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冰期第四级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降温,冰川扩大(冰川扩展,生物迁移,全球降温,降雨的变化,气候带的移动,海平面下降。
间冰期是第四纪时期期后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间冰期持续的时间比冰期长。
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化石和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第四纪沉积物的分类,陆相沉积,海相沉积,海陆过度相沉积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研究(1)沉积物剖面的野外观察与描述(剖面观察,剖面测量)沉积物的成因标志研究A沉积学标志(砾石的成因标志:砾性,砾径,砾态,表面特征,砾向,排列和填充方式;砂和粘土的成因标志:成分分析,岩性分析,沉积构造)B地貌学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C环境标志: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标志地貌形态要素地形面(构成地貌的地表面)地形线(两个地形面的交线)地形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形线的交点)地貌演化理论侵蚀旋回理论(基本观点是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旋回性。
从地貌的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貌的特征不同,这就是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当造貌动力发生变化时,地貌发展可以重复前一个轮回,即地貌的旋回性)斜坡发展理论(平行下降说:强调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在它的作用下,斜坡在降低的同时,坡度也在变缓,在一个谷底的横剖面上,谷地形态从较窄的“V”字形向宽缓的“碟形”发展。
平行后退说:强调重力对斜坡的改造作用,在重力的作用下,斜坡不断地崩塌和撒落,谷坡不断平行后退,横剖面形态从较深窄的“V”字形向宽浅的“U”字形演化)风化壳是指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滑坡形成的条件(1)岩性条件(岩性是影响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未固结的第四纪沉积物、泥质类沉积岩及其变质岩中)(2)地质构造条件(主要的作用是为形成滑动面创造条件,断层面,层理面,节理面,不整合面、劈理面等都可发育成滑动面)(3)地貌条件(斜坡的坡度和有效临空面有利于滑坡发生的斜坡坡度味20--40度)(4)气候条件(大雨、暴雨最易导致滑坡发生)(5)诱发条件(导致滑坡发生滑动的触发因素,主要有地震,火山爆发,人类活动等)片流指沿着斜坡缓慢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水流(水层薄,水质点运动以层流的形式为主)洪流指沿着冲沟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流速快水质点运动为紊流形式动力大破坏力强)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含大量碎屑物质,密度高,黏度大,饱水的告诉运动的重力流裂点两次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床纵剖面坡折处边滩心滩的区别边滩主要发育在河床的凸岸,是河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地貌边滩的沉积特征如下: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常为长石、岩屑砂岩等。
②粒度特征:变化大,主要为跳跃总体,次为悬浮总体,分选中等,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特别发育,多种多样,一般由下至上,由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④砂体形态:常呈板状,宽度几十米~几十公里。
⑤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
心滩是形成于河床中被河道包围的砂质或砂砾堆积体心滩的沉积特征:①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其成分比边滩更复杂,成熟度更低。
②粒度特征:变化范围大,比边滩更粗,具正韵律。
③层理构造: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底部常具冲刷面。
④垂向层序:下部为滞流沉积三角洲及其沉积物特点定义:在河流注入海洋或湖口处,应受海洋或湖泊水体的顶托而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在平面上为三角形的堆积体。
特点:三角洲沉积物在平面上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其沉积物和生物特征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从三角洲平原到前三角洲其粒度由粗变细,植物碎屑和陆上生物化石减少,而海相生物化石增多,由多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变为较单一的水平层理从垂直结构看,按传统的概念三角洲沉积物在上而下可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冲积物通常把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丹霞地貌是指厚层近水平的红色砂岩、砾岩、砂质泥岩,沿垂直节理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奇峰异石的总成湖泊是陆地上的积水洼地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水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最后流入海洋或封闭的内陆湖泊向源侵蚀作用在河床降低的过程中,使河流源头地区的河床纵比将增加,其结果导致源头地区的河谷两侧及顶端都不稳定,发生崩塌,或由于片流、洪流的侵蚀,促使河谷向分水岭延伸的过程河谷要素河床,河漫滩,谷底,坡麋,谷坡,阶地,谷肩等沉积特点河流沉积物【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冲积物的特点1.分选性好。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2.成层性好。
由于河流流速在时间上的变化以及气候等在时间上的变化,使某一地区河流中沉积物在垂直剖面上颗粒大小、颜色深浅呈有规律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叫做河流沉积物的成层性。
3.韵律性明显:在河流沉积物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沉积物(颗粒大小、颜色等)在垂直剖面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它反映了沉积环境的规律性变化。
每重复一次,称为一个韵律。
4.颗粒的磨圆度较好。
河流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其搬运距离较远。
在其搬运过程中,颗粒互相撞击,并与河底岩石相互摩擦,使被搬运的颗粒不仅变小,还失去棱角,使磨圆度变好,明显好于坡积物、洪积物和残积物。
5.成分复杂。
其决定于河流所经地区的岩石、矿物种类。
主要是一些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矿物和岩石颗粒。
根据沉积场所不同,分为河床相沉积物,河漫滩相沉积物及河口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分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或这些物质的混合体。
①碎屑沉积,主要是粘土、淤泥和砂等。
在气候湿润区发育较好。
沉积形态与组成受水动力条件和湖底地形支配。
沉积物的水平分布为,自湖滨至湖心,颗粒由粗变细呈环状排列。
沉积物的垂直分布是,最下层为最古老,依次向上,沉积时期越新。
沉积物中水分由上向下逐渐减少。
碎屑沉积量和沉积速度各湖不同。
②化学沉积,可以形成各种可利用的盐类。
化学沉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冬季温度接近于零或低于零时,盐类析出。
化学沉积多见于干旱地区,湖泊由碎屑沉积开始,以盐类沉积告终,即从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直至盐湖,基本上代表了干旱地区盐湖的整个发育过程。
③生物沉积,湖沼中有机体死亡沉于底部形成生物沉积物。
生物沉积物按其成分和构造,分为腐殖质泥土和泥炭两类。
腐殖质泥土为富营养型湖泊所特有。
它主要由有机物组成,其中泥炭为贫营养型湖泊所特有。
沉积物主要有漂浮植物层、苔藓及其他草本植物的残留物所组成,间或含有木本植物。
沼泽是洼地积水淤塞而成的湿地,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为泥炭和有机质堆积的地带洪积物沉积特征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③分选性差④磨圆度较低⑤层理不发育⑥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坡积物沉积特征:①不具分带现象②洪积物成分单纯、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物砾石丰富③分选型比洪积物差④比洪积物磨圆度差⑤洪积物略显层状⑥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厚度小;地下水就是埋藏在地表以下沉积物孔隙和岩石裂隙中的水(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溶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岩溶作用的影响因素岩性(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透水性),地下水性质(水的溶蚀性,水的流动性),构造,气候和岩溶基准面冻土是在指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含有冰的土层和岩层。
如果土层的温度很低,但不含冰,这种土层称为寒土冻融作用是指在气温周期性(有年内和年际)变化影响下,土层中的水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
开裂,变形,扰动,流动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构造土(冰冻结构土)在河滩,湖滩。
坡脚等地下水丰富的地方,一些砾石层的上部,由于冻融的分选作用,使冻土层中的砾石被推到地表并排列成几何形状的次生构造雅丹地貌最初指形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部,由干涸的湖底沉积物干缩形成的龟裂,再经风蚀作用改造形成的沟垄纵横的地形,现在指风蚀沟壑纵横,断垣残丘经纬,似迷宫状的地貌形态。
即可由湖泊沉积物改造二来,也可由洪积物。
冲积物风蚀形成。
海滩岩在热带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滨海沉积岩。
顾名思义,海滩岩是在古海滩或在现代海滩环境下逐渐发育而成的岩石。
从沉积结构来看,它具有海滩沉积的特征,一般向海倾斜,物质组成比较粗,含大量贝壳及其碎片,富含多种微体化石,多由钙质胶结,成层性十分明显,通常为断续分布,往往平行于海岸。
目前观察到的海滩岩,略高于现代海滩,经常受到波浪的侵蚀而破坏。
黄土是一种灰黄色,棕黄色的,甚至棕红色的,由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黄土成因风成说(黄土分布:分布广泛,具有分带性,不受地形影响;黄土物源:物理风化强烈的西北区沙漠和戈壁;黄土物质成分及分布:粒度、碎屑物质自西北向东南降低;黄土结构构造:黄土疏松多孔,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中动植物化石:喜干动植物化石)水成说(黄土中含有砾石,这些砾石是风难以搬运过来的;发育水成的斜层理;不同地区黄土的矿物成分存在不一致性,可能受到当地基岩的影响;黄土中石英颗粒表面常有化学溶蚀及机械破坏形成的的断口,绝少见到磨圆很好的表面和麻点;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并不是都是喜干的种类,也含有东洋界的喜暖和喜湿的哺乳动物化石)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一是生物地层学的原则,二是气候地层学的原则方法古生物学的方法,岩石学的方法,地貌学的方法,年代学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构造地质学的方法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新构造运动的类型隆起构造,拗陷构造,断块构造,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活动断层新构造运动标志地质构造标志,地貌标志,沉积物标志地震标志,火山标志,水文标志,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定性法(地质法,地貌法,历史考古法,水文地质学法,生物地理法,航卫片解释法)定量法(天文法,大地测量法,地球物理法,水文法,地质测年法,地震学法)河床沉积物的沉积特点河床沉积物又称河道滞留沉积物.是在河床的流水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堆积物,主要由砾石和砂组成。
在正常的情况下,河床的水流较急,在其冲刷和分选作用下,细粒物质(粉砂,粘土)不断被带走,而砾石则残留在河床底部,以及部分的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床沉积物。
依据在河床横向上不同部位的沉积环境不同,河床沉积物可分为蚀余沉积物,滨主流线沉积物和滨河床浅滩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