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源故事及其简介祖源故事一.杀子禁山祖源村自宋代开基以来,历来都注重生态保护,视古树为保护神,庇佑村庄福祉。
制定村规民约,从不滥砍乱伐。
据说是清朝康熙年间,历经战乱后,祖源一度曾滥伐之风盛行,山岭遍秃,每有风作,瓦片纷飞,百姓遭殃。
其时村中分为五门,东门族长甚为忧虑,一日,他邀众门长商议封山之事,大家以为唯有杀人,才可能封住山,东门族长亦认可。
于是,特定草拟封山章程,“凡上封山砍柴者砍头惩办”,全村告示。
不曾想,数日之后,东门族长之子竟偷偷上山伐木,被护林人员发现,报告至村中族长。
东门族长闻之,怒不可遏,痛骂逆子,并求杀掉亲子,众人求情,东门族长不为所动,毅然杀掉儿子。
族长大义灭亲,至此众人不敢乱动一棵树木,从此村庄古木成荫,风调雨顺。
二.朱元璋访贤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与陈友谅部交战,久攻鄱阳城门不下,一筹莫展。
后部下邓愈向朱元璋举荐徽州谋士朱升,说他定有良策。
朱本欲派手下遣朱升而来,可邓愈说,非君亲自去不可。
朱元璋无奈,只得自己鞍马劳驾,日夜兼程,亲赴徽州。
他当年从婺源方向沿古驿道翻山越岭而来,经过祖源村南的古道,直抵仅一山之隔的朱升老家回溪。
这次,朱元璋并未见到朱升,不过,朱升早有预料。
在家中楼上摆下了“螃蟹阵”,朱元璋一行在朱升妻子引领下,一看便有所悟,回去后便依计用兵,果真大胜。
朱升闻之,长然感喟:“朱元璋者,知我也”。
后朱升向朱元璋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为其心腹重臣。
后人为纪念这段轶事,将朱元璋途经的村南古道,命名为“思贤岭”。
并建有思贤亭,亭中勒石刻碑,亭柱刻有楹联。
同时免费提供茶水给路人,让人饮水思源。
600多年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将九字策巧妙点化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影响深远三、智退长毛清朝咸丰年间(1861年),清军曾国藩部队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属下在溪口一带对峙,长达数月,后来太平军(村民称作长毛)兵败,溃不成军。
余部作鸟兽状,四下逃窜,杀人放火。
一日深夜,几十人窜至祖源盗窃,杀害一村民,想逼祖源人提供食物。
翌日,祖源人奋起反抗,制作长矛长镖,并在竹筒中装入碗口粗大粪,特意放在村口。
太平军一看阵势,甚至祖源人力大如牛,吓得掉转方向,慌忙逃去,至此,村庄永保平安。
四、思贤岭战役1947年12月,中共皖浙赣游击支队排长丁铁牛等人带队,从婺源来祖源村采购过冬物质,不想被国民党溪口区联防署中队获知,他们即派了百余人的兵力赶来,企图剿灭游击队。
在思贤岭思贤亭附近,双方相遇,激烈交火,山谷震荡,国民党兵受伤十余人,大败而归,而游击队借助思贤亭及树林掩护,却毫发无损,获得大捷。
五、铁骨丹心在祖源村燕窝门附近的路旁,有一棵数百年的红豆杉,树干粗壮,树心腐烂,但依然枝繁叶茂。
文革期间,有一外地人看见这价值不菲的红豆杉,就打起了歪主意。
意欲趁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偷砍红豆杉。
砍树声惊醒一村民,村民讲起村中杀子禁山的故事,这位外地人闻之,脸色大变,弃斧夜逃,古树得以幸存,至今斫痕犹存,警示后人。
祖源村简介1.概况:祖源村位于休宁县溪口镇东南部,距镇区7.6公里,辖6个村民组276户908人。
全村耕地面积52.1公顷,林地723.2公顷,水田43. 1公顷,茶园40公顷,是一个以林茶生产为主的典型山区村落。
祖源村环境幽雅,茂林翠竹,溪水淙淙,徽风古韵,造型独特,底蕴深厚,宛若世外桃源。
2011年被列入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
2012年与安徽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结为结对帮扶对象。
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 2014年8月,被安徽省住建厅等部门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同年11月又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七部门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祖源村,又名笊篱山,偎依在海拔685米的插角尖和石坞尖之间的山腰,村庄形状独特,呈笊篱状,层层梯田环绕。
粉墙黛瓦的徽派老宅坐落其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特色鲜明。
特别是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村庄被四周的层层叠叠的花海包围着,宛若睡在摇篮中,宁静安详。
清晨,常伴有云海,云沉云浮,变幻万千,令人叫绝,其独特的景观,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摄影家前来采风观光。
2.村庄历史:村庄始建于宋代中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村中以朱、项两大姓氏为主。
其中朱姓与明代开国谋士朱升为同宗,均为林公之后,奉朱子文化为显学。
村内祠堂内悬挂朱熹画像,并举行祭祖活动。
项姓从婺源项村迁来,至今已历39世。
历史上祖源村共分为五门,为朱文公、里屋、中间屋、项大公、燕窝五门。
祖源水口堪称徽州村落水口的典范,天门开阔,地户紧闭,藏风聚气。
从村南插角尖、石坞尖而来的溪水,从石缝罅隙间,款款渗出,一路跌荡,萦回曲折,袅娜多姿,流经田野,流进村庄,有“村民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的诗意。
条条溪水环绕,构成了村庄独特的水系,最终九九归一,汇于村口。
此处呈两山对峙、狮象把门,呈盘踞之势。
村人在此筑荟源桥及萃源桥,增添锁钥之扼。
四周广植红豆杉、香枫、苦槠树等佳木,古木参天,遮天蔽日,缀以关帝庙、海瑞殿、佛殿等古建筑,宛若一片天然园林。
3.文化及习俗:祖源村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村中来龙山上的红豆杉,冠盖如云,像把巨伞擎天而立,高达26米,胸围达5米左右。
相传为祖源村始迁祖所栽,有1300多年历史。
留有“杀子禁山”的传说,村人尊其为树神,每逢村中举行大事,村人都得到神树面前,烧香祈福。
书上的枝桠折落,都不敢拿回家当柴火烧。
村南的思贤岭,相传为朱元璋访徽州隐士、明朝开国谋士朱升所经过之地,筑有思贤亭和古楹联,现仅存遗址。
并留下朱升家酒的传说。
村中的荟源桥、萃源桥及三余堂桥均为清代古桥,虽然规模不大,但小巧别致,造型美观。
其中荟源桥与萃源桥两者构成“心”字结构,意寓祖源人齐心协力,心正团结。
村中逢年过节保存有游菩萨、舞龙等习俗。
正月初二则是游海瑞菩萨,在全村巡游。
正月十三至二十为舞布龙,闹元宵活动。
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磨刀日,在村中举行求雨活动,而且祖源村的求雨相传为五条龙齐聚,与道教圣地齐云山的雨神一脉相通,村中建有求雨场,四乡八邻的村民都来此求雨,颇为灵验。
七月半为中元节,煎油馃、面茨等举行祭祖。
每年中秋节,祖源村主要习俗为舞稻草龙、打香包,舞茄子灯、南瓜灯等,农历十月半,为道教下元节,有打糍粑、做豆腐祭祀祖先的习俗。
4.山村书香:祖源人崇文重教,视朱子家训为村人行为准则,读书风气较为浓厚,诗书传家,曾建有书院,“三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参加科举考试,曾有多人中举人及秀才。
解放前,建有私塾,解放后,村中创办小学,一度办有初中,规模最盛时学生达100多人。
改革开放后,考取大学是有几十人,不少是考取一流大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并有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三.美好乡村建设:祖源村地处深山,世代靠肩扛手提,交通极为不便,只有通过古道与镇上相通,有不少村民迁到了山下的言坑、庄上,另建了新村。
直到2005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修通了3.5公里长盘山公路,方便了百姓的来往。
自2013年列入美好乡村建设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省财政厅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结为帮扶对象,制定了《祖源村美好乡村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清垃圾、保绿色、改危房、治污染”为重点,整治村容村貌。
新建垃圾焚烧炉1座,配备保洁员3名,垃圾清送车2辆,每户设臵1个垃圾箱,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大力实施绿色质量提升工程,造林100亩,村庄绿化2000余平方米;对村水系进行清理,疏通河流、渠道700米;大力整治村风貌,整治村庄内电线杆路,拆除闲臵危房及草棚26处,整修围墙和菜园篱笆460米,改造危房117户、改徽17户;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改厕50户,拆除露天粪坑12只,新建旅游公厕2座,搬迁养殖场2家;实施物理防虫、测土配方等技术,保持村庄绿化、村容美化、水系净化。
根据村庄特色,按照改造提升、修旧如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投资3万元,硬化道路1500米,整治道路3000米;投资70万元,建设农民休闲文化广场,修缮古文化戏楼,改名祖源堂;投资40万元,修复荟源、萃源古桥2座及水口堤坝30余米;新建观景亭2座,安装道路指示牌、景点指示牌16个,安装路灯70余盏,实现村庄亮化;投资8万余元,建设为民服务工作中心,改造35平米“便民超市”一座,提升便民服务功能。
依托优势资源,走特色培育型、资源利用型、资产出租型发展道路,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建设百亩名优茶基地,加强与松萝、科兴等名优茶龙头企业的合作,采取“公司+农户”方式,扩大名优茶产量,积极推广立体生态茶园建设,在茶园套种木瓜等农作物,增加茶园综合产值;二是通过能人带动方式,帮助朱加谷、项新英流转山场近400亩,利用荒山发展特色种植,目前种植覆盆子近100多亩,杨梅、杨桃等果木90多亩,种植向日葵近170亩,下一步将边采取“基地建设+公司收购”模式,提升果木经济产值,边发展乡村体验游模式,划分部分果园,让游客自种自摘水果,体验乡村生活,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围绕古村风貌、百亩梯田、绿色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省市县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积极开展古村探寻游、百家摄影游、徒步观光游、农事体验游,2013年吸引摄影爱好者、户外探险者等5000余人。
现已新建农家乐2户,帮助村民致富增收;四是盘活闲臵资产,对全村42幢闲臵房屋进行整修,计划采取“农户租赁发展农家乐、游客租赁体验农家生活”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生活,树立文明新风尚。
开展“美好家庭”、“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评选、平安创建、法制进村等系列活动,村民素质得到了提高。
朱向阳、朱民忠、朱连军三位青年主动投身美好乡村建设,为古水口的修复捐资3000多元,重新回复了回龙泉景观,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夸奖。
在祖源堂、农民建设广场举办黄梅戏演出、送电影下乡、历史典故演说、美好生活跳起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村民参与文明新生活的氛围日渐浓厚。
2014年正月,该村10余户村民还自发出资邀请市黄梅戏演出团赴村演出7天,邀请“山里伯娘”歌舞队赴村现场指导村民跳广场舞。
祖源的明天会更美好!梦里老家,诗画祖源,正以其无限的魅力,欢迎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