6月25日) (四)臭氧层保护 1、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3月22日) 2、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9
对整个实施 过程进行监 督和评价
拟订实 施计划选择最适 宜 Nhomakorabea手段转变自然观—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自然界可以满足人的生存,但绝对满足不了人的贪欲
自
①维持生命的价值
然
界
提 ②经济的价值
供
给 人 ③娱乐和美感的价值
类
有 用
④历史文化的价值
价
值 ⑤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
自然界的“内在的价值”: ①对生命的创造。 ②生态区位的多样性与与丰
[油污事故应急反应类]
6、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990年11月30日)
[防止海洋倾废类]
7、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72年12月29日) 8、关于逐步停止工业废弃物的海上处置问题的决议(1993年11
月12日) 9、关于海上焚烧问题的决议(1993年11月12日) 10、关于海上处置放射性废物的决议(1993年11月12日) 11、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的1996年议定书
富性。
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 发,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 了。如下几条原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所必须遵 循的。
(1)最小伤害性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分配公正原则 (4)公正补偿原则
•
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22.3.232 2.3.23 Wednes day, March 23, 2022
第一节 国际可持续发展机构与国际环境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第三节 环境标准 第四节 清洁生产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国际可持续发展机构与国际环境法
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和政策定型化、法制化的途径;
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的实施是把可 持续发展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证。
二、制定经济手段的原则
“污染者支付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简称 PPP原则)。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提出并采用了PPP原则,并且把它作为指定环境政策 的基本经济原则。
该原则要求:污染者必须承担能够把环境改变到权威 机构所认可的"可接受状态"所需要的污染削减措施的 成本。
十一、核污染防治 1、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1986年9月26日) 2、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1986年9月26日) 3、核安全公约(1994年6月17日) 4、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80年3月3日)
十二、南极保护 1、南极条约(1959年12月1日) 2、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1991年6月23日)
(1996年11月7日)
[防止船舶污染类]
12、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3年11月2日) 13、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
(1978年2月17日)
十、海洋渔业资源保妒 1、国际捕鲸管制公约(1946年12月2日) 2、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1966年5月14日) 3、中白令海狭鳕养护与管理公约(1994年2月11日) 4、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养护与管理 协定(1995年12月4日) 5、亚洲一太平洋水产养殖中心网协议(1988年1月8日)
近年来,人们还把该原则扩展到:由于环境 质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污染者不仅要支付上述 成本,同时,还应该支付由于其污染所造成的损 害成本。并且,还进一步把资源利用也纳入到 PPP原则中,并提出"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polluter and user pays principle)",或简称为 "P(U)PP"。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非对称信息、外 部性以及公共物品。
政府失灵:是指扭曲了环境资源使用或配置的私人成 本,使得这些成本对个人而言是合理的,但对社会 而言却是不合理的,甚至会损害社会财产的规章制 度、财政、汇率、金融、价格、收入和其它政策等 (包括环境政策)。
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 1)"干预失灵"或政府的不恰当行为; 2)由于"缺乏政府干预"(或干预不足)所导致的 失灵或纠正市场失灵的失败。
3)其它的辅助原则:在不产生显著的外部性的前提下, 把环境决策和强制执行设定在政府能够解决(或社 会能够接受)的水平上。
三、经济手段的实施 从决策过程来看,要选择出适宜的手段,需要 通过下述6个步骤进行:
对目前的环 境状态和资 源利用状态 进行评价
识别出最主 要的或需要 给予有限解 决的问题
确定所要达 到的目标及 达到目标的 时间
动纲领。
中国已经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
(一)危险废物的控制 1、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89年3月22日) 2、《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修正案 (1995年9月22日)
(二)危险化学品国际贸易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1、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换的伦敦准则(1987年6月17日) 2、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 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26(1998年9月11日)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 成立:1948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在法国的枫丹白露
联合举行的会议上成立。当时名为国际自然保护协会,1956年6 月在爱丁堡改为现名。总部设在瑞士的格朗。
组成:各国政府、非官方机构、科学工作者、其它自然资源保护专家
职能:促进对生物资源保护及持续性的资源利用
十三、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1972年11月23日) 2、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
方法的公约(1970年11月17日)>
十四、环境权的国际法规定
1、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摘录)(1966年12月9日) 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摘录)(1966年12月9日)
制度失灵:是指社会的结构、决策、政策,特 别是价格机制等无法促使资源达到社会最优 化配置状态,或远离最优资源配置状态。制 度失灵划分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引导经济过程走向社 会最优化,即无法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其中 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不能把外部效果反映在 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价格中,使得那些并不 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或有关活动的当事人不得 不承受这些外部效果。
性环境问题给予适当的重视,为现代人和后代人的 利益保护自然环境。 最终目标:促进从环境保护观点来看合理的、持续性 的经济发展。
福特基金会 成立时间:1936年 职能:资助国内外其它各种团体从事资源环
境、能源政策分析和国际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