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资料整理)

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资料整理)

卡特尔16种个性测验(16PF)一、测验简介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或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Catteii the Sixteen Personality Pactor Text or Questionnaire,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教授卡特尔(R.B.Cattell)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编制的人格测量问卷。

它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量表之一。

全国常模协作组(辽宁)于1986年修订全国常模。

与其他类似的测验相比较,16PF能以同等的时间测量更多的人格特性,一般人格测验,仅测量少数几种人格特性,而且多偏重于病态的心迎,少数自称为多元性的人格测验,常是编制者赁主观见解构造的,缺乏客观事实的根据;16PF的独特性及其意义,系经过因素分析统计法,系统观察法及科学实验法而慎重确定的。

采用此测验者都一致同意16PF测验,是具有效度及信度的测量工具。

16PF于1947年发表,但在这之前卡特尔教授已做了近10年的实验研究。

卡特尔重要贡献之一是将因素分析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人格测验。

他从词典、心理学文献和精神病学文献,以及日常用语中收集了描述人类个性特点的词汇4500多个,透过同义词的分析,整理出171个表示人格的最基本用语,然后根据这些词的相互关系,分成42组,称为人格的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相联系,在外部行为中表现。

卡氏及共同事在约几十年时间里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发现了20种基本的特质,最先用A、B、C、D、E等命名,后来又收集到更多的证据。

他对表现特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十几个隐蔽在表现特质后面的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只要测量出16个根源特性在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就能知道他的人格,据此,他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测验》。

具体来说,16PF直接测量的16种人格特征包括:1.乐群性(A):描述是否愿意与人交往,待人是否热情;2.聪慧性(B):描述抽象思维能力,聪明程度;3.稳定性(C):描述对挫折的忍受能力,能否做到情绪稳定;4.支配性(E):描述是否愿意支配和影响他人,是否愿意领导他人;5.兴奋性(F):描述情绪的兴奋和活跃程度;6.责任性(G):描述对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接纳和自觉履行程度;7.敢为性(H):描述在社会交往情境中的大胆程度;8.敏感性(I):描述敏感程度,即判断和决定是否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9.怀疑性(L):描述是否倾向于探究他人言行举止之后的动机;10.幻想性(M):描述对客观环境和内在的想象过程的重视程度;11.世故性(N):描述是否能老练、灵活地处理事物;12.忧虑性(O):描述体验到的烦恼和忧郁程度;13.开放性(Q1):描述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适应程度;14.独立性(Q2):描述独立程度,亦即对群体的依赖程度;15.自律性(Q3):描述自我克制,自我激励的程度;16.紧张性(Q4):描述生活和内心的不稳定程度,以及相关的紧张感。

上述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每一种因素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度极小。

经许多心理学家研究证实,这些因素普遍地存在于各年龄及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之中。

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个性。

除直接测量这16种人格特征外,卡特尔教授等人还发展出了一系列公式,利用前面16个量表的分数以及这些公式,还可以计算出一些二元人格特征,主要包括:1.适应性与焦虑性:描述对现在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否感到焦虑不满;2.内外向:描述性格特征的内向或者外向程度;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描述个体的情绪困扰程度,以及进取精神;4.怯懦与果敢性:描述做事情时的犹豫或者果断程度;《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是世界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人格测验。

我国研究者也对测验进行了修订,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国情,经检验,该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

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等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15岁以上中学生和所有具备小学阅读水平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人都可以适用。

二、测验的设计和结构16PF英文原版共有A、B、C三个复本(于1956-1957年相继出版),是从数千测试题中,经过三次取样测验和因素分析,将信度与构想效度较高的题目挑选出来编成的,每本各有187题。

每一种人格因素由10—13个测题组成的量表测量之。

十六种因素的测题采取按序轮流排列,以便于计分,并保持受试者作答时的兴趣。

为防止被试勉强作答或不合作,每一测题都备有三个可能的答案,是受测者有折衷的选择。

为了克服动机效应,尽量采用“中性”测题,避免含有一般社会所公认的“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的题目,而且,被选用的问题中有许多表面上似乎与某人格因素有关,但实际上却与另外一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如此,受测者不易猜度每一测题的用意而据实作答。

问卷法常会出现歪曲和有意伪造情况,故测验的设计要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检查者亦有责任尽可能调节这种倾向。

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与受试者建立良好关系,使他认识到这种测验假如他能坦率地回答对他自己是有利的。

事实上,所选用的项目尽可能是中性(不偏不倚)地反映着每个因素量表中所愿意出现和不愿意出现的情况。

此外,又选用了一些表面上不明显的项目,即不明显地表示出特点,但都要测试它的,这些是对歪曲的一种保护设施。

在任何情况之下这种问卷问题并不是如经常在讨论中所说的那样严重,因为心理学家或主诉者常应用这种测验来检查受试者在完全理解到测验的准确结果对自己是有利的。

例如有足够时间使受试者确定能理解仔细和真实反应的重要性,则已在取得良好的测验结果上作了大部分的工作。

三、16PF 第五版在中国应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程嘉锡,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6PF 第5 版的心理测量属性在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上较好, 而在内在一致性系数方面仍存在问题, 尤其是某些因素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未能达到0.6 的最低标准。

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已有版本16PF 的研究结果表明, 16 个基本因素的内在一致性系数普遍偏低。

卡特尔本人对此的解释是量表过高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可能表明建构量表的题目存在冗余现象, 并且他认为非常高的内在一致性系数是不利于测题效度的, 因为要达到很高的内在一致性题目必须很相似, 从而造成其只能测量范围狭窄而高度具体的某一变量。

而如果题目与其所在量表存在相关而与量表内其他题目相关不高的话, 表明题目有较高的跨情境的转移性(transferability across situations), 也就是说题目能以一个比较广的范围来对某一变量进行测量。

然而大多数理论研究者仍认为测量同一维度题目间高的内在一致性系数是高效度的前提, 如果题目间相关过低表明无法确定真正测量的变量, 他们认为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前提, 况且16PF 英文第五版的改进目的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对16PF 先前版本低信度的批评, 使英文版内在一致性的平均信度达到0.76, 整体范围从0.68 到0.76( 样本数为10261 人) 。

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16 个基本因素的平均α系数为0.63, 整体范围从0.39 到0.86, 因此就本研究而言, 16PF 第五版提高内在一致性信度的目的并未完全达到, 提高分量表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应该成为后续研究的目标之一。

从被试在185 道题目的反应偏向来看, 所有题目都没有超过90%的判断标准, 而且在与被试的面谈中他们普遍觉得题目的跨文化适应性比较好。

根据被试样本差异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检验结果, 从性别上看, 女性在人格因素上表现得比男性更敏感, 这一点与16PF 第五版技术手册的结论以及先前众多研究的结论是相一致的。

根据16PF 英文技术手册的常模表结果显示, 男女在16 个因素上总共有三个因素存在差异, 分别为因素A, I 和O, 本研究结果之所以只在一个因素上表现出性别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样本人数偏小以及被试取样群体的特殊性所造成的。

按被试来源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同样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公司样本中的个体多数已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 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公司的中高层领导, 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心理成熟度相对较高, 情绪稳定, 大胆敢为; 而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作为领导的身份又使他们在规范性上又高于在校大学生。

公司工作中员工与员工间, 领导与下属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因此乐于沟通而又外向的个性对公司样本中的个体来说很重要, 由此造成了公司样本与学生样本间在乐群因素上的差异。

可见测题对于不同来源被试的差异检验效果较好, 能够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不同群体被试间的差异。

四、操作方法(一)、一般说明:在测验小册子的封面上印有过检查者参考的简明说明。

虽然这测验可以由受试者自己使用,但检查者和受试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做好这个测验。

无论对个别人或集体的检查。

此外,对于说明必需反复口述使之加深认识,检查者要坦白和诚实地叙述自己的情况才能做好这种工作。

测验的指导语和题目可由被试自己看,也可由主试读给被试听;可以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

测验时,每个被试一份答卷纸,没有时间限制,但被试者应以直觉性的反应,依题作答,无须迟疑不决,拖延时间。

有高中以上阅读能力者应当在45—60分钟内完成。

(二)、详细说明:测验中的答题经常是写在另一张答题纸上,不要写在再要使用的测验小册子上,要告诉受试者不要把测验小册子背页撕下来用作答题纸,或者使用另一专用的答题纸时要把姓名写在纸的上方,并要求他阅读小册子面页的说明,然后作四个举例,最好主试者与受试者一同朗诵说明或讨论某些论点。

主试者要决定用最好的方法把说明给受试者读完,每种特殊情况都要弄清楚,大约要5分钟把说明读完和做好4个例题,如不需这样长时间也可少些,然后说:“把另一页揭开和开始回答”。

测验是不限时间的,但要求受试者不要拖延,要读完问题后立即回答。

在集体测验中,如要避免等候一些缓慢的受试者可在经过10分钟左右即中断他们,要说:“多数人现在都做完问题__”(根据监试人在到处走动时所见和他对典型事例的认识)。

有文化的读者每种测验形式常可在45—60分钟做完。

最好能早些发现及矫正任何不正确的回答方式,以免将来十分困难。

要求在收集答题纸时受试者已把名字写在纸上,并要求每个问题都填好一个(只有一个)答案。

五、计分方法每一题各有a、b、c三个答案,可得0分、1分或2分。

聪慧性(因素B)量表的题目有正确答案,每题答对1分,不对0分,例如:“女人”与“儿童”,犹如“母猫”与:a、小猫b、狗c、男童。

此题正确答案为a。

计分方法分为手工计分(模板计分)和计算机计分两种。

计算机计分有专门的程序,这里不作介绍。

测验一般采用模板计分,模板有二张,每张可为8个量表计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