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多元智力评估核查量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 • • • • • • 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的趋势 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课程综合化趋势 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课程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趋势 ........
优选题材
热点议题 特色主题 冷门论题 本真问题
基于学式转变的中小衔接新路径设计及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学习的“数字童年平台”开发和应用 微问题 微教研——校本微教研网络平台的设计与运作 分类.整合. 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 会.所.吧:初中自助式社团活动课程的构建与运作研究 “玩美”馆:基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载体构建的行动研究 “学分银行”:教师校本研修新范式的设计与运作 积极心理学取向“二元研修”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 基于“导学案”初中“学导互促”课堂教学范式设计与实施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提炼式”案例:聚焦班级文化与教育方法的行动研究 基于男孩危机的“小水兵俱乐部”的实践与研究 SPARK理念下体育大课间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积极行为支持的小学礼孝文化实践研究 提议:学校核心课题申报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 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训、德育工作等某一方面提炼学校核心 课题,依托核心课题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5)“快”: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 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 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2. 教师小课题方案(3000字,3页)
(1)对研究问题情境性分析(场景描述—现状分析— 阐明意义) (2)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核心概念界定 1、2、3) (3)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步骤、人员和研究框架、预期成果等)
(二)课题方案的基本结构
1.研究问题的提出(包含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综述 3.课题的概念界定 4.研究的理论依据 (结合本题的阐述) 5. 课题研究的设计 (1)课题研究的目标(问题--目标--内容--方法(思路、措施) (2)课题研究的内容 (3)课题研究的思路(或技术路线、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4) 课题研究的步骤 6.课题研究的组织 7.研究的条件分析 8.研究的预期成果
三、研究设计:“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研究之构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路径 (三)研究进程 四、实践探索:“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研究之实施 (一)多维设计 简约有效 第一阶段:无形设计 促实效 1.立足教材,明确目标 (1)目标为导,把准方向 (2)教材为据,细化目标 2.把握文本,指向表达 (1)理清文体特点 (2)摸清文本规律 3.基于学情,以生为本 (1)抓住学生学段特点 (2)看清学生个性特点
......
例:PISA测试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命题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段书写现状调查及有效对的实践策研究 小学人教版神话类课文不同学段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汉语拼音“字母角色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题目要素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小学生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简缩替代法
小学科学RSSP学习指导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任务 设计 实践 评价
三、实践探索:“课堂学习单” 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课堂学习单”之科学设计——学什么? 1.无形设计 促实效 (1)立足教材 指向目标 (2)把握文本 指向表达 (3)基于学情 以生为本 2.有形设计 重情趣 (1)层次分明 兼顾全体 (2)趣味任务 提升效能 (3)方法指导 授之以渔 (二)“课堂学习单”之有效使用——怎么学? 1.适时巧用 发展能力 (1)初现课始 自主学习 (2)又见课中 合作提升 (3)再现课后 巩固拓展 2.深层处理 适度调整 (1)导在错误点 (2)点在空白点 (3)拨在重难点 四、结束语:我们的思考
教育均衡高位发展 学案导学 紧密型共同体建设 高效阅读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小班化问题研究 教育多样化问题 教育课程改革 国际化问题研究 选修课的开设 特色学校的建设 长短课的设置 学校社团建设与开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问题研究 美丽学校建设研究 走班式教学 双师制教学.........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对现状的分析、对 问题的剖析、对问题解决的途径或策略的探索。
课题研究报告:重在展现研究的全部——研究背景、研 究设计(概念鉴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理性认识、 设计理念、操作框架等)、实践操作、研究成效、结论 与思考等,还有附件。
课题研究报告与教育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展现实践操作的过程——关注
题目: 前瞻性 针对性 明晰性
小学语文“驿站式”课外阅读微课的开发与研究 智能支持下课堂游戏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墙报式”评价的实践研究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初中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两卡·两本:以学定教理念下自主课堂的载体设计与实施 基于图像支架的小学数学可视化学习的研究 学校浸润式英语特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乡村小学“耕读文化”传承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师编·生选”作业改革的实践研究 小学生“快乐星期三”个性化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 以理读单为特征的略读课文教学研究 基于“微型学习共同体”研究的课堂文化构建 初中语文“助学”课型变式建构与运作研究 创建“笔正·行正·心正”教育特色的研究和实践 基于“自信课堂”构建的“四基学案”设计 基于“学历案”的高中生学习力提升研究
.......
主要问题:
没有把问题变成课题 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研究 课题与论文题目混淆 从画写、说写着手,夯实低段写话基础 ——浅谈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题目太大指向不明 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研究 课题题目不够新颖闪亮 小学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策略研究 .......
四项修炼:农村普高教师品质提升的实践研究 基于教师“自主设计”的成长信念修炼、基于教师“团队协 同”的合作能力修炼、基于教师“情愫滋养”的健康身心修 炼、基于教师“创意工作”的教育智慧修炼。 学· 助· 思: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创三”研修模式研究
题目: 前瞻性 针对性 明晰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对现状的 分析、对问题的剖析、对问题解决的途径或策略 的探索。(观点+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报告:重在展现研究的全部——研究背景、 研究设计(理论支撑、概念阐释、研究过程、研究内 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实践操作、研究成效、 结论与思考等,还有附件。(观点+操作<例、图、表 >+策略)科研报告多用图表、照片)
一、立项课题申报
根据课题研究的范围大小、时间长短、人员多少来 确定规划课题和教师小课题。规划课题和教师小课 题均分教学专题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德育工作研 究、教育管理研究、信息技术类、社团建设研究、 党建研究研究、其他教育研究以及课改专项等专项 研究申报。 保证质量,完成申报,为新的一年研究打好基础, 为申报市立项课题作好准备。
课题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看)
• 研究报告=====工作回顾 • 研究报告=====研究方案+操作(工作) • 逻辑上前后矛盾(题目与内容;问题-设计-实施成效) • “虎”头“蛇”尾 • 案例的利用(见附件;冗长;不分析) 总结化 案例化 论文化
课题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局部看)
一、研究缘起高位化(背景、意义) 二、研究设计机械化(目标、理论、历程、框架) 三、研究实践碎片化(零星的观点、零乱的案例) 四、研究成效意象化(无数据、无图表) 五、研究思考模糊化(结论、展望)
规划课题方案(市规划要求5000字)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直面问题
• 现实中找问题: 由近及远 • 聚焦现象:体现深刻性 (境头一、境头二) • 数据分析:调查数据引入
小课题申报
1.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
(1)“小”:选题切口小、研究范围小、解决问题小、研究机构小
(2)“实”:就是实实在在,贴近教学,贴近现实.如:“提高学生对 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 (3)“活”:即灵活。小课题研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上。 它方案设计、立项开题论证、实施研究等都没有规划课题研究 那么复杂,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 (4)“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适合教师水平.
(课题报告) 让学习单成为通向高效课堂的阶梯 —小学中段语文“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研究之缘起 (一)直面现状:为“课堂学习单”而学习 1.学习内容不配套——忽略目标 2.内容分析唱主旋——忽略表达 3.学习方式单一化——忽略形式 4.运行评价简单化——忽略差异 (二)厘清意义:为“高效阅读”而研究 1.转变教师的重“教”轻“学” 2.转变学生的多“听”少“探” 3.转变课堂的多“闹”少“静” 二、理论认识:“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研究之内涵解读 (一)概念诠释 1.学习单 2.课堂学习单 (二)理性认识 1.“课堂学习单”有利于改变信息传递方式 2.“课堂学习单”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3.“课堂学习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课堂学习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
五、研究成效:“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策略研究之成效分析 (一)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1.激发了学习兴趣 2.提升了学习能力 3.培养了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 1.转变教师的备课思路 2.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1.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2.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3.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 六、结论思考:“课堂学习单”设计与使用创新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课堂学习单促进自主探究之“学” 2.课堂学习单推进生本教学之“导” 3.课堂学习单提升阅读课堂之“效” (二)研究展望 1.探寻同一文体的不同“课堂学习单” 2.探求不同文体的同一“课堂学习单” 3.发展“课内学习单”到“课外阅读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