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况
与英国沿用的“创意产业”相比,美国则采用“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的分类方法,按此新分类方法,英国所指的13项文化创意产业,几乎已全部列入美国所指的版权产业。

早在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简称IIPA)已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

1990年,IIPA第一次调查与版权保护有关的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在贸易中的地位,第一次将美国版权产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归到了一起。

1990年11月,IIPA委托有关机构首次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报告;1992年9月,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77-1990年》;此后分别于1993年10月、1995年1月、1996年10月、1998年5月、2000年12月、2002年4月、2004年平均每一两年发表美国版权产业系列报告。

这些报告从增值、就业和出口等方面反映了美国版权产业概况及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

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

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在“2004年报告”中,IIPA仍然使用这四种分类,但为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IIPA采用由世界知识产业组织(WlPO)界定的四种版权产业分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

其中:
分类项目定义主要产业群
核心版权产业(Core Copyright)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
其它物品的创造、生产
出版与文学:音乐、剧场制作、歌剧、电影与
录影;广播电视;摄影;软体与数据库、视觉
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

但实际上美国是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

以美国核心产业的产业经营状况加以分类说明,包括:电影产业、广播产业、流行音乐产业、动画产业与出版产业等产业经营模式与措施。

(1)电影产业:几10年以来,美国电影产业一直舫是国际市场的主导力量。

美国电影产业采用明星制、大规模广告投入等措施塑造其产品,即使成本上升,但也增加了收入。

另外,美国电影公司因应日与俱增的竞争,其策略是把电影的生产制作移向海外,以便降低生产成本,规避贸易壁垒。

美国电影产业的另一项特点是辅助市场的存在,其包括录像带出租、付费有线电视和网络电视等。

(2)广播电视产业:美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

从1934年颁布的《通讯法》到1996年的《电信法》的一系列修改,政府对商业广播电视的限制一步步放宽,使得过去80多年美国的商业广播电视体制,在自身竞争与政府扶持之下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起来。

(3)流行音乐产业:美国流行音乐产业为最典型的美国文化产业之一。

随着美国文化市场的完善与技术的创新,流行音乐的制作更体现出产业制作的特质唱片公司一方面需要透过研究开发和市场调整来打通市场,另一方面又需要收集情报、舆论和相关统计来调整音乐产品的生产。

(4)动画产业:美国的迪斯尼业务领域的具体经营如下:利用电视网络及电视节目以增加收入;生产各种影片、动画片、电视节目和上演舞台剧,积极利用影视娱乐发展业务;利用相关产品及网络电子服务发展动画产业;利用主题公园和游乐场进行市场营销来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5)出版产业:美国图书市场依靠美国图书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舫有很好的销路,一直处于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

三、加强版权保护战略
在当前美国贸易赤字继续扩大的情况下,美国版权产业作为美国出口最重要的部分,在出口和海外销售上持续快速增长。

2002年,尽管遭遇到盗版和全球整体经济衰退等状况,美国核心版权产业中四个部分的海外销售和出口仍然增长了1.1%,达到了892.6亿美元。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版权产业的崛起,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视版权保护
美国政府相当重视对版权产业的保护,政府机构中设有版权办公室(隶属于国会图书馆,主要负责版权的登记、申请、审核等工作,以及为国会等行政部门提供版权咨询);美国贸易代表署(负责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贸易谈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主要负责知识产品的进出口审核)等相关的行政部门。

除此之外,随着版权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版权的监督与保护。

如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

(2)加强版权立法
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伪造访问设备和计算机欺骗滥用法》等一系列版权保护法规,形成了全球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系统。

美国近年来不断修改版权法,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为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法律保障。

(3)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
美国是数字化技术及应用方面全球领先的国家。

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进步,为版权产业国际化、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

美国1998年10月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rt),该法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为大众和版权产业界提供数字化版权保护。

(4)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
70年代以后,美国版权产业获得了巨大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版权产品出口国,国际版权保护对美国经济的意义日益突现。

在美国版权产业界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开始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国际版权保护加强合作,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美国经过多年努力,于1998年加入《伯尔尼公约》,为版权提供双边的保护。

此外,美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新型国际版权保护体制,通过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机会,最终形成了TRIPS协议,不仅提高了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而且建立了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四、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
美国的版权法律制度是发展版权产业的重要法律保障,且版权保护
的完整与否,是反映与衡量版权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美国在这方面尤其值得效仿,加强版权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合法权益等等,以促进版权产业:
1、政府提供强大的法律和有效的制裁:整体而言,美国文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对内放松管制,对外境外扩张。

美国政府虽然没有文化部门,但却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否则美国文化产业不会有如此大的规模。

然而,这种支持并非是盟来自政府总自上而下实现的,而是自下而上来完成的,政府只是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护。

2、鼓励外来投资:在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下,美国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本的投入,这突显现在美国文化产业的跨国经营形态。

而且,只有这样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更大的投资,使流动的资本继续集中在文化产业中寻觅商机。

3、定期的调查:美国政府没有刻意提出创意产业的方案,是因为创意产业在美国根基稳固,是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在私人企业(如迪斯尼、好莱坞)的带领下雄霸世界。

表面看似无为而治,实则美国政府早在1977年就率先开始做有系统、定期的文化产业调查。

1990年IIPA委托有关机构首次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报告;1992年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77-1990年》;此后分别于1993、1995、1996、1998、2000、2002、2004等年度发表美国版权产业系列报告。

这些报告从增值、就业和出口等方面反映了美国版权产业概况及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

相关主题