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税收原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三性”
第八章税收原理
2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 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税收努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制的 完善程度;二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第八章税收原理
17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 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按照征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 征额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6
4、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
竞争性
• 私人产品
•
排斥性
•
非竞争性
• 公共物品
•
非排斥性
是指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斥性的产品。
“免费搭车”
第八章税收原理
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 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 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
消费
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的收益,不为某个人或某 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 能的,7 或者成本很高。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 (2)定额税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的实物 量直接规定某一个固定的税额。
第八章税收原理
14
(3)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 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 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 增大而提高。
–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全部课税对象都按 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
– 超额累进税率——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 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 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 应征税额。
第八章税收原理
15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单位/元 P218 表8-1
收入级距
税率
1 0—25000
20%
2 25001—50000 30%
3 50001—75000 40%
5、税收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第八章税收原理
8
二、税收的“三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
国家征税以后,税款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 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的固定性
政府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对征税对象以及统一 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3
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 • 财政收入 •
税收 公债:有偿性 费 利
第八章税收原理
4
2、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
中央政府 国家
地方政府
职能机关:税务局 财政机关、海关
第八章税收原理
5
3、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
社会管理者——行政管理权——税收 公共财产所有者——财产所有权——财产收益
第八章税收原理
21
(二)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分
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所得税,财产
税)
间接税:税负容易转嫁的税种 (商品课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22
(三)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分
从量税:按照课税对象的数量、重 量、容量或 体积计算的税收
从价税:按照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的税收
第八章税收原理
23
(四)按照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
所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是评价税收制度优 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价内税: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 价外税:税金构成价格组成之外的,称为价外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24
(五)按照税种的隶属关系分
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 地方税:以地方各级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 共享税:收入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
分享的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25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政府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
4 75001—100000 50%
全额累进 超额累进 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5000 15000 30000 50000 50000
5000 7500 10000 12500 35000
第八章税收原理
16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1、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 数额,包括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 2、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 应纳税额的程度。
事活动和诉讼。
第八章税收原理
11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
1、定义:税法规定必须征税的客观对象。
2、相关概念 (1)量上的具体化
从价计征(货币单位) 计税依据
从量计征(自然单位 )
(2)质上的具体化 税目
进一步明确征税的具 体范围、界限和类别
第八章税收原理
12
(三)课税标准
课税标准,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 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税、商品流转额、财 产净值。Biblioteka 第八章税收原理18
(七)课税基础
课税基础,简称税基,是源于西方国家的 一个概念,是指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 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如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
第八章税收原理
19
二、税收分类
第八章税收原理
20
(一)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
所得课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商品课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财产课税: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
“商品流转额” 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因销售
或购进商品而发生的货币金额。按经营业务 不同,可分为销售流转额和采购流转额。
第八章税收原理
13
(四)税率
1、定义: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计税依据 2、税率形式
– (1)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 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
第八章税收原理
9
第二节 税收术语与税收分类
• 一、税收术语 • 二、税收分类
第八章税收原理
10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课税主体)
1、定义: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
2、分类 (1)自然人纳税人 (2)法人纳税人
3、相关概念: 负税人 扣缴义务人
法人基本特征: 必须是经过国家认可的 组织,能够独立取得和 处理财产;能够独立承 担民事上的财产义务以 及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